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熊出墨请注意
一个大众心中本该创造热点的品牌,却在一次又一次地蹭着热点。说的不是别家,正是近两天上了热搜的 HTC。
手机市场,它曾是真正的 " 安卓之光 ",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安卓手机,代表所有安卓阵营玩家与苹果掰手腕。VR 市场,它作为国内品牌代表,曾一举在世界范围内登顶。平心而论,两个冠军拿下其中之一,都足以支撑品牌进入科技圈编年史。
HTC 集二者于一身,实为难得。
而就是这样一位 " 老大哥 ",却大有把自己玩成 " 三流品牌 " 的势头。
近日其发布的新机 HTC Desire 22 Pro,在业界评论里这又是一款 " 用心蹭热度、用脚做产品 " 的代表作。而且,不仅副业手机蹭了个热点 " 诈尸 ",主业 VR 也大有蹭元宇宙热度之嫌。
" 一把好牌打得稀烂 ",现在已不再适合去形容 HTC。
之前在手机市场,HTC 的没落就被如此定性。而放弃手机业务,毅然转向 VR。守着一座沉默的金矿,终于等到了爆发。先发优势之下,HTC 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自信和从容,而是被风口牵着鼻子走,上演了各种硬蹭热度的操作。
HTC 到底是怎么了?
01 追风口的 " 老大哥 "
" 对手机倒没有失望,U11+ 我认为是 HTC 最后一款手机,后面没抱希望了 ",从 HTC G1 就开始入坑的 " 肠粉 " 阿乐,表示自己从 2017 年就已粉转路人。
站在路人视角,他仍忍不住吐槽两句," 手机卖不出去不丢人,完全没必要去蹭这些有的没的。"
说新机 Desire 22 Pro 不是在蹭热度,恐怕连 HTC 自己都不信。
就手机本体而言,从各个维度看过去,用户恐怕很难想出一个为 HTC Desire 22 Pro 买单的理由。设计,额头、下巴宽到停航母,梦回上个时代;配置,骁龙 695、8+128、18w 充电,妥妥的中低端水平;性价比,在国内一众等价格屠夫面前 HTC 毫无竞争力可言。
令人费解的是,一款处处掉队的手机却披着来自未来的外衣。
在官方介绍中,HTC Desire 22 Pro 的最大亮点为元宇宙手机,即内置 HTC 元宇宙平台 VIVERSE,可作为虚拟现实之间的连接器。直白点讲,就是 " 元宇宙的配件 "。此外,在官方介绍中,该机还把 NFT、区块链、加密货币等热词一网打尽。
一回生,两回熟,HTC 把风口一次性追齐,很可能是源自此前的经验。2018 年区块链概念正兴之时,HTC 就趁机推出了全球首款区块链手机。
这也引出了其蹭热度的实锤,即产品只能停留在热度层面,体验根本无法落地。
尤其是元宇宙这样宏大的概念,虽然具体形态尚未有定论,但行业共识是其对硬件性能有着极限要求,知名游戏制作人山内一典就曾提出 8K 分辨率和 200Hz 刷新了才是元宇宙良好体验的及格标准。显然,HTC Desire 22 Pro 搭载的中低端处理器骁龙 695 是绝对 hold 不住的。
而且,被 HTC 寄予征战元宇宙厚望的 VIVERSE,本身处在初级阶段。
2021 年元宇宙概念兴起之后,相关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HTC VIVERSE 的最初亮相是在 2022 年 2 月,并在 200 MWC 大会上公布了首则产品演示。彼时,元宇宙平台已经多点开花,国外有 Meta、Roblox,国内有百度希壤、网易瑶台等。
在 2015 年就推出了自家第一款 VR 产品的 HTC,可谓起个大早赶了晚集。而从实际产品体验来看,虽然其他同类产品也非常不完善,但 HTC 似乎赶来得更加匆忙。
而追根溯源,HTC 所谓的 VIVERSE 元宇宙构想,本质依然是基于已有的 VR 业务,只不过是上线了新的平台,冠以 " 元宇宙 " 这个新名词。
02 焦虑使然?
事出有因,反常的表象,往往是受深层的焦虑所驱动。
首先无法回避的是公司业绩的连续亏损。
最新财报显示,2022 年第一季度 HTC 总营收 11 亿新台币,营业亏损 10.4 亿新台币。相比去年同期的 12.8 亿新台币的亏损,呈现了一定的减亏效果。据报道,减亏主要源自 " 其用于虚拟世界的 VR 以及其他产品的销售增长 "。
换句话说,元宇宙的热度上来了。但是,单个季度的减亏是否能逆转连续多年的业绩衰退?
若从 2015 年开始算起,HTC 至今一直未能摆脱亏损泥潭。严重时甚至亏损额要超过总营收。比如 2020 年,HTC 全年营收 58.1 亿新台币,净亏损高达 60.2 亿新台币。
而细看财报数据,赶上元宇宙风口的 2022 年第一季度,HTC 的营收其实并没有出现明显增长。去年同期营业收入 11.8 亿新台币,今年第一季度 11 亿新台币的表现还有所缩水。
HTC 董事长王雪红也曾强调相关变化,2021 年财报发布后她表示,公司正在努力通过优化资源分配以及成本管理来减少营业费用,与 2020 年同期相比,2021 年营业费用降低了 28%。
所以,HTC 的自救分为两条路,一是寄希望于控制成本,二是紧跟元宇宙风口。目前来看,前者的作用要更为直接有效,后者更多停留在热度层面。
愈发严峻的市场挑战,则是 HTC 借势元宇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 VR 领域的老将,近几年 HTC 着实不好过。国外,不仅丢掉了市场份额优势,在友商强势增长的阴影下 HTC 甚至已经难以在国际舞台立足。
根据 IDC 发布的市场跟踪报告,2021 年全球 VR/AR 头显设备出货量达到 1123 万台,突破年出货千万台的行业拐点。千万出货中,Oculus 占据绝对优势,份额高达 80%。HTC 市占率不足 2%,已经被归到 " 其他 " 之列。
再联系前面提到的财务连年亏损,双重焦虑之下,去蹭元宇宙的热度似乎也在情理之中,有枣没枣先打三竿。
03 彻底沦为 " 三流品牌 "
既然是热点,必然就有热度消退的一天。那热点过去之后,HTC 该如何收场?
不可否认,在变成 " 追风者 " 之前,HTC 的品牌价值在业界还是能够得到普遍认可的。
一方面,虽然手机、VR 业务相继式微,但其辉煌时的成就以及一系列经典成功的产品,为品牌镀上了一层浓厚的信仰滤镜。另一方面,在手机市场失势之后,HTC 押宝 VR,其在转型前半程的表现值得认可。
2014 年,Facebook 以 20 亿美元收购 VR 头显厂商 Oculus Rift。2015 年,微软推出了基于 VR 和 AR 技术的 MR 硬件 Hololens。VR 热潮迅速掀起,手机业务受挫的 HTC 也正是在这一年把战略重心转向 VR。
当时业界更多认为 HTC 此举为断臂求生、临时抱佛脚,可后续的事情大家也都看到。VR 元年刚过,寒冬骤然而至。艰难环境下,HTC 立场坚定,不断追加投入。甚至破釜沉舟,把智能手机 Pixel 核心业务部门在 2017 年年底出售给谷歌,换来了 11 亿美元,全力加码 VR。
在这期间,HTC 还成功在 VR 市场做到了全球第一。IDC 数据显示,2019 年第一季度,HTC 的 VR 出货量以 35.7% 的市场份额在全球排名第一,远超 Oculus、Sony 等厂商。同时,IDC 还预计,到 2022 年 HTC 的 VR 设备出货量将达到 6590 万台,在市场一枝独秀。
转型、坚守、逆袭,HTC 在 VR 市场的故事不可不谓励志模板,也使其品牌更加令人尊重。可谁又曾想,后半程剧情突然就转向了另一种画风,给品牌带去的负面影响则是难以挽回的。
时机上,HTC 虽不是最早一家进入行业的,但也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布局方面,多年的自研自建,HTC 拥有从硬件头显设备到软件内容平台的 VR 产品布局。在大众的预期中,HTC 理应是 VR 爆发期的引领者,自信地拥抱新时代。可现实情况却是,近几年其一直在被各种风口概念牵着鼻子走。
特别是基于 VR 产业的元宇宙兴起后,外界从 HTC 身上能够愈发清晰地看到这种反差感。
风口之下,从来不缺蹭热度的投机者。
陌生人交友 APP Soul 赴美上市,给自身冠以社交元宇宙的概念;天下秀开发的虹宇宙成了炒房客的线上据点,喧嚣过后一地鸡毛;日渐没落的秀场直播平台映客,摇身一变也成了元宇宙新贵 ......
HTC 与上述平台有着本质之分,其已在 VR 这座沉默的金矿跟前守了数年,如今终于有望等来一个爆发的关口。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所有以蹭热度为目的的元宇宙企业又都没有区别。
而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追风口、蹭热度被抓现行,外界对品牌仅存的尊重和信仰消耗殆尽,HTC 也就彻底从科技行业尊称的 " 老大哥 " 沦为 " 三流品牌 " 了。(本文首发钛媒体 APP)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