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后 " 大肠外科医生郭天安,2019 年规培结束后留在肿瘤医院,立志要当救死扶伤的好大夫。20 日晚,肿瘤医院因疫情防控需要,启动闭环管理,小郭与科室里同仁一并,被 " 关 " 在了医院里,开启自己 " 白大褂 + 志愿者 " 的双重身份。
小郭接过 3 号楼的所有早餐,与小伙伴一并,一一有序放置在保温车中,五人志愿者组成一队,推着重重的餐车,前往 3 号楼。冬日上海,凛冽寒风,呼啸吹过,尽管三个大男孩一并推车,仍很吃力,额头上渗出丝丝汗珠,志愿者队伍一队队,迅速消失在通往楼宇道路的尽头,以最快速度将一份热的早餐,送到病家手里。
郭天安每日的工作节奏,并未因闭环管理而下降," 我们病区一共有 51 名住院患者,闭环期间,呵护好他们的健康是最关键任务。" 除此之外,作为壮劳力的 "90 后 ",小郭还与其他年轻人一样,担纲起志愿者。就在昨天早上,他们一并前往医院门口,为不知情前来赶往就诊的患者做疏导、劝解、维持秩序;回到病房查房完毕,接到通知去搬领物资;随即再奔赴食堂做 " 送餐小哥 " ……
闭环第四天,郭天安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节奏,电话那头,他没有丝毫抱怨,反倒向记者讲述了许多平凡感动:其实科室里所有的医生几乎都在医院内闭环管理,包括大主任、副主任等等,他们中很多人自愿留下来住在病区,方便及时管理照看患者病情,那份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很令我感动。
小郭只是肿瘤医院 20 人 " 送餐志愿者小分队 " 的普通一员。自 22 日起,为减少人员流动、加强楼宇管控,医院社工部迅速组织起一支由保障中心、后勤服务部、职能部门和部分临床、医技工作者等组成 " 送餐志愿者小分队 ",确保第一时间为院区内的 4000 余位人员送上热气腾腾的三餐。
肿瘤医院后勤服务部门第一时间建立起各楼宇、各楼层取餐协调微信群,并发布通知——请各楼层各科室统计每日三餐用餐人数后上报,并指派楼层一名小组长负责取餐工作,餐车到了以后会有送餐志愿者电话联系。
消息发出后,立刻收到在院人员的支持和点赞。财务部成员小李,也在 " 变身 " 行列,他穿上隔离服、戴好口罩、帽子和手套,推着餐车笑呵呵说," 我们都是‘大家庭’,有空就过来搭把手,现在很多地方都需要帮忙。" 忙完餐食发放,志愿者们又变成一支支新的防疫工作服务队,在做好隔离防护的情况下,投入物资发放、通勤秩序维持等工作。
" 家里人都怕闭环管理后,我在医院吃饭看病受到影响,我跟他们通电话,这边医生护士和工作人员的效率之高,让每个人都很安心。" 住在大肠外科病区的刘女士今天中午吃上热腾腾的饭菜后,平静说道。
记者了解到,根据肿瘤医院防控领导小组要求,医院已经建立院内疫情防控工作服务队,服务内容包括协助核酸检测、物资发放和运送、人员转运等工作。这项工作由党委牵头组织管理、构建以党支部为单位,工青妇群团组织共同参与,医院社工部负责统筹需求和排班的任务,
栏目主编:顾泳 本文作者:顾泳 文字编辑:顾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