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4 日,A 股市场呈现放量普跌的格局,其中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数、科创 50 指数等指数创下 5 月以来的最大跌幅。个股普跌。据 Choice 数据统计,全天共有 2934 只 A 股的跌幅超过 4%,占全部仍在交易 A 股的比例为 62.8%。
这让一些市场人士担心,本轮 " 吃饭行情 " 的高度或有限。《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A 股在 5 月 24 日再度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尽管市场下跌影响了一些投资者的情绪,但市场上也不乏一些理性的声音。
机构统计显示,近期公募基金新发规模、私募股票多头策略产品仓位水平、保险资金权益仓位、产业资本减持规模等指标已接近 2018 年的低点。
多项指标近 2018 年低点
5 月 24 日盘后,德邦证券策略团队发布研报,对 A 股七大资金主体的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
德邦证券策略团队统计显示,近期公募基金新发规模、私募股票多头策略产品仓位水平、保险资金权益仓位、产业资本减持规模等指标已接近 2018 年的低点。
公募基金新发 " 冰点 " 已至。今年 4 月,新成立公募偏股型基金份额为 169 亿份。5 月至今,新成立公募偏股型基金份额为 81 亿份。对比 2018 年月度新发水平最低时段 7、8 月份的 62 亿份、131 亿份,并且考虑到公募市场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当前月度新发仅百亿元的水平或已至真正的 " 冰点 "。
私募新发数量快速下降。股票多头仓位已收缩至 2018 年三季度水平,截至 3 月,私募证券基金规模达 6.35 万亿元,3 月环比变化回升 44 亿元。从股票型产品的新发行情况来看,从去年 12 月发行 3000 只以上,至今月度发行数量已腰斩;私募股票多头策略产品仓位已充分收缩至 2018 三季度水平,截至 4 月底仓位水平为 56.51%,相比于公募基金仓位降幅," 收拳 " 已相对充分,接近 2018 年三季度水平,而 2018 年底仓位水平最低为 51.19%。
保险资金 3 月权益仓位降至较低水平。保险资金权益仓位 3 月降至 12.13%,对比 2021 年仓位低点 12.09%,以及 2018 年底低点 11.71%,当前仓位已属较低水平。
产业资本减持规模降低至 2018 年水平。经历市场大幅回调,产业资本 4 月减持规模迅速降低至 200 亿元以下,而上一次产业资本减持规模降低至 200 亿元以下要追溯到 2018 年。
此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今年以来,银行理财基础资产含股票的新发产品比例快速上行。过去银行理财基础资产包含股票的产品数量占比始终在 2%~4% 区间波动,但在资管新规即将实施的 2021 年,该比例便有小幅上行,突破了 4%,而 2022 年正式实施后,该比例加速上行,4 月上升至 10% 以上,5 月的最新数据已达 12.35%。
未来这些变量值得关注
本轮 A 股调整跌幅最大的无疑是以科创板、创业板为代表的科技成长股板块,与之对应的是境外市场的中概股、港股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事实上,最近一年多,美股中的科技股同样表现不佳。
例如,美国知名基金经理 " 木头姐 " 管理的旗舰产品方舟创新基金在 2021 年 2 月见顶后,便开启了一轮大幅回调,截至 2022 年 5 月,区间最大跌幅一度达 77.8%。同期,科创 50 指数的区间最大跌幅为 48%。
据了解,方舟创新基金的持仓主要为美股中的 " 有颠覆式创新的科技股 "。而这类股票通常很容易受到流动性收缩的影响,过去一年多,美国通胀率持续上升和美联储货币政策不断收缩,成为科技股下跌的直接导火索。
全球流动性收缩也影响到了 A 股。中金公司策略团队 5 月 24 日盘后发布观点称,2021 年下半年到 2022 年以来,全球资产价格交易呈现出 " 滞胀 " 交易的特征,总体为商品涨、股债跌、高估值跑输低估值、成长跑输价值。到了当前," 滞胀 " 已经是现实,市场接下来要交易的可能是 " 如何走出滞胀 "。
展望后市,中金公司策略团队认为,值得关注的变量包括俄乌局势及通胀走势、海外紧缩态势及后果、中国稳增长及疫情、中美关系等方面。这些变量将为相关成长板块是否进入反弹修复的拐点提供依据。
而有的机构则坦言,虽然目前市场还在磨底阶段,但已经度过了 " 最危险 " 的阶段。
国泰君安策略首席方奕 5 月 24 日盘后发布观点称:" 相对于 1~4 月,我认为更重要的变化是,由于底部区间看得更清了,不像一季度那般不知道底在哪。加上政策也在发力,我们判断接下来点位不会大上大下,在 2900 点 ~3200 点区间底部震荡,个股的机会会明显好于 1~4 月的恐慌避险环境。"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