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直播行业提出了新的工作意见,将网友的目光再一次吸引到了这个正红火的市场之中。
作为近年来最热门的网络娱乐方式之一,网络直播从 2015 年开始就逐渐风靡全国,但是也陆续引来了许多非议,从擦边球色情直播到未成年直播打赏等问题,都引来过许多的社会议论。
国家近年来也针对直播市场出台了许多政策,进一步规范直播平台,5 月 7 日出台的工作意见就主要聚焦未成年人保护和直播打赏等问题,做出了进一步的规定,正值抖音谋求上市之际,这份工作意见的发布显然又为其增添了不少的变数。
在本次的发布的工作意见中,与未成年人相关的内容占据了不少篇幅,不过大多是对此前就已经实施的一些规定的补充完善。意见中再次强调,要求网站平台加强对主播账号的注册审核管理,不得为未满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主播服务。
实际上相关的要求早在 2021 年 7 月的网络清朗活动中就已经提出,要求各平台严禁 16 岁以下未成年人出镜直播,只不过在本次发布的意见中,扩大到了禁止为未满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主播服务。
简单来说就是以前不出镜的情况下,未满 16 周岁的主播还是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来打擦边球进行直播的,比如虚拟主播。但是在新规的要求下,未满 16 周岁的用户将彻底与主播职业绝缘,不过整体而言对于直播平台的影响并不算大,因为早在明确要求之前,平台就对未成年主播进行过限制以规避可能存在的舆论和监管风险。
另外,意见还给出了更严苛的未成年用户平台使用规定,如要求平台在每日 20-22 时的青少年上网高峰期对 " 连麦 PK" 机制进行限制,单个账号在此时间段的 PK 次数不得超过 2 次且不得设置 "PK 惩罚 " 环节。
实际上,意见中不少规定都是以前都已经提出并且开始实施的,但是却依然无法阻止未成年人的直播打赏行为。前段时间,B 站的虚拟主播区就有一个相关案例,一位帮虚拟主播做 " 切片 "(将主播的直播内容中有趣的部分进行剪切加工后单独发布)工作的粉丝,就在 Q 群中与其他粉丝(其中包括未成年粉丝)集资打赏主播,同时自己也有向主播打赏的记录。
在此过程中,该粉丝还通过出售主播礼物、以主播背书向粉丝借钱等方式牟取利益,而在后续的争吵中该粉丝与主播决裂,并且以自己是未成年人为由开始向 B 站申请退款。此时主播及不少粉丝才意识到这个用户或许是个未成年人,而按照 B 站的设置,未成年人是不能给主播大金额打赏,显然他通过一些方式绕过了检测,比如使用其它人的身份证。
所以,在此次的意见中对未成年用户的充值等问题提出了更严苛的规定,有网友认为后续可能会增加大金额充值、打赏时需要人脸识别等操作的要求,以此杜绝未成年人利用成年人账号私自打赏的可能。
此前 B 站的虚拟主播区就增加了主播开直播前需要通过人脸识别认证的规定,基本上就是针对未成年人主播违规上线直播所做出的改变,而将人脸识别的要求推广到大额打赏用户中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小雷认为推动直播平台对未成年用户的保护是很有必要的,如今直播娱乐的方式在青少年中十分流行,而一些三观还未稳定的青少年往往会学习和模仿主播的言行和举止,如果主播本身的德行存在问题,势必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除了以上几点,意见还提出一个影响到直播平台盈利根本的要求:考虑到榜单、" 礼物 " 是吸引青少 " 围观 " 互动的重要功能应用,意见要求各网站平台应在本意见发布1 个月内全部取消打赏榜单,禁止以打赏额度为唯一依据对网络主播进行排名、盈利、推荐,禁止以打赏额度为标准对用户进行排名。
吸引粉丝花钱打赏的一大关键就是实时变化的榜单,同时还有主播给榜单中排名前列的粉丝的一些福利,这些福利中往往会包括主播的个人微信、联系方式、定制周边等,不少在打赏榜上名列前茅的粉丝都是冲着主播的联系方式来的。
而主播本身也会根据排行榜上的位置,区别对待不同的粉丝,比如排名前十的粉丝进入直播间时会得到来自主播的亲切问候 ,而榜一或者前三的则会明显变得更热情,一些以聊天、唱歌为主的主播更是如此。
打赏排行榜的设立,可以说是直接激起了主播粉丝的攀比心,他们为了能够在其他粉丝面前展示主播对自己的独有待遇,不惜打赏主播几万甚至十几万,只是为了能够成为直播间中最受关注的人。
这种攀比心理和炫耀心理带来的满足感不仅对成年人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更是能够让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做出过激的行为,比如用父母银行卡大额打赏等。在因为直播打赏而闹上法庭、上新闻的事件中,打赏排行榜的存在就是主要诱因。
所以,早前小雷就觉得相关部门可能会对直播打赏开刀,不仅会限制充值金额,还有可能会对打赏带来的一些反馈进行整改,让打赏金额不再成为决定榜单排名的第一要素。除了直播间本身的排行榜外,直播平台的主播排名、推荐等机制也将被禁止以打赏作为唯一依据,简单来说就是还需要加上直播间人气、互动率等其它数据,防止一些机构刷打赏提高排名
另一方面,用户意识到打赏不再是决定排名的唯一方式后,也会倾向于降低打赏金额,增加挂机看直播间的时间或是增加互动数量。排行榜排名机制的改变不仅会降低排行榜前列粉丝的打赏金额,也会让中低排名的用户降低打赏热情,因为缺少了榜一大哥打赏 " 装逼 " 的环节,直播间的氛围和热度都会明显下降。
相关部门对直播平台的进一步规范,可以说影响着所有开设了直播业务的平台,其中包括抖音,抖音直播如今在人气等方面表现十分出色,碎片化时间的直播消遣正在成为主流,而传统的直播平台流量近期也在持续下滑。
正值抖音谋求上市之期,直播平台的整改势必会对抖音造成一定影响,但是小雷认为影响有限。一方面抖音的直播平台与传统直播平台在引流方式、推荐机制、功能模块组成上有着明显区别,主播引流更多的是靠短视频热度而非平台推荐和排行榜引流,而且抖音直播的人气本身也不是仅靠打赏计算,本身也规避了相关规定的整改风险。
再者,抖音直播虽然人气一直攀升,但是抖音目前的基本盘仍是短视频版块,直播目前的主要作用还是扩展主播人气、增加用户黏性,抖音直播的盈利潜力虽然不小,但是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并不像斗鱼、虎扑等平台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利益链,更改起来牵涉甚广。
随着监管部门对直播领域的收紧,直播平台也必须思考如何在打赏分成等方式之外的新营收点,否则直播平台现在所面对的未来,也许并不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