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以及经营环境的影响,互联网、科技、汽车、地产等行业的裁员事件频出,头部公司的裁员举措屡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网友们对 " 裁员 "、" 解约 " 等词汇的敏感度也相对较高。
因此小鹏解约这一事件在较短时间内热度攀升十分迅速,有关话题一度升至微博热搜的第二位,累计阅读量超 1 亿次。
对于企业来说,缩减人员规模大多是无奈之举,尤其是疫情封控措施影响生产后,新能源车企生产、销售和交付等各个环节的节奏都被打乱。
从财务层面上来看,蔚小理均处于持续烧钱状态,蔚来 2021 年的净亏损达到 40 亿元,小鹏更是达到 48.63 亿元,受疫情影响后,盈利时间表变得更加模糊和不确定。
在如此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通过缩减人员规模来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成了车企们不得不作出的选择。
因此大部分网友都站在了指责的一边,认为接受小鹏的 offer 时,毕业生们可能已经拒绝了许多其他公司的入职机会,而且如今已经错过了招聘的黄金时期。
在社交媒体上,甚至出现了一些 " 抵制 " 小鹏产品的声音。
随着事情逐渐发酵,小鹏汽车也给出了自己的回应。
小鹏方面表示,2021 年初至今,小鹏新增员工超 1 万人,今年共招聘 2500 名大学生,其中已入职的应届毕业生约 1600 人,待入职的应届毕业生约 900 人,预计将在今年 7 月到岗。
也就是说,小鹏内部的确存在调整人员规模,即解约的现象,但范围只集中在个别部门,整体来看,员工数量依旧处于增长状态,且大部分毕业生已经入职或即将入职。
对于被调整员工的处理,小鹏表示,还会继续保持沟通,妥善处理。
在市场环境不够理想的情况下,需要对企业多一些包容度和理解,不然可能很容易陷入 " 用户抵制——企业经营困难——裁员、解约 " 的恶性循环。
关于近期少量应届毕业生调整的说明
随着智能汽车业务的高速增长,小鹏汽车及生态企业持续加大人才和研发投入。
2021 年初至今,新增员工超 10000 人,其中已入职的应届毕业生约 1600 人,待入职的应届毕业生约 900 人,预计在今年 7 月规模到岗。
近期,由于部分部门岗位调整与绩效优化,涉及了少量应届毕业生和相关员工的调整,我们会继续沟通,妥善处理。
基于对内外部环境的判断,小鹏汽车坚信智能电动汽车会持续加速发展,未来几年是最好的加速超车阶段。
因此,2022 年小鹏汽车和生态企业会持续投入战略性创新业务,加大研发和人才投入,继续招聘包括研发、制造、数据、销服等在内的员工,同时,应届生招聘仍会是我们招聘工作的重点。但也会控制和调整部分非核心业务和中后台业务,进一步练好内功,提升管理效率和经营业绩。 小鹏汽车正处于从 1 到 2 的二次创业阶段,创业不易,在创业路上肯定有非常多的挑战和艰辛。感谢每一位小鹏人的付出和努力,感谢每一位鹏友的信任和支持,在艰难时期,携手向前,拥抱更美好的明天!
ZAKER 新闻出品
文 / 鲍星娃
编辑 / 曾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