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 数据显示,截至 5 月 20 日,5 月以来 55 只新成立的基金合计发行规模达到 486.22 亿,平均每只新产品发行份额为 8.84 亿。而上个月同期,市场 52 只新成立基金规模合计为 366.97 亿,均值为 7.06 亿。也就是说,新基金发行规模均值同比增长超两成。
拉长周期来看,今年 1 月至 4 月的月度发行规模均值分别为 8.03 亿、5.28 亿、6.93 亿、8.88 亿。
值得关注的是,近两月发行规模居前的产品均为同业存单指基金,比如招商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在 4 月下旬发行,仅两个交易日募集超 100 亿,最终启动比例配售,发行规模控制在 100 亿元,是今年第二只百亿级新基金。5 月以来,华夏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平安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相继成立,发行规模分别为 99.82 亿元、100.02 亿元。
基金发行市场 " 冷热不均 "
随着第三批、第四批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在本周相继获批,新的一场发行大战也正在酝酿当中。基金公司扎堆布局的背后,是同业存单指数产品热度的日渐攀升,年内不乏爆款产品。
5 月 19 日,平安基金发布新基金成立公告,平安同业存单指数 7 天持有基金大卖 100 亿元,成为今年以来全市场首发规模第二大的新基金,也是第三只发行规模在百亿体量的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此前该基金因募集规模超百亿上限触发末日比例配售机制,5 月 16 日认购申请的配售比例为 55.51%。
华夏基金旗下的同业存单指数产品也在本月成立,发行规模达 99.82 亿元。随着同业存单指数产品的相继成立,基金发行市场也似乎感受到一丝暖意。Wind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本月以来新成立基金的发行份额均值为 8.84 亿,环比上个月同期增长 25.21%。
具体到每只产品的发行情况,主动权益类产品和债券类产品却是 " 冷热不均 "。除了上述提及的 2 只同业存单指数产品以外,本月还有 5 只基金发行规模超 20 亿元,均为债券型产品,包括兴银基金、中金基金等 2 家公司旗下的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以及财通证券资管、华泰证券 ( 上海 ) 资管、中银基金等 3 家公司旗下的中长期纯债基金。
而以主动权益类产品的口径来看,本月普通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的基金合计成立 11 只,平均发行规模为 1.94 亿元。跟备受市场热捧的同业存单指数产品相比,本月仍有不少基金公司主动降低产品成立门槛,发行了多只发起式基金。
比如,金鹰品质消费在 5 月 19 日成立,发行规模为 7647.5 万元。公开资料显示,作为一只发起式基金,该基金的募集规模不得少于 1000 万元,首募规模上限为 6 亿元。
除了金鹰品质消费,富国沪港深优质资产、富荣量化精选、中金景气驱动、瑞达策略优选等本月成立的产品均为发起式基金。
延募产品环比减少
从募集期调整情况来看,提前结募的产品占比环比有所攀升,延长募集期的产品则有所减少。
5 月 20 日,4 只产品同时宣布调整募集期,其中 3 只将提前结募,1 只则是延长募集期。其中,自 4 月 8 日开始募集的中银远见成长,募集截止日由 5 月 31 日提前至 5 月 20 日。民生加银中证企业核心竞争力 50ETF 的募集期由 3 月 16 日起至 6 月 15 日,调整为 3 月 16 日至 6 月 7 日。国联安上证科创板 50ETF 联接基金的募集截止日由原定的 6 月 27 日提前至 5 月 20 日。兴业中证 500 指增产品的基金募集截止日则由 5 月 20 日延长至 6 月 2 日。
截至目前,5 月以来,有 29 只产品宣布调整募集期,其中提前结募的产品则有 24 只,占比超八成,另外 5 只产品则是延长募集期。
此前 4 月份 56 只调整募集期的产品中,37 只为提前结募,占比为 66.07%,延长募集的则有 19 只。3 月调整募集期的 102 只产品中,提前结募有 60 只,占比为 58.82%,延募产品有 42 只。
而在本月剩余的 7 个交易日,仍有 35 只产品即将进入首发。截至目前,第三批获批的 6 只同业存单指数产品均已披露发行计划,中欧基金、国泰基金、广发基金、银华基金等 4 家公司旗下的同业存单指数 7 天持有产品,以及博时基金旗下的博时月月乐同业存单 30 天持有产品均在下周一开卖,认购期最短的产品仅有 3 天。
除了这 5 只产品以外,还有 13 只产品也将在同日开启认购,包括金鹰基金、申万菱信基金、万家基金、百嘉基金、信达澳亚基金、西藏东财基金、华泰柏瑞基金等基金公司旗下的偏股混合型基金。可以预见,下周一市场将迎来新的一轮发行混战。
而同期获批的产品中,易方达基金旗下的同业存单指数 7 天持有基金则是在下周四开始认购,计划到 5 月底结束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