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而言,年初至今韩国 CU 便利店背后的运营商 BGF 零售累计涨幅达到 30%,大幅跑赢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psi),该指数同期跌逾 21%。同时这只股票也是 Kopsi 蓝筹 200 指数中年内涨幅排名前五的股票。
这只股票迎来风口的原因也很简单:在社交限制解除的背景下,飞涨的物价和口袋空空的消费者,令便利店成为极为适宜的消费场所。同时便利店特有的低价套餐,也为广大打工族对抗通胀提供了不错的选择。
截至今年六月,韩国通胀率已经蹿升至 6%,也是自 1998 年后的高位。在通胀大环境和消费者干瘪的钱包相辅相成之下,目前市场预期 BGF 零售今年的净利润能够大幅提升 30%。
作为韩国便利店龙头,BGF 零售旗下的超 1.5 万家 CU 便利店遍布韩国主要城市的人流中心,包括学校、棒球场、公园等。
韩国 Daishin 证券分析师 Yu Jung-Hyun 解读称,在政府解除对演唱会、体育和学校活动的限制后,人流量的提升和午夜经济的复苏也对便利店客流量形成了带动效应。
分析师进一步表示,便利店正是所谓的 " 通胀刺客 ",在打工人们回归办公室为 " 午餐通胀 " 感到咋舌时,便利店正在提供一系列必选消费品,例如价值 2 美元的午市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