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拍者 ,作者郭延冰 陈婉婷
北京延生托养中心创办于 2014 年,当年,看到植物人托养困境的相久大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辞去公立医院神经外科医生的稳定工作,卖房筹建中心。
全文 1030 字,阅读约需 2 分钟
拍摄 / 剪辑:新京报首席记者郭延冰 采写 / 编辑:新京报记者陈婉婷 校对:薛京宁
在距离北京城区约两小时车程的密云南部,坐落着一处被绿林掩映的小院。小院离潮河不远,除却冬季去往南山的滑雪爱好者,平常少有人经过。偶尔一阵风吹来,树叶打着旋儿地落下,扎进小院草丛里,传来细微的扑簌声。
院里多是两三米高的平房,玻璃安得高高的,几乎每个窗台上都摆了束假花,粉的红的紫的,阳光穿过它往里投,落在两张病床之间,打在三个抱吉他的男人身上。他们正在弹唱的,是首叫 " 虫儿飞 " 的童谣,躺在床上的听众最小的 14,最大的 93 岁,均为植物人。
北京延生托养中心创办于 2014 年,当年,看到植物人托养困境的相久大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辞去公立医院神经外科医生的稳定工作,卖房筹建中心。
据统计,我国目前大约有 30 万至 50 万名植物人患者。相久大介绍,对于植物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专业和标准化的护理," 好的护理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延长植物人的寿命 ",但大部分家属并不具备这一技能,也无力承担长期住院所带来的高昂时间与金钱成本。他们在被判定为 " 植物人 " 的同时,就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
这是一种与植物生存状态相似的特殊的人体状态,其脑干仍具有功能,向其体内输送营养时,还能消化与吸收,并可利用这些能量维持身体的代谢,包括呼吸、心跳、血压等,对外界刺激也能产生一些本能的反射,如咳嗽、喷嚏、打哈欠等,但机体已没有意识、知觉、思维等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
" 只要病人好,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