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锋潮测评室
在 2021 年尾到 2022 年年初的这段短短的时间,已经有好几家大厂公布了旗下的新系统设计,尽管依旧风格迥异,但我发现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在一项功能上进行了升级——那就是小部件这项功能。
当然,你也可以叫它小组件、插件、卡片等,其实都一样。
在 iOS 14 上,苹果又一次大刀阔斧地改动了自己的桌面设计,加入了资源库,并且让小插件能放置到桌面上,从而实现了外观和功能便利性的大提升。
还真别说,安卓打造小部件功能还真的要比 iOS 早了很多,甚至早在安卓 2.X 版本就已经支持少量的窗口小部件。这也让一部分网友在 iOS 14 发布时发起了嘲讽,表示后者是抄袭了安卓创意的产品。
但我们以 MIUI 为例,MIUI 12.5 增强版系统的 " 小工具 " 跟 MIUI 13 的小部件,很明显是存在着风格和功能差异的。
传统的小部件缺乏统一设计,单个小部件支持的功能入口也相当有限,而新一代的小部件则多了更为规整的设计,也在单个小部件上搭载了更多的功能入口。
与其说它们是旧版的 " 窗口小部件 " 升级,倒不如说是一种在小部件基础上诞生的新功能,是更适应如今全面屏时代更长屏幕与桌面的一种新形态。
从这一点看,搭载了新款小部件功能的 UI 的确是与 iOS 呈现的形态更接近——当然,在小部件功能性上还是我们的国产 UI 表现更为优秀一些。
谈到小部件最让我满意的一家厂商,我想点名 vivo 的 OriginOS。
事实上,vivo 在小部件设计上行动得可以说是国产厂商最早的一位,早在 2020 年尾发布的初代 OriginOS 上,vivo 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由各种「原子组件」组合而成的新款桌面。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网易云音乐在 MIUI 13 中新旧两版小部件的形态,就能看出区别来了。
这种小部件的好处是不会干扰桌面的滑动操作逻辑,并且适配起来也比较简单,能迅速地丰富小部件的数量、覆盖更多的场景;缺点就是缺乏互动,来自一个应用的不同功能,可能需要多个小组件、占据不少的桌面空间才能呈现出来。
另一方面,这两个功能同样来源于便签 APP,但却并不能整合在单个小部件里,会占据更多的桌面空间,这一点也是比较遗憾的。
将这种小部件放在桌面,的确是能大幅度减少我们进入应用操作的步骤,让这些智能功能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它在每一个单独的小组件里都没有做滑动的设计,但为 " 叠放 " 却准备了滑动操作,让由多个 " 叠放 " 的小部件能切换出最适合当前场景的那一张,减少对桌面空间的占用——如果未来它能在单个小组件里进一步支持侧滑的手势,估计实用性还能再上一个层次。
当然了,上面只是简单地举举例子而已,现在几乎每一家厂商都有相似又相异的类 " 小部件 " 功能 .
比如华为 HarmonyOS 2 的万能卡片、OPPO ColorOS 12 的速览卡片、中兴 MyOS 小组件和魅族 Flyme 9 的桌面插件等等。它们都有着自己的特色体验的着重优化点,但殊途同归,都是将 APP 内的部分功能以卡片的形式呈现在桌面上。
每一家厂商在小部件功能上都还有大量开发空间,以及还要修复随之而来的大量操作问题,所以我猜测这大概率会是厂商们未来在 UI 方面进行升级的一大主流方向。
看到这里,也许有朋友会觉得厂商们这种 " 内卷 " 行为有些无趣,不过我倒是觉得这还是挺有意思的,毕竟小组件本身是为了方便信息展示和减少操作步骤而诞生一种新功能形态,能让我们更轻松、简单地使用手机。
无论是哪个系统或者 UI 用上这个新特性,都会给它的用户带来便利。
我们不妨一起放眼未来,看看厂商们究竟会如何改进小组件、让它变得更便利好用而不挤占桌面空间和手势等,毕竟百花齐放才能春满园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