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7 日下午,甘肃省本轮新冠肺炎疫情最后 2 名确诊病例治愈出院。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兰大一院副院长刘健送别最后 2 名患者,看着送患者治愈出院的车辆渐行渐远,刘健这颗悬了整整 40 天的心终于 " 放下了 "。
本轮疫情中,定点救治医院兰州市二院雁滩分院共救治 137 名患者,其中 23 名重症患者,2 名危重症患者,最大年龄 88 岁,最小年龄 2 岁。其中 60 岁以上老年患者占 24%,大多伴有各类严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活动期肝炎、心衰、脑梗、偏瘫等,还有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和精神疾病,为新冠肺炎的救治增加了许多困难。最终,所有患者治愈出院,无死亡、无插管、无 ECMO,救治工作胜利结束。
" 任何环节容不得一丝纰漏 "
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包括 2 名危重症老年患者也成功治愈 …… 每个患者出院的时候,刘健都会帮着提上行李,亲自送到医院门口看着上车,临别时反复叮嘱出院后康复调养的注意事项。" 任何环节容不得一丝纰漏 " 是他时刻铭记的警钟。
那两名危重症患者,一个年龄 69 岁,一个 83 岁,他们是带着无创呼吸机从兰州市肺科医院转运至兰州市二院雁滩分院。在国家专家组的指导下,刘健带领着甘肃重症医学医护团队,日夜坚守在患者床旁,严格落实救治方案,全力救治,悉心照顾,20 多个日日夜夜,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位危重症患者转危为安,治愈出院。
身先士卒 生死一战
40 个日夜里,从最初一晚上只能睡两三个小时、忙到一天只吃一顿饭,到后来捋顺流程,实现规范、精准治疗,到 27 日圆满完成任务,这中间经历了无数次的艰难和困苦,刘健始终站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未雨绸缪,运筹帷幄,迅速把大家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一往无前。
重症患者转院时,刘健和大家一起抬病人、送上车运送,接下车转至新病房,细致观察患者症状,一刻也没有停歇。" 刘院长这种全程身先士卒的作风,让我们医疗队有了主心骨,对新冠的恐惧会减少很多,大家也全力投入到治疗当中。" 护士长闫柏灵说。
在隔离病房中,有的老人心情不好拒绝吃药、或有不配合治疗,年轻女孩情绪低落,外地老人受到刺激 …… 每个人的病情复杂,除了治疗新冠病毒,医疗队还面临着同时治疗各种基础疾病。一位老人拒绝治疗,刘健在他的床旁整整促膝长谈了近 1 个小时,终于说服他调整心态积极治疗。
因为年轻时踢足球膝关节受伤,下蹲受限,再加上肩周炎,刘健每次穿脱防护服都伴随着剧烈的疼痛,即便如此,作为救治专家组组长,他总是率先垂范,身先士卒,给所有医务人员做出表率,确保救治成效。他忍受着穿脱防护服的巨大痛苦,坚持每天查房,坚守临床一线,为所有医务人员做出榜样,为救治成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才下战场又上征途
自 2020 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刘健临危受命,2020 年 2 月接管兰州市肺科医院重症病房负责全省新冠重症患者救治,3 月转战兰州新区负责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筛查,直到 2021 年 10 月 20 日回到兰州市肺科医院,5 天后再次转战兰州市二院雁滩分院,负责本轮疫情患者的救治。刘健一直在抗疫的最前线 " 摸爬滚打 ",带领从全省各个医院抽调来的医护人员,完成一个又一个无先例可循、无经验可借鉴的抗疫任务。
接下来,经过短暂的隔离休整,刘健将再次踏上 " 外防输入 ",守护 " 国门 " 的抗疫征途。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芳
特约记者 南如卓玛 文 / 图
编辑丨孙悦
责任编辑丨张亚君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