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你来说,一张好照片的定义是什么?
对于摄影知识丰富的人来说,好照片是经过长时间的蹲点和经过各种调整参数后拍出的大片,但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呢?我相信绝大多数消费者对于好照片的定义就是 " 看上去很好看 ",拿去发朋友圈能受到别人的赞赏,这就足够了。
问题来了,对于我们这些根本没学过摄影,压根不知道快门速度、光圈、ISO 等一系列复杂参数的小白来说,要怎么才能拍出满意的成片呢?这便是近几年所有手机厂商们都在努力的点——让手机的影像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去取代相机。
让用户随手就能拍出一张好照片,是 vivo 过去几年做得很成功的一件事,这也是之前几代 X 系列产品的共同特性之一。这两年我们其实见到了各种影像能力一流的旗舰手机,但就综合体验和人像拍摄来看,vivo X80 Pro 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台,真正做到了原图无修直出。
正巧我们拿到了 vivo 最新发布的 vivo X90 Pro+,我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与你分享一下这台手机的使用心得。
在正式开始体验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四颗镜头的参数配置:
主摄:5000 万像素索尼 IMX989 传感器、传感器面积 1.02 英寸、等效焦距 23mm;
人像:5000 万像素索尼 IMX758 传感器,传感器面积 1/2.4 英寸,等效焦距 50mm;
超广角:4800 万像素索尼 IMX598 传感器,传感器面积 1/2 英寸,等效焦距 13mm;
长焦:6400 万豪威 OV64B 传感器,传感器面积 1/2 英寸,等效焦距 90mm。
vivo X 系列最大的亮点是全焦段,如果焦段储备不足,那么很多巧妙的构图手法都无法实现,这便是我尤其看重手机焦段的重要原因。不过唯一可惜的是,为了给一英寸大底传感器让路,我们没能在 vivo X90 Pro+ 见到 vivo 独有的微云台技术,说人话就是防抖方面的表现可能不如上一代了,夜间的出片率可能也会因此下滑。
至于一英寸大底的 IMX989,大家应该也很熟悉了,之后还会有更多的机型会搭载这颗尺寸堪比卡片机的 CMOS,手机影像的下一个竞争节点也马上就要到来。长焦镜头从上一代的 800 万像素一跃升级到 6400 万,底也增大到 1/2 英寸,几乎是市面上最强的长焦传感器了。
对于 vivo X 系列的影像,我对它的印象一直停留在 " 饱和度战士 " 阶段,在大多数情况下 vivo 确实能拍出一张观感特别讨喜的照片,但在某些较为严肃的场景时,过艳的色彩反而会显得整张照片非常不自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 数码味 "。
幸好,这一次 vivo X90 Pro+ 的表现确确实实让我感受到了,vivo 的相机团队真的有在听取消费者的建议。
先谈谈大家最关心的主摄,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这颗一英寸大底的主摄可以充分发挥出高动态范围的优势,给人一种极为舒适的观感。
vivo 的滤镜色彩尤其是 " 默片 " 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黑白照片的拍摄难度其实远比彩色照片更难,它讲究对比度,讲究黑色、白色和灰色它们分别处于什么样的一个亮度,甚至还有这个灰,它分为多少级的灰,这些灰又大致是位于偏亮一点还是偏暗一点的位置上,所以色彩方面的调试和构图就变得更加困难。不过 X90 Pro+ 内置的默片风格就相当符合我个人对黑白照片的理解,能够让那些原本简约的线条变得更具有质感。
不过很遗憾,vivo X90 Pro+ 的夜景表现着实很难让我说出满意二字,早期手机厂商追求把晚上拍成白天是为了秀自己的算法有多么多么强,但这真的好看吗?夜景就该有晚上的感觉,这种强行拉亮的照片我个人确实比较难以接受,而且在设置中我也没找到关闭自动触发夜景的选项,希望 vivo 后续能够推出这么一个功能,让用户自己来做选择。
这张照片拍摄于一个大阴天,当时的光线环境就像是一个大柔光箱,用手机直接拍摄的话就会让背景和人都过曝,但从样张来看,vivo X90 Pro+ 能够在提亮人物的同时去压低背景的亮度,非常符合大部分消费者的审美观,也能凸显出主体的重要性。
50mm 黄金焦段的拍摄题材可不局限于人像,对于建筑拍摄、日常场景、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因为拍摄距离稍远,透视效果接近人眼。可以将好看的景物拍摄端正,还有临场感。
我原以为 vivo 会像之前那样把它当做是 5 倍焦段(及以上)的专属摄像头,没想到在相机界面我却看到的是 3.5 倍变焦,这让我一度陷入迷茫之中,认为这简直是大材小用。不过实际体验下来,它带来的感受是我之前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出色的传感器素质加上 vivo 本就强劲的算法,让 X90 Pro+ 从 3.5 倍到 10 倍之间几乎都可以做到直出,你基本没办法依靠画质的差距赖辨别这张照片到底是几倍变焦的。
此外 vivo 还将这颗长焦镜头做成了人像镜头,其等效焦距为 90mm,90mm 镜头在拍人像时,人的脸部变形很小,近似人眼观察人头部的比例,就是近距拍摄人像也不会变形,而且较远的焦距也能让我们远处拍摄人像,以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不过不知道是 vivo 开发过程中忘记了,还是懒得做,作为一台长焦画质表现极为出色的机器,想要获得更高倍率的做法只有依靠双指缩放和手动拖动变焦条,这着实有些不太方便。
之前几代口碑较好的蔡司自然色彩当然也被 X90 Pro+ 给延续下来,色相偏移量相对上代做了进一步回调。实际拍摄效果如上图所示,手动开启蔡司自然色彩之后,图片更接近实际人眼所看到的效果,明显不如默认来得艳丽。至于哪种更好看,就要看个人喜好了。
我承认,核心硬件配置部分是 vivo X90 Pro+ 最无聊的一部分,不过考虑到此次它也算是 " 首发 " 骁龙 8Gen 2 的手机,因此我们也可以来讲讲它的性能表现。
实测 vivo X90 Pro+ 的安兔兔跑分为 1296286 分,要比之前测试的骁龙 8+ Gen 1 多出 20 万分左右,CPU 单项提升约 12%,GPU 单项约提升 26%,整体表现符合我对新旗舰处理器的预期。
对于骁龙 8+ Gen1 的用户来说,骁龙 8Gen 2 的提升可以用 " 聊胜于无 " 来形容,假设骁龙 8+ Gen 1 的得分为 80 分,那么骁龙 8 Gen 2 就是 90 分,这 10 分的差距其实大部分用户都感知不出来,而那些处理器得分只有 60 分甚至不及格的用户,换到骁龙 8 Gen 2,绝对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vivo X90 Pro+ 使用的是一块 6.78 英寸的三星 2K E6 屏,搭配上最新的蔡司自然色彩技术,其实际显示细腻程度和色彩表现都是顶尖水准。
当然最让我爱不释手的还是这块大面积的超声波屏幕指纹,它的有效识别区域非常大,基本手指刚刚按压到屏幕就能直接解锁,甚至你只需要将手指接触到动画识别区域最外围,手机依旧可以精准的识别到指纹信息完成后续操作。
续航和充电方面,实测采用原装 80W 充电器可以在 5 分钟内将电量仅有 1% 的 x90 Pro+ 充到 30%,10 分钟充至 44%,15 分钟充至 60%,38 分钟完全充满,算是一个比较正常的表现,再结合它的续航表现,基本能够做到一天一充。
优点:
1、蔡司色彩讨喜,特别抓人眼球;
2、骁龙 8 Gen 2 性能表现完美,发热发烫情况几乎没有;
3、长焦的进步让人感叹。
缺点:
1、没有玻璃版本;
2、夜景的发挥不太稳定;
3、手感一般。
不管是这硕大的相机模组、恐怖的重量、糟糕的手感都决定了 vivo X90 Pro+ 注定会是一款小众机型,毕竟能掏出这个钱去买手机的人已经是少数中的少数。但这并不影响 vivo X90 Pro+ 是一款出色的产品,极致的堆料、出色的影像实力和稳定的使用体验都让它成为我心目中目前最值得购买的旗舰手机之一。
至于前文没有提到的 V2 芯片,或许在使用过程中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实际上每次按下快门,等待成像的过程时它都在默默地运行着,只为输出一张更加好看的照片。
如今我们讨论 " 手机摄影 " 已不是单纯地讨论软件或者硬件,只有软硬结合、共同进步,才能让影像效果更上一层楼。通过软硬兼施,未来的手机影像自然也会更贴近用户的日常,让普通大众能够轻松地接触摄影,实现真正地大众化,认为这才是手机影像发展的初衷,vivo X90 Pro+ 正是这么一位诠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