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旗下 " 码号服务推进组 " 宣布推出 " 一键解绑 " 功能,正当广大饱受运营商 " 二次放号 " 之苦的网友以为即将迎来解脱之日时,官方表示 " 一键解绑 " 服务目前为试运行阶段、并未正式启用。不过,如今 iOS 用户可以不再为旧手机号被他人 " 接盘 " 或新的手机号曾被他人注册而苦恼了,因为 App Store 的全新应用开发规范要求最近已正式生效。
要知道,在手机号逐渐成为互联网账号首选的情况下,相当多的产品其实是不允许手机号换绑的,但运营商却支持大家更换手机号,由此也产生了 " 二次放号 "。如今,App Store 里的应用都必须提供账号删除功能,就意味着手机号与账号解绑将会更加的轻松。那么为什么苹果会要求开发者推出账号删除服务呢?因为真的有部分用户需要。
然而," 上船容易下船难 " 是互联网服务的特色,无论在哪一款 APP 上,引导用户注册的入口往往会被设计地极为鲜明,而想要注销账号则是困难重重。有玩家就曾在微博上吐槽,在想要注销某游戏的账号时,客服居然要求手抄账号注销确认函、并按手印,可谓是注册时全自动一键搞定、注销时则要过五关斩六将。
在互联网厂商看来,自己对用户数据已经进行了 hash、加盐等脱敏操作,是这些工作才让数据有了价值。然而,监管机构如今并不这样看。账号删除服务在法律意义上指的是 " 被遗忘权 ",即数据主体(个人)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企业)删除关于其个人数据,并且控制者有责任在特定情况下删除个人数据。更何况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删除部分用户的账号还会破坏数据的一致性。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监管机构与互联网厂商在技术实力上并不对等,所谓 " 代码即规则、算法即权力 " 背后,呈现出的是非专业人士对于参与信息技术的治理难度在不断提升。要知道,所谓的账号删除是分为 " 物理删除 " 和 " 逻辑删除 " 两种,物理删除就是把与存储用户数据的磁盘存储区直接擦除,但如果将数据库里的所有数据都进行物理删除,那就是网友经常调侃的 " 删库跑路 " 了。
当然,苹果方面尽管说不可能要求开发者交出数据库权限,但最起码他们的参与让用户的 " 被遗忘权 ",有了从上至法律、下至行业规则的更细致保护。互联网厂商违反 GDRP、《民法典》或者《删除法案》中的规定,由于个人相较于互联网厂商显然力量微弱得多,所以结果往往会是漫长的法律诉讼。
而苹果的 " 武器库 " 里,却拥有不限于将违反规则的 APP 下架在内的多种工具,且苹果的力量足够强大、能对开发者形成威慑。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