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5 日的晚上,当来自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团队的 " 一路‘分’芳团队从荧幕前获知团队项目获得一等奖时,泪水一瞬间涌了出来。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在过去的日子里,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困难和挑战。
聊起福特,大多数人脑海里想到的是来自美国的汽车巨头,合资市场上绕不开的购车选择。福克斯,Mustang,F-150 等耳熟能详的车型,共同构筑成我们对于它的初次印象。
或许是那句来自 " 力量越大,责任越大 " 的老乡名言影响,他们把目光放在了中国青年大学生上。
最终从全国 166 个项目中脱颖而出的 8 支团队,历经 8 个多月的激烈角逐,捧得各自的桂冠。
我们从 8 强中挑选了 2 个作品作为展示,从这些项目里,我们也能看到福特汽车对于出行领域的展望和对公益的解读。
打破国际垄断,开发中国的铝基刹车片
来自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团队的 " 一路‘分’芳——国产化改性芳纶浆粕新材料开拓者 " 项目获得了今年的一等奖,该项目主要聚焦芳纶浆粕这一高端战略材料的研发应用。
不同于早年间网传圆珠笔尖的转珠只能日本进口的谣言,芳纶浆粕这种材料在过往长期被国外市场垄断,因此也成为了国家一直亟待解决的高端战略技术难题。
目前该产品已成功应用在 12 条地铁、6 条城际列车上,并且推广至新能源汽车刹车片领域,在多款现售车型上得到了应用,团队也成立了公司,商业前景是不可估量。
Z 世代的情感链接何必是实物
来自同济大学的团队 "Pany 陪您——智能网联汽车场景下的情感出行先驱者 " 项目获得了年度主题奖,这也是基于今年的 " 智能座舱的情感交流 " 主题赛道下脱颖而出的新项目。
毕竟,钢铁侠和贾维斯人工智能的结合,谁不想在车里拥有呢 ~
除此之外,今年入围 8 强的团队项目里,还涉及到清洁动力系统、车用催化剂、新能源汽车充电等领域的创新,为出行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截止到目前,8 强创新项目均已获得专利,两个团队已开启创业之路。
在过去的八个月里,大赛除了为选手们培训项目设计等基本创新技能之外,还嫁接出行行业技术导师资源,线上 / 线下手把手地指导,从而培养大学生们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将 " 产学研 " 真正地落到实处。
就拿今年全新亮相的 " 福特优行创新训练营 " 来说,开设了线上思维训练课程,以小组共创的方式,助力青年通过快速学习和体验设计思维的创新方法与工具,为出行痛点提出具体解决方案,从而提升其创新创造能力。
在 " 福特优行创新挑战赛 " 圆满结束的当晚,AutoLab 参与了媒体采访,福特汽车(中国)传播及企业社会责任副总裁杨美虹女士也传递了她对于大赛的想法。
这并不是一句宽泛的官方话术,5 年来他们一直付诸于行动,从而让我们在大赛上,看到了众多不同维度的创新项目和思维的火花。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
从数据上来看," 福特优行创新挑战赛 " 项目启动五年以来,共有来自全球 9 个国家、165 所高校的 600 多个项目团队参赛,3000 多名青年学生在 300 多位导师的陪伴下获得了近 2000 小时的培训辅导。
从企业愿景来看,福特汽车秉承着 " 打造更美好的世界,让每个人自由出行,追逐梦想 " 以及 " 先锋创新 " 的品牌精神,在本届大赛里展现地淋漓尽致。
明年的 " 福特优行创新挑战赛 " 还会迸发出哪些好玩且有行业价值的项目,会不会成为未来出行领域的 " 大佬 " 的起点征程,我们和福特一起,拭目以待。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