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 亚洲时报 " 在线 1 月 15 日文章,原题:美中竞争和 " 安全困境 " 副题:试图加强本国安全可能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美中关系紧张加剧并不令人惊讶。但若美国的目标是保护国家安全并维护东亚和平,那么在东亚地区构建军事同盟并扩充军力,其实是不合理的。美国军事力量的加强可能会导致与中国的军备竞赛。这不仅会令美国付出高昂代价,还有致命的(冲突)升级风险。
美国现代史上的两个例子——朝鲜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足以说明忽视安全困境影响带来的后果。从中可以得出两个教训。第一,武器多、军力强并不一定意味着国家更安全。第二,美国的外交政策制定者需认清狭义的国家利益。这将使美国避免对中国这样的核大国采取不必要的挑衅行动。鉴于朝鲜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这两个教训,美国政策制定者有必要了解中国对美国在东亚加强军事联盟的看法。(作者本杰明 · 吉尔特钠)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 1 月 15 日文章,原题:一切从安全视角看待对华竞争,这对美国不利 美中之间越发倾向于从安全角度来看待竞争。美国外交政策机构没有加强亚太地区的经济伙伴关系,而是热衷于推动结盟,依靠安全伙伴关系如 AUKUS。但在与北京的竞争中过分夸大安全问题,会产生不利后果。华盛顿不仅可能浪费政治资本,还可能误判经济决策被 " 安全化 " 的程度。
美国忽视地区的多边经济协议。而中国对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将使亚太地区更接近中国轨道,并使这个地区最大经济体能施加更大影响。
经济领域才是美中竞争最激烈的地方。过度强调安全催生了一个与美中竞争的经济基础日益不相容的美国战略。一个深思熟虑的大战略,应认真考虑地缘经济现实,与那些针对中国的合理的安全关切政策共存。例如,新西兰收紧电信法规以应对 5G 网络安全问题。但同时,惠灵顿成功升级与北京的自贸协定。美国的其他伙伴也试图在安全与经济需求之间取得类似平衡。
将中美关系 " 安全化 " 容易导致竞争升级和危险的零和博弈。基于恐惧的政治盛行,只会使两国将对方视为生存威胁,从而增加冲突的可能性,同时忽视竞争的真正驱动力——经济。正是这种驱动力引导亚洲其他国家对华接触并竞争。(作者普伊恩 · 基米亚杰,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