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浪导致部分作物减产后,印度本月早些时候出人意料地宣布禁止小麦出口,导致小麦基准价格大涨。
5 月 24 日,印度政府发布声明,称将限制糖的出口,以保障本国的糖的供应何价格稳定。印度是全球主要产糖国之一,同时是仅次于巴西的第二大糖出口国。印度媒体报道,印度糖的主要买家包括印度尼西亚、阿富汗、孟加拉国、马来西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一些非洲国家。
受此消息影响,25 日,A 股糖业股走强,南宁糖业拉升封板,中粮糖业、粤桂股份大幅冲高。值得注意的是,4 月底以来,南宁糖业股价出现回升的态势,截至 25 日发稿报 10.88 元,较 4 月 27 日最低的 8.1 元上涨约 25%。
截至发稿,郑商所白糖期货上涨,白糖主力 SRM 报 6016 元,上涨 31 元,涨幅 0.52%。
印度将限制糖出口
印度外贸总局 5 月 24 日晚发布声明,将从 2022 年 6 月 1 日至 10 月 31 日限制糖(原糖、精制糖、白糖)出口,要求贸易商需获得食品部的出口许可。
据报道,一名印度政府人士表示,印度政府计划把 2021/22 榨季(2021 年 10 月至 2022 年 9 月)的糖出口量限制在 1000 万吨。这将是印度 6 年来首次对糖出口设限,意在确保国内供应量稳定,防止糖价暴涨。
印度各家制糖企业现已签下 850 万吨未获政府补贴的糖出口合同,其中大约 710 万吨已经发货。印度政府原计划把本榨季糖出口量限制在 800 万吨。不过,由于预期糖产量有所增加,政府决定略微放宽限制。
印度糖业协会前不久修正糖产量预估数据,把产量从先前的 3100 万吨上调到 3550 万吨。
对于政府计划发布的出口限令,印度糖业交易商联合会回应说,这是政府为控制糖价采取的 " 预防性举措 "。印度拟对糖出口设限的消息曝出后,糖价应声上涨。不过,印度主要糖企股票价格大跌,一些企业 24 日股价跌幅高达 8%。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印度政府拟设的 1000 万吨糖出口量限制相对宽松,使糖企仍能以较大规模出口。
孟买一家国际贸易公司的负责人说:"1000 万吨上限是相当大的数字,糖企和政府对此都会感到满意。"
这是近两周以来,印度再次传出类似限制措施。印度政府 13 日以保障国内粮食安全为由,宣布禁止小麦出口。一些分析师认为,这些限制措施可能进一步刺激全球食品价格上涨。据世界银行数据,十多年前各国纷纷限制小麦出口的做法,曾导致小麦价格上涨了 30%。
全球粮食供应面临新风险
过去两年中,新冠疫情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诸多挑战,俄乌冲突让这一严峻形势雪上加霜。
俄乌都是重要的农作物出口大国,冲突以来,乌克兰的谷物、化肥和植物油出口陷入停滞。分析人士称,俄乌冲突让粮食短缺尤其是谷物和植物油短缺变得越来越严重,这会导致许多国家转向限制出口贸易。
据相关统计,截至 2022 年 5 月中旬,全球实施粮食出口禁令的国家共有 20 个,包括俄罗斯、阿尔及利亚、印度、印尼、伊朗、土耳其、乌克兰、塞尔维亚、突尼斯、科威特、阿根廷、埃及、哈萨克斯坦等。
这些国家的出口禁令涉及商品包括糖、盐、葵花籽、意大利面、小麦、燕麦、面粉、小米、植物油、棕榈油、豆油、土豆、茄子、番茄、洋葱、牛肉、羊肉、鸡肉、黄油等。
比如,印尼上个月宣布停止向海外出口棕榈油(后又宣布于 5 月 23 日解除该禁令);印度本月中旬令全球震地限制了小麦出口,导致小麦基准价格飙升;5 月 9 日,巴基斯坦宣布全面禁止食糖出口;5 月 23 日,马来西亚宣布将从 6 月 1 日起停止该国每月多达 360 万只鸡的出口。
根据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IFPRI)的研究,在俄乌危机爆发后,以食物热量计算,受出口限制的粮食约占全球总贸易量的 17%,与 2007 — 2008 年全球食品和能源危机期间的水平相当。
5 月初,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2022 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由于气候变化、地区冲突和新冠大流行造成的经济冲击,去年有 53 个国家或地区约 1.93 亿人经历了粮食危机或粮食不安全程度进一步恶化,比 2020 年增加近 4000 万人,创历史新高。
小麦产量方面,虽然乌克兰预计减产严重,但由于价格上涨推动美国扩大种植面积,俄罗斯受益于有利天气条件将增产、加拿大在去年干旱之后小麦将大幅恢复等因素,粮农组织预计今年全球小麦产量将实现增长。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5 月 6 日发布的月度《谷物供求简报》,包括全球三大主食小麦、玉米和大米在内,2021/2022 年度世界谷物库存量与消费量之比预计将与 2020/21 年度持平,为 29.9%,表明 " 供应水平相对良好 "。
" 现有的粮食足够喂饱全球每一个人," 古特雷斯近日在安理会粮食会议上强调,问题出在俄乌冲突引发的全球贸易流通上。他在安理会上表示,任何有实际意义的全球粮食问题解决方案,都必须把乌克兰的农业生产和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化肥重新纳入全球市场,不管冲突是否结束。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编辑 |孙志成 杜恒峰
校对 |何小桃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每经 app(记者:李孟林)、新华社、公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