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既是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兰州市卫生健康系统经历大战大考、践行初心使命的一年,在严峻考验中交出一份好于预期、群众满意的答卷。1 月 26 日,兰州市卫建委发布 2020 兰州卫生健康事业十大亮点工作。
党建引领示范效应更加凸显。坚持党建引领卫生健康工作,把增强 " 四个意识 ",坚定 " 四个自信 ",做到 " 两个维护 " 落实到推动卫生健康重点工作具体行动中,筑牢信仰之基,凝聚前行力量,围绕习近平总书记 " 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 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委党组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坚守一线、靠前指挥,领导班子以上率下、攻坚克难,先后成立临时党支部 17 个,成立党员突击队、先锋队和志愿服务队 36 个,主动递交请战书 1664 人,递交入党申请书 59 人,火线入党 24 人,第一时间号召 1610 名党员捐款 17.9 万元,每一份点滴之力 , 汇聚起同心抗疫的磅礴伟力,选派六批 51 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选派 149 名医务人员坚守 " 两站一场 " 严把输入关口,贡献了兰州力量,委机关成功入选省级文明单位,精神文明建设之花绚烂绽放。机关第五党支部荣获 " 市直机关示范性党支部 " 称号,市肺科医院和 2 名医护人员分别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 "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 和 "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市肺科医院党委、市疾控中心党委和 21 名党员分别被市委授予 " 先进基层党组织 " 和 " 优秀共产党员 " 荣誉称号,30 名一线人员受到市级表彰奖励。
推广使用居民电子健康卡领跑全省。把推行居民电子健康卡作为深入推进 " 互联网 + 医疗健康 " 行动的重要载体,在完成省级指标基础上,将使用范围延伸至 175 家非公立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力推动居民电子健康卡在全市各级医疗机构落地生根,市县乡村四级 955 家医疗机构配备读卡设备 3000 余台,仅乡、村两级配备多合一识读设备 468 台,二维码识读盒 570 台,扫码墩(枪)1468 个,刷卡覆盖率达到 100%,市域内累计发放居民电子健康卡 666.76 万张,占全省发卡量的 31.19%, 居全省第一,创下 " 双连冠 " 优异成绩,20 家市县两级医院居民电子健康卡挂号使用率超过 70%,占市县医院总数的 71.43%,真正让 " 健康数据多跑路,群众就医少跑腿 ",走出居民电子健康卡惠及百姓健康福祉的智慧医疗之路。
健康扶贫收官之战收获丰硕果实。始终将健康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一环来抓,紧盯 10 项健康扶贫挂牌督战任务,高质量推进健康扶贫任务落地见效。扎实开展大病 " 三个一批 " 行动,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政策全面落实,就医负担切实解决,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率有效降低。市一院、市二院分别与陇南宕昌县人民医院、定西岷县人民医院开展 " 组团式 " 帮扶,全面提升县级服务能力。合格医务人员全部配备,乡、村两级机构人员 " 空白点 " 全面消除,贫困人口常见病、慢性病均能够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获得及时诊治,圆了贫困人口看病 " 有地方、有医生、有制度保障 " 的健康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 200386 人,签约率 99%;30 种大病患者 3637 人,救治率 100%,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印发宣传手册等方式推动健康扶贫政策家喻户晓。同步推进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等重点任务,完成 " 两癌 " 检查 30181 人,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发放营养包 14240 人,发放率 98%;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13334 人。扎实开展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确定 5 家市级职业病诊断机构和 20 家体检机构,慢性 " 四病 " 管控成效明显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医疗服务作为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引擎,办成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争取资金 16.897 亿元解决市属 7 家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问题,完成市三院医养结合建设项目;启动建设市口腔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异地新建项目,稳步推进市中医医院异地新建项目。投资 1.78 亿元完成榆中县中医院康复中心建设项目、榆中县第二人民医院、皋兰县人民医院和永登县人民医院住院部综合楼新改扩建项目。共争取各类资金 2539.51 万元解决村卫生室未达标、中医医院服务能力不强及医疗设备滞后等历史遗留问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达到 100%,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到 98%。
人才学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牢固树立 " 人才强卫、科教兴卫 " 战略理念,以 " 扩总量、提质量、优结构 " 为目标,采取 " 刚性与柔性 " 相结合的方式引才 161 名,37 人入选全省卫生健康骨干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行列,入选人数居全省首位,评定 " 金城名(中)医 " 和 " 金城名护士 "53 名,推荐百千万人才、政府特殊津贴享受人才各 1 名,入选 " 陇原人才服务卡 " 行列 141 名,完成 24 名省市领军人才和 68 名柔性引进人才聘期考核及 " 首席专家 "" 青年专家 "" 夕阳红专家 " 工作室考核工作,18 名援鄂医护编外人员和区县 8 名民生项目人员纳入事业编制范畴,有效激发全市卫生健康专业技术人才干事创业、守护健康的职责使命。坚持 "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 原则,市一院挂牌成立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市二院、市妇幼保健院与国际加速康复外科协会建立加盟合作关系,市二院成立肝胆胰外科人才专家工作站,市中医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 940 医院建立军民融合医院,标志着市属公立医院合作共赢的 " 朋友圈 " 不断扩大。
中医药传承创新稳步加快。在市中医院率先建成国医大师中医传承基地工作站并投入运营,建成国内首家石学敏针灸医院,完成 18 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基本实现预期目标。9 个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实现预期目标,133 名五级中医药师承继承人顺利出师。组织开展兰州市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三周年宣传活动,累计开展巡讲活动 22 场次 3500 余人次。在全省中医适宜技术大赛中荣获团体奖 3 个,个人奖 7 个,4 个科研项目获全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三等奖。
医养融合发展步入快车道。坚持 " 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试点带动 " 的原则,形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认真落实 " 一免一半五优先 " 政策,打造市三院、城关区康乐医院智慧化健康管理 " 院中院 " 医养结合示范点,确定 10 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探索智慧化健康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引领区县创新开启 " 康乐荣养 "、" 智能手环 + 呼叫系统 " 等一批新型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推进老年健康教育、安宁疗护等试点工作,全面实施居家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形成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目前,全市组建家庭医生团队 1326 个,签约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 25.2 万人,全年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约 67 万人次,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指导 8.8 万余人次,医养结合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在全国第三届敬老爱老助老评选表彰活动中,市三院老年护理院、市中医院等 5 个单位荣获 " 全国敬老文明号 " 称号,6 名个人荣获 " 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 " 称号。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芳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丨李雪岚
责任编辑丨安周霜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