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动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会上,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提问称,对比西方的主要经济体,中国已经率先开始政策正常化,尤其是货币政策,请问中外的政策步调差异会对中国的政策和市场产生一些什么样的影响?最近有些担心说,资本流入和资产泡沫有可能导致输入性的通货膨胀,您觉得这些担忧有没有理由?谢谢。
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
这个问题确实问得很好,和你有相同想法的人很多。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经济出现了比较大的震荡,总体上是下行。中国经济去年遭遇了挫折,比较大的一个下滑在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全年经济增速比往年大幅度下降。欧美发达国家、疫情严重的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们都能理解,因为毕竟要把经济稳下来,宏观政策必须采取这些措施。但是力度上、后果上可能要考虑的更多一些,因为毕竟还会产生一些副作用,现在看这些副作用已经逐步显现。一是金融市场,欧美发达国家金融市场高位运行,和实体经济严重背道而驰。金融市场应该反映实体经济的状况,如果和实体经济差别太大,就会产生问题,迟早会被迫调整,所以我们很担心金融市场,特别国外金融资产泡沫哪一天会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