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流电池再次被推上前台。国泰君安便表示,具有本征安全性的液流电池技术将受益于本次《征求意见稿》。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国内液流储能技术产业化进程加速:1 月,国家电投自主研发的铁 / 铬液流电池堆 " 容和一号 " 量产线投产;6 月,大连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投运。
▍两大技术路线产业化进程加速
与锂电池、钠电池、钠硫电池相比,液流电池的优势在于安全性高、寿命长,目前的主流技术路线是铁 / 铬电池和全钒电池,这两类液流电池都采用水系电解液,活性材料反应温和,无爆燃风险,具有原理层面的本征安全性,且循环寿命都在一万次以上。
铁 / 铬液流电池属于最早的液流电池方案,能量密度略低,但成本优势更明显。其工作物质是廉价的铁和铬,来源广、供给足,材料成本较全钒液流电池大大降低。
同时,铁 / 铬液流电池的电解液为氯化盐,水溶温区也较全钒液流电池的硫酸盐更宽,在高低温环境下的工作性能更优。
不过由于铁 / 铬液流电池关键技术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其研发进度较慢,关注度不及全钒液流电池。
目前,这两种电池均处于产业化初期,2021 年,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 5729.7MW,其中液流电池占比 0.9%,规模约为 51.57MW。
今年以来,国内液流储能技术产业化进程加速,大型储能电站相继取得进展:1 月,国家电投自主研发的铁 / 铬液流电池堆 " 容和一号 " 量产线投产;6 月,大连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投运。
▍相关投资机会梳理
在液流电池产业化的过程中,电池端和材料端的相关企业都将充分受益。
国泰君安分析师庞钧文表示,电池端技术壁垒较高,具有技术积累和资本优势的行业龙头将保持长期竞争力,代表性企业是大连融科、北京普能,另有多家上市公司开展了相关布局,受益标的:国网英大、上海电气。
另外,原材料质量和价格是制约全钒液流电池产能的核心因素,具有规模优势和研发能力的行业龙头将受益。电解液环节受益标的:攀钢钒钛、河钢股份、安宁股份;隔膜环节受益标的:东岳集团。
据《科创板日报》梳理,下列公司均表示已展开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