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新增申报企业数量已连续 6 周在增加,尤其是在 6 月 20 日之后,申报企业急剧增加,从数十家企业申报直接增长至百余家企业申报。其中,创业板成为更多企业的共同选择,其次是沪深主板,北交所,最后是科创板。这 4 个板块在 6 周内分别新增申报企业 152 家、124 家、96 家以及 90 家。值得注意的是,北交所新增申报数量超过了科创板,吸引力提升。
缘何申报企业大幅增加?受访的业界人士表示,与历史上出现的 IPO 排队异象不同,从当前新股发行市场来看,伴随着全面注册制落地在即,IPO 已进入常态化发行,上市通道与当初相比更加多元,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都提供了上市舞台,这吸引越来越多企业奔赴 A 股。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就在今年 4 月份,证监会、国资委、全国工商联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通知》,该通知就明确提出,要支持民营企业依法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激发民营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民营上市公司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
如此多企业申报,是否会延迟审核,形成 " 堰塞湖 "?这也成为新的关注话题。
此外,截至 7 月 3 日,2022 年已公布终止审查(撤材料 + 否决 / 终止注册)企业 148 家,其中上交所 40 家(主板 19 家,科创板 21 家),深交所 91 家(主板 14 家,创业板 77 家),北交所 17 家。
连续六周申报企业增加,近两周暴增
自 5 月中下旬以来,申报 A 股上市的企业数量在近六周内持续增加,具体情况如下:
5 月 23 日— 5 月 29 日,新增申报企业 10 家,其中上交所科创板 1 家,深交所创业板 5 家,北交所 4 家;
5 月 30 日— 6 月 5 日,新增申报企业 19 家,其中上交所 8 家(主板 4 家,科创板 4 家),深交所 9 家(主板 2 家,创业板 7 家),北交所 2 家;
6 月 6 日— 6 月 12 日,新增申报企业 29 家,其中上交所 14 家(主板 7 家,科创板 7 家),深交所创业板 9 家,北交所 6 家;
6 月 13 日— 6 月 19 日,新增申报企业 32 家,其中上交所 7 家(主板 3 家,科创板 4 家),深交所 17 家(主板 4 家,创业板 13 家),北交所 8 家;
6 月 20 日— 6 月 26 日,新增申报企业 124 家,其中上交所 44 家(主板 19 家,科创板 25 家),深交所 63 家(主板 22 家,创业板 41 家),北交所 17 家;
6 月 27 日— 7 月 3 日,新增申报企业 248 家,其中上交所 86 家(主板 37 家,科创板 49 家),深交所 103 家(主板 26 家,创业板 77 家),北交所 59 家。
可以看到,6 月 20 日之前的三周,申报企业数量均为两位数,6 月 20 日之后的两周,新增申报企业直接突破了 100 家的门槛,更是在近一周猛增至 248 家。
创业板依然是主流选择,北交所数量猛增
企业申报加量,更热衷选择哪些板块?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在审的 1088 家企业中,上交所 355 家(主板 168 家,科创板 187 家),深交所 594 家(主板 149 家,创业板 445 家),北交所 139 家。从在审数量来看,创业板在审数量最多,其次是沪深主板、科创板、北交所。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除了近六周北交所新增申报数量超过了科创板,今年以来,北交所整体新增在审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科创板。数据显示,年内沪深主板累计申报企业数量为 154 家,创业板 180 家,科创板 108 家,北交所则为 115 家。
今年来 IPO 募资 3134 亿,148 家企业终止审查
根据上交所数据,2022 年 1 月 1 日至 7 月 3 日,上交所主板 16 家 IPO 公司完成上市,募资 948.75 亿元,另有 2 家企业在发行阶段。上交所科创板 54 家 IPO 公司完成上市(开板以来累计上市 432 家),募资 1164.80 亿元,另有 7 家在发行阶段。
深交所主板 14 家 IPO 公司完成上市,募资 120.41 亿元,另有 3 家企业在发行阶段。深交所创业板 68 家 IPO 公司完成上市,募资 871.17 亿元,另有 7 家在发行阶段。北交所 19 家 IPO 公司完成上市,募资 28.79 亿元,另有 6 家在发行阶段。
这也意味着上半年 A 股融资总额达 3133.92 亿。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截至 7 月 3 日,2022 年已公布终止审查(撤材料 + 否决 / 终止注册)企业 148 家,其中沪深主板合计 35 家,科创板 21 家,创业板最高,达 77 家,北交所 17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