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保国不仅上了微博和 B 站的热搜,他说的 " 年轻人不讲武德 " " 好自为之 " 也成了网上 " 热词 ",有人还把 " 耗子尾汁 " 注册了公司、申请了商标,马保国在保镖的簇拥下出席了网红活动,他还宣布将参加电影拍摄……在这个过程中,马保国赚足了流量、赚取了收益,俨然成为火遍全网的新晋网红。
按说,作为一名 30 秒内被打倒 3 次的 " 掌门人 ",马保国如何理解 " 武术 "、是否想做网红,皆是个人权利,只要不违法背俗,别人无需指责。但这段时间以来,随着众多网民集体围观,部分网络平台甚至媒体机构也推波助澜、大加 " 追捧 ",这就不得不令人疑惑:这到底奉行的是什么价值观?
纵观马保国再次火爆,其能吸引这么多网民围观,可能是他无比自信的 " 功夫 ",可能是他 " 年轻人不讲武德 " 的 " 败因分析 ",亦或是他 " 耗子尾汁 " 的个性表述。在很多人看来,其种种表现不但常出乎意料,甚至可能 " 奇葩 " 到有 " 抖包袱 " 的效果,好玩有笑点。而网民这种超乎寻常的关注,让东老师想起多年前网民围观 " 芙蓉姐姐 " 和 " 凤姐 " 的情景。当时就有人质疑:难道大家都 " 审美 " 疲劳了,现在开始 " 审丑 "?
网络平台和媒体机构有着广泛影响力,是社会舆论和民意变化的风向标,具备正确三观、守住价值观的底线是起码要求。这些年来,方方面面反复强调 " 遏制网络恶俗炒作现象 ",要求防范遏制低俗庸俗媚俗等不良风气滋生蔓延,也算是苦口婆心。各种管理措施和前车之鉴,更是指向明确。
像其他网红一样,马保国们终有流量流尽的时候,类似这种现象反复出现,暴露的绝不仅仅是部分平台和媒体机构的问题,如何建设和保持清朗、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和社会心理,是所有网络参与者都需要思考和重视的问题。
对于肩负公共职责的平台和机构而言,比流量更珍贵的是口碑,正确的价值观是立身之本。要有责任,更要有品味。话虽是老话,但常说常新。
栏目主编:顾万全 本文作者:瞭望东方周刊 文字编辑:房颖 题图来源:IC PHOTO 图片编辑:徐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