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消费者认为这就是华为牌智能车,或者是赛力斯给华为代工生产的车。如果说不是,那么华为在宣传上为何如此用力,赛力斯或者东风小康为何有点打 " 辅助 " 的感觉?这其实源于紧密的合作,以及相互的信任。
据之前了解,华为车机团队在东风小康总部有一整层的办公区域,问界 M5 属于赛力斯团队主导出品这一点确信无疑,华为负责 HarmonyOS 智能座舱和 DriveONE 纯电驱增程平台部分,赛力斯负责整车其他部分,专业团队管专业项目,然后做高效、无缝沟通。每个汽车厂商都有车机部门、软件部门,相信从能力上来说,都无法和手握鸿蒙系统的华为相提并论。
车机部分属于车厂的核心,车辆的大脑,传统车厂的原始思维肯定想要功能强大的车机,但又不希望第三方过多介入。但是,如果浅层介入,从软硬件结核性以及兼容性上来说,是很难达到智能座舱所想展现的实际效果。
只从主导车机系统这一点上,就说 AITO 是属于华为,不免太忽视东风小康赛力斯为之付出的努力。这和江淮当初给蔚来代工有本质的区别。对于汽车厂商来说,拿到设计图纸,生产出高中低档次车,都不是难事。而且,电动车不涉及燃油发动机以及变速箱这种核心技术领域,相对来说容易的多。李斌曾经说过 " 江淮的工厂比保时捷还好。" 同理也一样,东风小康拥有成熟的生产线,标准化的制造团队,以及稳定的交付能力。不敢说有多强,但是至少和造车新势力企业是在同一技术、标准层面上的。
AITO 属于赛力斯属于东风小康,赛力斯把 " 佳肴 " 拱手放到了华为直营店的 " 餐桌 " 上,还是自己再去做新的营销渠道?后者所需投入成本是巨大的,时间也等不起。所以顺理成章,华为智选卖问界 M5,这是最好的营销策略,没有之一。
从市场上看,不管是手机或汽车还是其他产品领域,华为的影响力是东风小康无法比拟的,相信第一批车主介绍自己新车的时候,只会说 " 华为 " 制造,不会提及小康,这都可以理解。但是,AITO 品牌是赛力斯和华为合作出品,这个是事实,就像 AJ 鞋和 LV 出联名款,那么牌子肯定还是挂那个大钩子,区别只是 AJ 和 LV 都非常出名而已。
定位运动轿跑,设计简约
内饰简洁大方,细节之处有亮点
和手机端一样的鸿蒙系统,非华为用户也很友好
1. 如果你是华为手机或平板用户,那么可以瞬间上手,菜单操作逻辑以及相应速度都和华为平板电脑一模一样。
5. 手机也是鸿蒙系统的话可以实现触碰同步。
6. 华为的车载 Petal Maps 地图,基于高德地图,结合鸿蒙人 + 车 + 路概念进一步开发,如下车后可在手机端瞬间切换到步行模式。
8. 语音控制,同时可以识别并完成两个指令,语音识别度可以说达到了业界最高水平。
另外,问界 M5 配备了 19 个扬声器的音效系统,总功率超 1000W。主驾驶头枕内暗藏玄机,内设 4 个喇叭,有 2 个功能,一是给主驾驶更好的音乐沉浸感、包围感,二是当导航发出提示时,可以让主驾听的清晰,且不影响车内其他乘客享受音乐。HUAWEI SOUND 在车载领域的拓新,可以说打下了良好的口碑。
总体来说,问界 M5 的智能座舱对华为鸿蒙用户来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兼顾了非鸿蒙用户,包括车主识别功能,都可以通过注册华为账户来实现隐私保护等功能,或者利用手机投屏,也可以实现较好的交互。
出乎意料的底盘极限,在赛道上开出超跑感觉
如果不是亲身体验,也许很难相信,问界 M5 的底盘竟然有这么高的极限。这次试驾是在赛道进行的,正巧赶上一场大雪,路面湿滑,周围积雪覆盖,但丝毫没有影响车手刷圈速的兴致。大力制动走线,压路肩切弯,全电门出弯,车手把这辆家用中型 SUV 开成了超跑。
值得一提的是,赛力斯提供的 1.5T 四缸增程器,相对于之前产品来说提高了热效率达到 41%,以及 15:1 压缩比,最大发电效率为 3.2kW · h/L,电池能量为 40 千瓦时,纯电续航 150 公里,满油满电续航超过 1000 公里。
总结:
理想 ONE 的成功有目共睹,在 " 无续航焦虑 "、" 奶爸车 " 的道路上一骑绝尘。而 AITO 问界 M5 切入这个领域一定不是盲目的。差异化创新,把优势最大化,作增程车中的轿跑小钢炮,满足另外一部分消费者的需求,是它要走的路。
在一天的试驾中,只能对它有初步的了解,从性能、操控,以及车机上,问界 M5 让人印象深刻。如果日后在实际使用中的品控、耐用性上也能达到华为手机的标准,相信 AITO 这个品牌,以及后续将要推出的更高阶版车型,在市场上会有不错的表现。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