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在各大平台上不断地增殖、发酵、扩散。溯源过去,会发现这则消息的源头又是脉脉职言区。
这个匿名社区,堪称当代资本现形记的赛博茶水间。
2020 年是 " 打工人 " 意识觉醒,并对所有资本话语变得格外敏感的一年。
成功学被弃若敝履," 福报 " 被当成笑话,内卷被不断反思,对准 " 资本家 " 的拷问则越来越尖锐。
只消回想一下,2020 年有撼动社畜内心的新闻,都是从脉脉职言区传出的,大概就能理解,这里早已不单纯是一个吐槽灌水的论坛,而是时代的一面照妖镜。
比如这一则堪比 " 龙王赘婿 " 的复仇情节,让评论区的用户都大呼 " 引起极度舒适 ":
有道是,资本主义世界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劳资关系。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幸运,大多数人在不健康的劳资关系里,总是处于下风。
比如一则关于竞业协议的:
现在还能搜到的同款爆料,一样令人悚动:
这几天的热搜榜上,除了员工猝死的新闻居高不下," 橙心优选 入职慎重 " 也已经挂了好几天,这么开宗明义的关键词,任谁都会忍不住点进去一探究竟。
果不其然,在电商高速发展的赛道上,滴滴旗下的产品,开得飞快:
大厂砸下大把的钞票,想要买断员工们的如厕自由、离职自由或是不加班自由。这是两难的选择,脉脉用户们心中各有答案。
但至少,他们把现状 po 了出来,让人知道,在一些时候,你很难同时顾全经济上的体面,和好好生活的尊严。
尽管在整个脉脉平台上,尚有一些行业的多样性,职言倒是越来越像互联网公司的内部吐槽大会。
如今职言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炫耀讨论薪水(互联网公司的秘辛)、控诉公司不人道的加班制度(永恒的主题)、面试的经验与困惑(" 进大厂 " 仍是许多人就业的优先选项)、公司高层的八卦(最风起云涌的一片江湖)。每一样,都很互联网。
有人说脉脉职言是凡尔赛基地,此言非虚。在脉脉上," 凡 " 是一件很单纯的事:晒 offer,秀薪水:
愿意炫耀的人,总是已经感到自由、感到安全的人,并且炫耀的标准会被越抬越高。
人和人的悲喜并不相通,同样是在职言区,有一个名为 " 失业树洞 " 的小圈子,能在这里看到人生最失落的状态:
不知道这些在互联网世界已经不再年轻,又往往有更重的家庭负担的用户,在简单几句沮丧背后,又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也有这样的,已经生了大病,仍然对互联网行业进退两难:
不过,这倒是应了 " 树洞 " 的本意,找一个没人的角落,默默倾诉,并且对回应不报期待。
老一批的脉脉用户大概会怀念匿名爆料区仍在的时候,少了 "XX 司员工 " 的认证,各类发言的尺度较今天更大,除了职场的高压和薪资待遇,桃色的八卦也总是更能抓住用户的眼球。有多少暴打小三、痛斥渣男的大厂八卦,最早的信源都是匿名爆料区。
然而,在 2018 年,匿名爆料区被整改关闭,并升级成了今天的 " 职言 "。所有的发言下都有身份,意味着所有用户都要对自己的发言负责。
真的有人现身说法地 " 负责 " 过。热衷于职场八卦的用户大概不会忘记,2020 年九月," 阿里 P9PUA 并骗炮 " 的爆料。发帖人在职言点名道姓并附上真人照片,指控阿里某位 P9 婚内出轨、到处聊骚,等等。
事后,该事件被证实为造谣,造谣者也发布了自己的道歉,道歉信中承认,这是 " 因为一些口角私怨 " 而起意的诽谤。
可想而知,在此之前的匿名爆料区,恶意可能更不受拘束。这是所有匿名社交类产品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
脉脉更遭诟病的一点在于,比起做 " 职场社交 " 的初心,这些真假难辨的吐槽和爆料,是否成了平台吸引用户的 " 财富密码 "?
脉脉 CEO 林凡曾经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过,职言的每日 DAU(日活跃用户)在整个脉脉的 DAU 里,仅占不到 10%。言下之意,尽管看上去热闹,职言并不是脉脉想走的捷径。
但现在职言俨然成了传播学意义上的一种景观。无论有多少人指责脉脉盗取通讯录的行为、难以退订的短信推广、鱼龙混杂的社交圈,仍然挡不住今天的大厂员工一有些什么风吹草动,就去职言区吐槽两句,或者静静旁观。
互联网公司这些年疯狂地扩张、成长,用每一个产品组装出现代人的生活,而人又总是对大厂既爱又恨、既神往又退缩、既想求取优厚待遇的庇荫,又想保全自我和自由。人和大厂的关系,已经血肉相连密不可分。
在职言区,你才能真正看懂一家互联网大厂的 B 面。
职言区是陌生人职场社交的平台,人和人之间的复杂微妙在这里当然也不例外。
同侪压力无疑是这些大厂人心里最大的贪痴嗔。脉脉用户熟练运用每一家大厂的语言体系,这套语言体系里有多个维度,可以清清楚楚地帮你找到你在互联网世界里的位置:
并且在面对别人晒出的薪资时感慨一句:
本来,人与人在这里的关系极浅,大多数人,都是看到人赢时开玩笑酸上两句,或是在心里暗暗比较偷偷得意。但有时还会有这种武侠情节出现:
即使大部分时候,用户之间关系都很疏离,但这次 pdd 的事件,还是唤起了某种物伤其类的共情,开始有这样的声音出现,虽然在这个结构松散的平台上,看起来并不成气候:
一个年轻女孩的猝死会让所有人心痛,职言里那些加班加到油尽灯枯的讲述,也总是能令人感同身受。
林凡曾经说过,脉脉职言的负责人与广告、招聘等部门的负责人总要 " 打起来 "。因为职言上这些看起来 " 负面 " 的爆料,使得广告主不愿意投放,这些 " 负面 " 消息也让招聘变成一件难事。
根据他的说法,脉脉欢迎职言涉及的公司自己出面澄清,而不是由平台本身做删帖处理。
于是那些声音都在经过一些判断、核实后,被尽可能地保留了下来。
这真的能让大家的声音汇聚到一起吗?好像并不那么乐观,这当然也不是脉脉的初衷。
说到底,职言终究是一个各自发言的社交场,每个人都是各取所需。旁观别人生活时的恻隐、愤怒、悲伤,终究不能解决更多现实生活的问题。职言上的控诉再真实,大多数人还是要回到现实生活里努力赚钱——甚至于 " 用命换钱 "。
可至少,在这里,信息的交换是平等而又高效的。人和资本的力量差异如此悬殊,以至于许多人根本无法对资本发出更多叩问。
相比之下,网络上的陌生人反而比公司的 HR 更值得信任,至少你可以心无挂碍地问上一句:" 公司加班多吗?"" 有没有加班费?"
从 github 上的 "996icu",到曾经的无秘吐槽,再到今天的脉脉职言,这些 " 赛博茶水间 " 的存在的意义就在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