11 月 30 日 10 点 35 分,长安汽车在 A 股市场强势涨停,并带动汽车板块集体大涨,超过 100 万手的封死涨停可见资本市场对长安汽车未来的认可,同时市值增长百亿。到底发生了什么让长安汽车一时风头无两?这得从一条朋友圈说起。
长安汽车用 " 原力 " 来命名科技成果,意在创新无限且无处不在,让更多消费者能享受到最新科技带来的体验。
"181+95%+1200+-30" 一串数字背后的技术玄机,究竟为何?
181 秒 =181 项专利技术
根据乘联会最近公布数据显示,今年 1-10 月,纯电汽车累计销售 335.9 万辆,同比增长 92%;插电混动汽车累计销售 107.2 万辆,同比增长 178%。插电混动车型的增长速度是纯电车型的 2 倍。
10 月份数据统计,纯电汽车的销量为 39.8 万辆,同比增长 55.2%;插电混动汽车销量为 15.9 万辆,同比增长 156.3%。插电混动车型的增长速度是纯电车型的 3 倍。
从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虽然纯电汽车的绝对销量还是要高于插电混动汽车,但是今年插电混动类车型销量的增长速度,已明显高于纯电车型,消费者对于插电混动车型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
重庆长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CEO 邓承浩认为," 纯电动是长期主义,电力驱动是我们最终的目标。但基于消费者的 " 里程焦虑 ",以及现有的基建设施还不是非常完善,充电速度也还没有达到消费者需求,但纯电车型的驾乘优势和较低的使用成本是非常吸引人的地方,那么现阶段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呢?增程技术无疑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增程既保留了电驱的优势,又规避了里程焦虑,是电动化进程中非常好的选择。"
长安汽车此次发布的 " 原力技术 " 目的就在于打造更强的电驱以及增程系统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大幅优化整车的综合性能。
181 这个数字只代表长安汽车对于技术更新的 " 冰山一角 ",作为拥有 160 年悠久历史的汽车企业,得益于 " 香格里拉计划 " 的持续推进,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技术城堡,包括新一代七合一超集电驱技术、电驱高频脉冲加热技术、长安智慧芯 SVDC 以及电池底盘一体化集成技术等等 400 多项核心技术。以及数百亿的研发投入,让长安汽车拥有超一流的研发能力,在技术路线上才能不断突破。
行业 " 天花板 " 级原力超集电驱,效率高达 95%
无论纯电或增程车型,电驱动系统就像燃油车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一样,是电动车的动力输出装置,也是新 " 三大件 " 中最为重要的一环。通过它可以将电池中的电能转化成车辆行驶的动能,是决定电动车性能的核心部件,也被称为电动车的心脏。工作效率的高低,就成为衡量电驱系统好坏的标准之一。
在电驱系统的效率和减重问题上,技术突破越往后难度越大,边际改善的成本也就越高。但这不意味着这根硬骨头就不用啃了。相反,越难的事就越有价值去研究,因为电动车想要彻底替代燃油车,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在一点一滴中从量变实现质变。长安汽车就是不断在啃这根硬骨头,最终实现一大步的超越。
功率密度提升 37%在行业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在谈及这个问题时,邓承浩表示:" 首先,我们在开发过程中,采用了 All in One 的设计理念,利用超集成技术将多个部件进行集成和融合,减少了不必要的重量和体积;同时,我们还在开发过程中采用了多项黑科技,如动态温度预测技术等,释放了电机电控的极限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深度集成化带来的轻量化和体积小等优势,在这套电驱系统的赋能下,不仅支持常规的后轮驱动、双电机四驱的平台拓展。长安汽车做成了全球首个兼容纯电、增程、氢燃料三种动力构型平台。深层次来说,它的作用不局限于直观上给电驱减负增效,而是对整车平台生产效率的一次体系化升级。这些都为长安深蓝 SL03 上市即成 " 爆款 "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终让消费者可以购得物超所值的产品。
打造最强增程器,实现 1200 公里续航
电气化已成为当下汽车行业发展必然趋势,其中纯电动车带来的智能互联、交互、智驾属实真香。但对于没有充电条件的用户,以及对续航有较高要求的消费者来说纯电动车又有不小的焦虑,这给增程 / 插电混动带来巨大机会。
不过插电式混动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传统的燃油车,而增程式的本质是电动车,它是用发动机烧油来发电,让电动车在这个基础之上优化了续航里程的烦恼。所以这就成为各大车企选用增程式路线的原因之一。
既然每一种技术路线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市场,为什么还会引发 " 口水战 "?其实,争论的背后除了对事实和技术本身的判断外,还夹杂着各自的立场和利益。部分自主品牌,开发出了难度更高、成本更高的混动技术以及产品,居然卖不过造车新势力如理想、问界,必然不服气。每次隔空互怼,与其说是技术路线之争,不如说是营销大战。
事实上,无论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在汽车产业发展史上,从不缺技术路线之争。技术路线的选择,受市场环境、客户需求、企业战略、内部资源以及法规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增程技术的应用也只是近几年才大规模普及,当然还有不断提升的空间。
其中," 小体积,大功率 " 的高效全能增程器,发电机最高效率 96%,如果从最直观的衡量指标来看,其在 CLTC 工况下,可实现 1L 油发电约 3.3 度,在馈电状态下,依然低至 4.5L/100km 的油耗,已达到行业同级领先水平。
基于啸叫变频主动控制的无感 NVH 技术,匹配收放自如的智慧能量管理策略,使原力智能增程系统在 NVH 表现、动力性、经济性之间更加均衡,无论高速还是低速,行车中增程器无感启停、隐声运行,为用户奉上媲美 " 纯电驾享 " 的高级电动乐趣。
此外,长安原力智能增程系统经历了高寒高温高原全域百万公里验证,在 CLTC 工况下,纯电里程 200km,增程模式综合续航里程达到 1200km,可满足远途出行更多场景下的需求。拒绝 " 充电排队 ",加油即走,拒绝 " 里程焦虑 ",让 " 里程奢侈 "。
在谈及技术路线的话题上,邓承浩介绍道:" 我们会聚焦纯电增程燃料电池三种技术路线,持续探索和创新。燃料电池是我们对增程式更长期的储备。我们认为,增程式是一直的方向,现在油方便,用油做能量介质,未来氢方便的时候,可以用氢来做能量介质。我们再利用增程式和燃料电池上的技术储备,是有连续性和可持续性的。"
由此可见,长安新能源志在高远,增程式和氢燃料电池有异曲同工的原理,这也是此次推出原力智能增程的重要所在。
邓承浩强调:" 我们做增程,并不是与谁 PK,我们想给客户提供一个新的品类和新的选择。现在用户对增程的接受度,根据我们的调研,在各位媒体老师的积极推广下,在产品市场实际的表现下,已经越来越被用户所接受。"
" 我们希望下一步,增程能吸引更多买合资油车用户的注意力,相同的价格,越级的产品力,更好的性能和经济性。我们做过分析,买深蓝 SL03 增程版,和买合资油车,10 年周期节约的使用成本,预计在 15 至 20 万元。" 邓承浩表示。
" 科技的伟大不在于‘超级’而在于‘普及’,产品的价值不在于‘说教’而在于‘体验’。" 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很早就表态,长安在不断向智能产品普及者、智能服务引领者、科技平台提供者迈进。
从产品端来看,为了成为 " 数字电动汽车普及时代的引领者 ",长安深蓝品牌应运而生,旗下首款车型深蓝 SL03 除了纯电车型外,还有基于长安原力智能增程系统打造的增程版车型,其不但拥有全部纯电车型的科技、驾乘体验,更是成为首款续航达到 1200 公里的轿车,令人欣慰的是 16 万元的价格也诚意满满,长安新能源在科技普及的路上已冲在前列。
零下 30°,动力提升 50%
据中国汽车消费研究测试中心(CCRT)最新的电动汽车低温续航的测试报告,其结论,会让很多电动车主大跌眼镜。在中国市场上目前销售的几款主流电动汽车产品进行了严格的测试,得出的结论是,在低温下,这些电动汽车产品续航里程的衰减,平均竟然下降达到 39%。
也就是说,正常续航 400 公里的一款电动车,如果在冬天开,那么,最多只能跑两百多公里。
其原理,参考了脉冲星发出的高频电磁脉冲,利用电驱的电感和开关特性,通过电驱与电池之间产生的高频脉冲电流,对电池内阻进行预热。这跟当前行业普遍采用的金属膜加热或水加热等外部加热法有本质上的区别,长安智能增程的高频脉冲技术通过内部加热,效率更高、更省电,且加热更均匀。
长安原力超集电驱系统不仅大幅提升了续航能力,降低了能耗,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在极端寒冷条件下电池供电的问题。让在北方地区的消费者也有信心来体验电动车带来的科技与驾驭感。
多元 " 装备库 ",各细分市场全面开花
" 借助新能源与智能化快速发展的东风,中国品牌有了弯道超车的机会,能够在产品、服务和品牌方面赶超合资品牌。" 在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看来," 现在的机会难得,未来二十到三十年都不会再有。"
10 月份乘联会公布数据显示,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 184.2 万辆,同比增长 7.5%。其中,自主品牌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国内零售市场份额已经超过 50%。这正好佐证了朱华荣的判断。
长安汽车是中国品牌成功的典型。在燃油车时代,长安汽车就是少有能在 SUV 和轿车市场两头同时取得成绩的中国品牌,直到现在长安 CS75 系列、逸动系列、UNI 系列依然是各大细分市场的热销车。
而进入新能源时代,长安汽车的产品布局更是完善。当下,长安汽车旗下燃油、混动、增程、纯电、氢燃料等五大技术路线,为消费者构建起完备、多元的 " 装备库 ",与用户一道开启 " 全擎为你、满电出发 " 的 " 全动力 " 崭新旅程。
总结:
新能源正在迈入黄金发展时期,在这个阶段,新势力和传统车企百家争鸣。以长安新能源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其展现出来的技术能力具备引领行业的优势性。
通过原力超集电驱、原力智能增程技术,并由它延展出一系列产品,来改善消费者对电车使用的多方面痛点。长安汽车的研发实力有目共睹,以及从本质上回归初心,以技术赋能为核心,以科技普及为愿景,为推动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一条看似简单的朋友圈,实则并不简单,蕴藏了巨大能量与信息。在越发务实的资本市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相信 11 月 30 日的放量涨停只是开始,长安汽车值得迎来更多的期待。
本文首发钛媒体 APP,作者 | 王振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