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自:当红小花
(ID:ibajie2017 )
贵圈有些开撕真是来得莫名其妙。
最近闹的比较大的就是司藤作者尾鱼和编剧们的互撕。
这事的起因是尾鱼吐槽她的作品影视化后,被改的面目全非。
她勤勤恳恳给甲方爸爸写了千字建议,却被资方回怼不够专业,不了解市场。
尾鱼就跟经纪人说,以后影视方买版权不给作者编审权的话,她就不卖了。
网文圈的喜剧人紫金陈就来声援同行了。
他说剧本不好不是一个人的锅,编剧、导演、制片人都有责任。
有些编剧总说剧本不好受各方干预,但好本子无论谁看都会点赞。
他只好点明白,他站尾鱼。
编剧圈的某些人就被戳中了神经,加入战场了。
第一个跳脚的是 @_ 读乐乐,但搞笑的是,她怼的重点完全不是紫金陈而是尾鱼。
她先是说紫金陈能红全靠编剧。
给她科普什么叫编审权,大致意思就是,编审没那么简单,圈外人别瞎哔哔。
她也从来没有把自己放在编剧的对立面,她很尊重编剧。
但读乐乐还是一味的捂耳不听。
有网友看读乐乐跳的太高,就去查了一下她的大作。
发现她可能是被紫金陈说的能力不行给砸中了。
这位读乐乐的大作,水平相当稳。
大致都在四五分左右,最高的也只是在及格线徘徊。
她还是《东宫》、《海上繁花》、《来不及说我爱你》的亲妈。
寂寞这本书的评分 7.7,不算低。
读乐乐改编之后的剧,4.9。
就整个大爆笑了。
网友怼读乐乐说话难听,编的烂剧还多。
她直接就把自己放在了观众的对立面。
爱看不看,不看拉倒。
眼看着事情越闹越大,紫金陈删掉了说编剧的微博。
还进一步解释了他绝对没有针对整个编剧行业的意思,只是在说个别能力不好又爱甩锅的。
纷纷发表小作文,诉说着编剧的不容易,谁都能左右他们的改编。
但他也在明褒暗贬地吹着编剧的专业性,说网文作者水平不行。
尾鱼只能再次强调,她真的没有对编剧开炮。
明明可以一起对抗资方,她至今也没懂为什么会有编剧跳脚。
把市场、编剧,跟原著作者完全放在了对立面。
编剧、作者和市场从来都不是对立面,是可以实现共赢的。
一部小说 ip 能被资方发掘,买走版权的根本就是,
它的故事性完整,设定新颖,足够受欢迎,有一定的市场基础。
一般来说,作者是小说的亲爹亲妈。
小说的故事宇宙就是他们构造的,再没有人比他们自己更理解故事和人设受欢迎的点在哪里。
所以,原著作者参与改编的作品,结果往往都还不错。
像前面提到的《寂寞空庭春欲晚》,匪我思存没参与编剧,评分不及格。
而她参与编剧的《来不及说我爱你》,无论是口碑还是收视都很能打。
流量圈甚至有个玄学说法,演了顾漫的书还没红的演员,基本可以抬走了。
她的《何以笙箫默》剧版很受好评。
杉杉甚至是 14 年江苏卫视年冠。
这些,顾漫也都参与了编剧工作。
《司藤》的制片人说过,这剧其实改了两版,头一版原创比例很高。
但制作团队觉得,这样失去了原著人物的魅力,他们放弃了。
景甜也是被第二版的司藤打动,她还因为剧本太精彩连夜搜索原著拜读。
而尾鱼的小说里改编最烂的《怨气撞铃》恰恰相反,影视化后糊到仿佛没拍过。
坊间传闻,当初尾鱼去探班,因为改编太离谱气的她断更了好几天。
它的原著是《大唐明月》,好几部的评分都在 8.0 以上。
改编后的电视剧评分已经降到了 4.2。
一切剧情都是为了推动男女主相爱而服务。
就搞笑,你一个及格都达不到的编剧,还批评被市场肯定过的原作者,多大脸。
而编剧被日韩欧美同行吊着打。
不管是穿越、官场、盗墓、仙侠、耽美还是幻言、灵异、种田、百合、后宫等等题材,早在十年前网文都已经写个遍了。
写司藤的尾鱼,南开的。
写有匪的 P 大,上交的。
大唐明月的蓝云舒,清华的博士。
他来了请闭眼的丁墨,北大物理系。
最好的我们作者八月长安,北大光华。
匣心记的伍倩,北大博士。
写裸婚的唐欣恬,金融学硕士。
......
基本上能出来的作者,不是 985 就是 211,要么就是有天赋,对某一行钻研很深,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逻辑自洽,能有完整的故事脉络和清晰的思想内核。
比如尾鱼,她游遍了中国大江南北,写书之前一定会去当地采风。
而现在很多编剧呢,能做到不想当然已经不错了。
写网文的网站不说上百也有几十,以男频为主的番茄没有上百万字压根出不了头。以女频为主的晋江,大神换马甲写都可能扑街,各种排榜给你卡的死死的,花费心血写了几个月乃至一年,只剩为爱发电的数都数不清。
能被读者认可,成为 TOP 的,绝对是作者里的佼佼者。
韩国特意过来晋江学习拜访,到头来很多韩剧还是融了不少晋江小说的梗。
读者自发集资给野生字幕组,一个章节最低 75 美元,达到百分之百后就能免费开放这个章节。
之前岭热播的时候,编剧小初 nada 快被捧成编剧圈的紫微星,结果熟悉 P 大的读者看剧时就发现,这编剧直接融梗 P 大其他作品。
低情商:融梗
高情商:我的每一个故事里,都有我读过的书。
笑得。
他只担心自己被行业的浮躁感染,放弃坚持,最后对不起观众,也对不起自己。
勤勤恳恳的新人编剧也在踏踏实实写自己的本子,比如《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的程小猫。
以及《我在他乡挺好的》编剧虢爽,他们的编剧团队大都有过七八年的职场经验,可以把资方的利益和观众的喜好平衡的很好。
跳的高的,很多都是自命不凡的半吊子。
别人说个 123,他都以为是朝自己身上扔炮仗,连话都读不明白还做啥编剧呢。
编剧难不难,说难也难,什么人都可以给剧本提意见,从平台制片到策划导演,从演员本人到经纪人宣传,编剧改的也头大。
那问题不还是又回到原点,人家尾鱼的观点就是想让资方尊重作者的意见,保留完整的故事脉络和人设,这样对编剧来说也省不少事,明明大家都是同一阵营的人,团结起来说不定可以争取到丁点权力,有些编剧却上赶着划分骂作者。
这样的领悟力,真的让人怀疑他们的智力水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