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来源 | 车企官网
作者 | 丁唯一
编辑 | 李欢欢
新造车运动进入 2.0 阶段,亏损仍在继续。
近日," 蔚小理 " 发布了 2021 年第三季度财报,尽管三家车企的营收都实现了三位数的大幅增长,却仍难逃亏损的命运。
从交付量来看,昔日的冠军蔚来在今年第三季度败下阵来,被小鹏和理想反超,甚至不敌尚在爬坡阶段的大众 ID. 家族。不过,卖得多,亏得也多。在第三季度交付新车最多的小鹏亏损面进一步扩大,相较而言,蔚来和理想的亏损均同比收窄。
谁会率先实现盈利,成为新造车领域最大猜想。
1
毛利率超传统车企
去年三季度,蔚小理齐刷刷跨过毛利率转正的门槛,告别 " 危险期 "。今年,三兄弟的毛利率继续向好,甚至超过了一众传统车企。
从理想 ONE 交付以来,理想汽车的毛利率在头部新势力中一向最高。这得益于理想采用的增程式技术方案。这种技术路线具有成本优势,其电力驱动系统只需耗费 40 度电量,仅为纯电动汽车的一半,增程器部分,理想则借助了传统汽车的成熟供应链。
今年第三季度,理想的毛利率再一次攀升,达到了 21.1%,甚至超过了全球最会赚钱的车企丰田(2020 年毛利率 18%)。
关于毛利率上涨,理想汽车首席财务官李铁在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中解释道,这是由于三季度内,2021 款理想 ONE 的交付量增加,理想的平均售价增高所致。2021 款理想 ONE 于今年 5 月正式推出,相较于老款车型,售价高出一万元。
同样得益于产品结构的优化,小鹏的毛利率也有所上涨。第三季度,售价更高的小鹏 P7 的销量占据小鹏总销量的 76.9%,直接拉动了毛利率增长。报告期内,小鹏汽车的毛利率达到了 14.4%,去年同期,这个数字仅为 4.6%。不过,尽管增幅最大,小鹏的毛利率在蔚小理当中仍然垫底。
为了提升毛利率,小鹏将进一步优化现有的产品线。目前,销量支柱小鹏 P7 与友商定位中高端的车型相比,仍存在不小的价格差。前不久在广州车展,小鹏发布了旗舰车型小鹏 G9,这款车上市后或许将进一步提升小鹏的毛利率。
蔚来汽车在第三季度实现了 18% 的毛利率,但相比上一季度 20.3% 的成绩,蔚来的毛利率出现了下滑。不同于小鹏和理想,蔚来今年并没有推出新车,因此其产品结构没有变化。并且,用户购车金融补贴增加也导致汽车销售收入扣减。此外,蔚来在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中曾经透露,由于明年 NT2.0 平台将上线,今年开始对 NT1.0 平台采取加速折旧的谨慎会计处理,毛利率将短暂承压。等到明年一季度或二季度NT2.0 平台车型上市,蔚来的毛利率有望实现回升。
毛利率逐年提升,离不开日渐上涨的交付量带来的规模效应。
2021 年,新造车阵营捷报频传,蔚小理纷纷跨越了月销万辆的里程碑。第三季度,三家车企的交付量都实现了三位数以上的同比增长,不过排位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7-9 月,小鹏一跃成为新势力销冠,实现了 2.56 万辆的季度销量,同比上涨 197%。理想排名第二,在报告期内交付了 2.51 万辆新车,同比上涨 191.8%。蔚来的增幅最小,同期交付量同比增长 100% 达到 2.44 万辆。
蔚来虽然是首家季度销量突破 2 万辆的新势力,却一直没能实现向下一个数量级的跨越。9 月,蔚来工厂改造生产线,导致 10 月交付量仅为 2526 辆,四季度的销售目标为 2.35 万 -2.55 万辆,交付规模仍是 2 万辆的量级。
第四季度,小鹏为自己设立了 3.45 万 -3.65 万辆的交付目标,理想对四季度的预期也达到了 3 万 -3.2 万辆。如果这两家均能完成销售任务,蔚小理的交付规模将拉开一些距离。
尽管蔚小理的交付量正在稳步攀升,但与特斯拉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今年前三季度,蔚来共交付了 6.62 万辆新车,小鹏、理想交付量分别为 5.62 万辆、5.51 万辆。三家交付量之和仍敌不过特斯拉。
2
营收大幅增长,仍难逃亏钱卖车
随着交付量攀升,蔚小理的营收也在第三季度实现了三位数的大幅增长。
具体来看,蔚来在第三季度实现了 98.1 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 116.6%,同期,理想营收为 77.8 亿元,同比大增 209.7%,小鹏总收入为 57.2 亿元,同比增长 187.4%。
在三季度,蔚小理的交付量几乎持平,导致营收差异的因素主要是单车售价。官方资料显示,蔚来的平均售价为 43 万元,2021 款理想 ONE 的售价为 33.8 万元,而小鹏的平均售价约为 21.2 万元。
不过,营收虽大涨,却没能填补蔚小理亏损的窟窿。
在三季度内,蔚来和理想的亏损都同比收窄。蔚来三季度净亏损 8.35 亿元,同比收窄 20.2%,理想净亏损为 2150 万元,同比收窄 79.9%。同期,小鹏的亏损仍在扩大,达到 15.9 亿元,同比增长了 33.6%。
入不敷出,是因为现阶段新势力仍然有诸多支出项目。
三季度,蔚来费用支出项达到 30.1 亿元,其中销售及管理费用为 18.2 亿元,研发费用为 11.9 亿元。小鹏旗鼓相当,三季度费用支出超过了 28 亿元,其中销售与市场费用为 15.38 亿元,研发支出为 12.64 亿元。理想的两项支出分别为 10.2 亿元和 8.9 亿元。
三兄弟的市场及管理费用都超过了研发支出。对此,蔚来在财报中解释称,销售及管理费用主要是由于销售服务职能人员成本增加,以及销售及服务网络扩张相关的成本增加。除此之外,蔚来也为用户运营付出了更多的成本。
例如为了激励老用户推荐亲友购车,蔚来给予促成购车的老车主 1.2 万积分奖励,积分可用于 NIO Life 购物、升级电池等,相当于 1200 元。对比来看,理想只赠送 6000 积分,小鹏赠送 8000 积分。并且,随着蔚来车主数量增多,蔚来维护用户的成本也不断攀升。
小鹏的特有费用支出在于销售渠道。小鹏采取的是 " 品牌直营店+特许经营店 " 销售模式,截至 9 月底,小鹏的经销商网络中,特许经营店占比 36.5%。业内人士认为,由于销量攀升,特许经营店的销售佣金也将增加,或拖累小鹏的净利润数据。
蔚小理能成功圈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这三家车企的智能化优势。自然,研发也成为一大支出项目。
其中,小鹏对研发领域的投入比例最高,第三季度,其研发费用占总营收 22.13%,这个数字在蔚来和理想的财报中分别为 12.13% 和 11.4%。
小鹏在财报中解释称,研发费用的增加首先是由于研发人员规模扩大,导致薪酬总额增加;其次是新车型小鹏 P5 和小鹏 G9、以及相关软件技术的开发。
蔚来创始人李斌在财报电话会中也透露,今年蔚来的研发人员数量增加了一倍," 但研发费用反映在财务报表上需要一些时间 "。四季度蔚来的研发费用会出现较快速的增长,这与新产品的开发节奏有关。
理想汽车 CEO 李想在财报电话会中表示,要保持一个健康的毛利率保证有资金用于技术开发,费用比例约为 10%。
3
谁会最先盈利?
交付量、营收和毛利率都开始向好之后,关于新势力的质疑声有所消散。大家开始好奇一个新的问题:蔚小理谁将率先盈利?
上一个被盈利问题困扰的新造车选手是特斯拉。在这家企业成立的 18 年时间里,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即使在 2020 年 Q1 之后特斯拉开始盈利,但大部分收入来源是售卖碳积分。直到今年二季度,特斯拉才开始真正靠卖电动车来赚钱。
帮助特斯拉实现盈利的,是规模效应。从特斯拉首个靠电动车业务实现盈利的 2021 年二季度来看,特斯拉在全球交付了 20.1 万辆新车,同比大增 121.4%,环比增长 8.9%。2021 年初上市的 Model Y,在上市 10 个月就以单月 3.3 万辆的销量成绩打破了哈弗 H6" 百月冠军 " 的神话。
对于现阶段的蔚小理来说," 影响其实现盈利的主要原因是销量规模不足," 经济学家宋清辉曾表示。
国信证券的一份研报曾经预测,三家车企要想实现盈利,蔚来的年销量规模要达到 18 万辆,小鹏要达到 12 万辆,理想要达到 6 万辆。
从今年已经公布的销量数据来看,今年 1-10 月,蔚来累计交付 70062 辆新车、小鹏的累计交付量为 66542 辆、理想汽车总交付量则为 62919 辆。
目前,理想汽车的销量已经超过 6 万辆,结合其四季度销量预期,其全年销量有望超过 8.5 万辆,或将率先实现盈利。蔚来和小鹏的全年预计销量将约为 8.9 万辆和 9.1 万辆。
在扩张规模的道路上,蔚小理也在加速产品布局。
按照规划,蔚来将于明年一季度开始交付其首款轿车蔚来 ET7,这款新车基于 NT 2.0 平台打造,基于该平台的另两款新车也在按计划推进开发工作,预计明年下半年开始交付。蔚来也为 NT 2.0 平台设立了宏伟的年产能目标—— 30 万辆。
此外,小鹏在今年 10 月正式交付小鹏 P5 之后,紧接着 11 月又发布了全新 SUV 车型小鹏 G9,填补了其在中大型纯电 SUV 领域的空白,外界猜测这款车型的价格在 30 万元以上。
理想也发布了近两年的产品规划,将在 2022 年推出全新 "X" 平台,同时将发布一款新的全尺寸豪华智能增程式电动 SUV —— X01。此外,2023 年理想将开始布局纯电动车型,新车将基于 Whale 和 Shark 平台研发。新车型还将使用理想的 4C 电池包,电池快充 10 分钟,可续航 400 公里。
一场新的内卷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