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虽然系童星出道,一直坚持拍戏,乃至已在《天龙八部》中饰演木婉清一角,但在 " 华妃 " 之前," 蒋欣 " 在娱乐圈始终没有得以显著的标红。一直到出演 " 华妃 ",蒋欣终于凭借扎实的演技而被大众所关注。
看了很多蒋欣的访谈,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总在说着 " 试一试 "。小的时候艺术团招生,其实蒋欣什么都不会,可是她想去,也就是因为她脑子里的 " 我为什么不能试试 " 这句话就真的让她去试了试。结果后来在排队过程中,被电视台工作人员问 " 要不要演戏 "。她自然也还不懂演戏,但还是去 " 试一试 ",结果参与电视小品《谁之过》,并获得当年全国比赛二等奖。十六岁时,蒋欣想要去北京、当北漂,父母问她是否确定,她说 " 想试一试 ",结果考中戏失败,受到打击再也没有考学。《甄嬛传》剧组选人,蒋欣最初被设定的角色并非华妃,因为导演郑晓龙觉得蒋欣更加适合端庄、文静气息的角色,而蒋欣在通读剧本后被华妃所打动,主动要求试戏,导演郑晓龙说这并不适合她,她说 " 都没试怎么就知道不合适 ",就这样 " 试 " 出了华妃的角色。
从清新、娇媚又略带俏皮的木婉清到可恨、可怜又不乏些许可爱的华妃,再到本性善良、不安现状又充满虚荣的樊胜美,蒋欣把每个屏幕形象都塑造得充满血肉,这三个人物形象也似乎成为外界定义蒋欣演员阶段的几个关键节点。在 " 樊胜美 " 之后,蒋欣另一个差点成为代表性角色的就是《小舍得》中的 " 田雨岚 ",但也是在这个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她的某些局限。
相比孙俪、姚晨等女演员,蒋欣显得有些 " 不扛剧 "。她在担任配角时熠熠生辉,而做女主的时候总是欠缺了一些亮点,这其中就跟她在表演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模式化与痕迹化有关。尤其在时装剧中,蒋欣的呈现常常太有 " 演戏感 ",端着一副架子,持着一种腔调,摆着一种表情,铆足了劲往角色里钻,但是这样的表演便可能给屏幕前的观众带来 " 生疏感 " 与 " 隔离感 ",有时就失去了一些 " 真实 " 的魅力。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在《甄嬛传》中的蒋欣因 " 很有戏 " 而被观众所喜爱,而在后来的时装或现实题材剧集中也因 " 很有戏 " 而无法调动观众情绪。在《小舍得》中,可以明显感受到蒋欣与宋佳的表演差异:宋佳的表演更加无痕迹,所以少了刻意、多了自然。
对于蒋欣这样的演员,努力与态度从来不是问题,即便她在一些剧集的演出不尽人意,似乎外界更愿意归因于她的 " 不挑戏 " ——她曾经说过,不想为自己设立框架,班底、发行、播出平台从不是她考虑的因素,拍戏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而不愿去怀疑她的实力与演技。我们当然可以认为,演员还是应该珍惜自己好不容易获得的口碑,应该好好选择角色(起码应该是合适的角色),巩固演员形象;但另一方面,也许有些疑惑也未必那么难以理解,也许蒋欣就是在享受着不同的角色,或出彩的,或 " 平庸 " 的,这都是 " 试一试 " 所使然。没有 " 学院派 " 背景,始终是蒋欣心头一个很难绕过去的坎儿,她也曾说自己不会去挑选角色,也是因为她大学专业教育的缺失,她觉得需要数量足够多的实实在在的表演经验才有可能弥补她理论学习的缺陷。希望在这样的过程中,蒋欣能够体验足够多的人物角色,打磨自己的演技,维持和维护她自己认定的那份属于自己的演戏的幸福。
编辑:范昕
策划:邵岭
责任编辑:王彦
*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