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产业变革之下,智能建造正向我们铺面而来。它将引领中国,乃至全球房地产行业的深刻变革,智能建造技术正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
ZAKER 新闻团队有幸来到博智林机器人公司总部,亲眼目睹了中国智能建造领域中建筑机器人的先进技术水平。在互联网的时代红利逐渐趋于见顶,工业端的智能化改造则成为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变革的新力量。
而建筑机器人,恰好就能解决这些人工作业的痛点性问题。例如,利用外墙喷涂机器人就能完美地取代人工,避免人工高危作业所带来的意外风险。
当然,在建筑行业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实测实量。
在过去,我们主要依赖于人工测量,但人工测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局限性。如墙面的平整度受限于肉眼,难以做到秋毫不差。但利用测量机器人,就能精确到毫米级水准,远超肉眼。
这不是一款概念性机器人,而是一款已经技术落地的实操型测量机器人。虽然它的个头很小,但作用却很大。
在 2021 年 7 月 28 日,由住建部发布的《首批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中,博智林测量机器人就入围其中。
1、实操体验
相比于人工测量,博智林测量机器人能够在测量面积、测量效率、测量精度等方面,展现出它的优势。即便是在复杂多变的施工环境下,它仍然能够迅速根据不同户型,在不同施工阶段,精准地完成测量任务,平均可在 2 分钟内生成单房间测算并生成数据报告。
只需在房间内架设好测量机器人,通过平板电脑的局域网点击 " 启动 ",它就能自主完成对全屋的系统化无死角扫描。现场观察到,在数据采集阶段,整个过程仅需 1 分钟不到,就能完成一个套间的数据测量和收集。
在测量过程中,它还能自动识别出飘窗、门洞、天花板、地面、墙面等各类房屋构件,针对不同的房屋构件,给出不同的数据报告。
据博智林方面介绍,未来测量机器人将进一步减少人工干预,通过自主寻路的方式,完成对所有楼层和房间的扫描、测量和数据收集,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2、技术原理
在技术原理上,它主要采用的是三维激光扫描仪和 AI 智能算法进行测量。通过对全屋进行点阵式扫描,即便在复杂的施工环境下,也完全不受影响。同时,它的测量范围和测量距离得到大幅延伸。在开阔地面,它的最大测量范围可扩展至上万平米。在大型公共建筑工程中,它能极大地提升测量效率,节约测量时间。
博智林测量机器人已经深入 112 个施工项目,累计完成测量施工面积超过 300 万平米。海量数据的获取,让它收集了超过 50 种房屋户型以及不同施工场景中的数据模型,获取数据站点超过 12 万个。
这些数据的获取,都将让它变得更加智能,推动它的算法不断更新进化。
在大数据 AI 算法的帮助下,它还能模拟出房屋的三维模型,对房屋进行全方位的数据比对,确保房屋的整体性和安全可靠。
据博智林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中国建筑工人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 40.8 岁。随着这一代中国建筑工人的退休,中国建筑行业将面临无工可用的尴尬境地。
未来,新时代的建筑工人将不再是一味地从事于体力劳动,而是在高科技的引领下,体系化地应用建筑机器人,完成建筑项目的全部施工环节。
博智林机器人作为国内领先的建筑机器人研发公司,在这一轮建筑产业技术创新中,将承担起历史的使命。未来,博智林很可能成长为全中国,乃至是全世界一流的智能建造解决方案提供商。
出品 /ZAKER 房产
编辑 / 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