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美容,是指通过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的形态进行修复与再塑。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和中国美容美发协会等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我国不能提供营业执照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美机构数量已超 6 万家,是正规诊所的 6 倍。统计显示,2019 年,中国合法合规开展医美项目的机构仅占行业 12%,在这 12% 的合法机构里,依然存在超过 15% 的超范围经营现象。
" 尽管非正规机构和非正常经营现象占比奇高,但并没有让消费者停下追求美丽的脚步。" 潘书鸿说,据 2020 年花呗发布的数据显示,在 5 月 13 日至 19 日期间,医美、体育健身、教育网课、日用品等实用型和自我投资型消费大幅上涨 300% 以上,其中医美消费增长高达 547%。
医美行业火热的同时,医美事故也频频发生。潘书鸿说,十多年间,全国已发生各类美容毁容案件高达数十万起,每年非正规诊所发生的医疗事故约有 4 万起之多。"2019 年,河南一医院为一女子实施隆胸手术时,将医疗纱布遗留在其胸腔内 3 个月;2020 年,一个 28 岁的眼科护士接受整容手术后在院内死亡,后来当地通报参与手术的麻醉医师违规执业。"
" 合规机构占比低、合法医师占比低、非法药物和器械大行其道、非规范操作屡见不鲜、医美效果虚假宣传、暴露用户隐私信息、项目价格虚高、手术无安全保障,是我国医美行业的主要乱象。" 潘书鸿说。
医美的目的虽然是变美,但究其本质还是医疗行为,无论机构还是人员都必须具备相关资质。潘书鸿建议,加大对医疗美容机构的监管力度和惩处力度,严查无医师资质的个人或无经营资格的机构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行为,同时严查有资质的医师到非正规医疗机构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行为,必要时吊销其资格证书,禁止再进入医疗行业。" 还应查处医美行业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统一价格标准、限定浮动比例,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药品、医疗器械行为,由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公开医美项目的手术过程、诊疗效果、副作用等各方面信息。"
潘书鸿还建议,对消费者信息和隐私的保护同样应纳入监管范围,明确线上平台和线下机构的信息保护义务,规范医美合同的相关条款设置。
栏目主编:张骏 本文作者:茅冠隽 文字编辑:吴頔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