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着快放假了,一年一度春节档厮杀又开始了。
《长津湖》片方和电影院,已经先打了起来。
国庆节的时候,第一部《长津湖》一骑绝尘,累计票房已经干掉了《战狼 2》,登顶中国影史。
马上春节档,第二部《长津湖之水门桥》要在大年初一上映。
不管是坐等着收钱的博纳影业,还是等着看戏的观众,期待值都拉满了。
电影院经理跟她讲,因为春节档电影太多,不管是出于人情,还是出于利益,都要吃饭。
所以大年初一《水门桥》只能排 1 场。
等到大年初二,再把排片加起来。
工作人员继续争取机会,但电影院只能晚上勉强再安排几场,其他确实没有余地。
可博纳这边依旧不满意,决定不合作了。
只要不给你电影密钥,你的影院就上不了我的电影。
排片太少,你不配。
第一种是支持影院、反对博纳的:
嘴上喊着主旋律,却干着资本的霸道行为。
按照观众预期,这种热门电影排片就应该高于 30%,现在确实低了。
扒姐先给大家解释一下电影的收入问题。
一部电影由投资方运作拍戏,拍好后进入电影院上映,观众花钱买票然后回流资金。
但是!
盈利最高的往往不是投资方,而是电影院。
电影票钱基本分成这四个部分:
片方投资方 + 影院院线 + 税 + 电影发展基金
后两项比例是固定的,所以剩下的钱,片方和影院就会按比例分钱。
举个简单的例子,电影上映前 5 天,可能影院和片方五五分成。
片方为了自己的电影有更长的上映时间,就会协商 5 天以后,影院拿七成,片方拿三成。
像之前为了推动复工复产,让影院有钱支撑人工成本和设备维护费用,有 5 部电影片方干脆没要钱,收益全给了电影院。
也就是说票房 1 个亿,成本必须控制在 3800 万以下,才能赚钱。
电影质量差不多的情况下,每小时一场排片,和一天只有一场排片,最终的票房会有天壤之别。
2016 年《百鸟朝凤》上映时,制片人方励给各地影院经理磕头求排片。
比如粉丝。
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上映时,除了夜华牌拉面舞,剩下啥也没记住。
锁场操作方式就是:让每一个场次都有人。
只要有人买了票,影院就不能把这场次取消,增加了其他人观看的机会。
锁场与反锁场,一直在两边拉扯着。
除掉非正常因素,排片量是会随着电影的票房趋势及时调整。
比如 2021 年春节档,《唐人街探案 3》期待值最高,所以上映首日,它的排片量达到了 37.5% 以上。
毕竟没有人跟钱过不去。
随着影视寒冬,以及互联网大电影的冲击,电影院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这时候要再有人挡影院的财路,那就会遭到致命的抵制。
徐峥就享受过这个排面。
2020 年 1 月,因为疫情原因,春节档所有电影都宣布延期了。
注意!是免费!
原本需要去电影院的观众,这次在家看不花钱。
观众肯定是高兴的,出品公司的股票都跟着暴涨。
怎么看这买卖都是划算的。
徐峥是赢了,可损失惨重的电影院,连夜写小作文抵制这种行为。
隔壁的同行,还阴阳怪气的内涵了徐峥一波。
还是那句话,没人真的跟钱过不去。
再回头看看《水门桥》。
如果影院真的放弃票房最高的电影,去排别的,它一定是脑子被驴踢了。
所以想想都知道,要么是电影质量没有达到预期,要么是其他电影有更高的分成比例。
对于影院来说,哪个赚钱,我就排哪个。
对于片方来说,哪个更赚钱,我就把密钥给哪个。
对于观众来说,你们哪个好看,我就去看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