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回馈社会 "
今年 50 岁的林霄,是一名外籍华人。早在 1995 年,他就远赴海外打拼,历经种种艰辛。上周末,林霄在社交群里看到一条 " 张江镇顺和路 126 弄小区紧急招募志愿者 " 的帖子,尽管自己公司远在松江,但他毫不犹豫就报了名。
" 报名做志愿者,一是因为我曾经在张江孙桥的玫瑰园居住过,张江是我熟悉的家园,现在家门口有事,我有责任尽一份力量。" 林霄说,做志愿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今年 3 月,他从美国返回上海后,居家隔离期间受到了各方面的照顾,至今都感觉到那份温暖,一直想找机会回馈社会。
隔离的日子结束了,林霄与许多热心的志愿者也成了好朋友。" 我一直在想,中国抗疫成果来之不易,需要靠每个人来守护,如果有机会,我也要加入志愿者队伍,回馈社会对我的付出。"
" 转运人 " 的忙碌
25 日是林霄第一次以志愿者身份来到顺和路 126 弄小区。站在门口的那一刻,他意识到这份工作 " 并不轻松 "。
张江镇顺和路 126 弄小区居住着近 2000 名居民,其中有不少是在张江科学城工作的白领。这些天,他们不能上班,但工作丝毫没有拉下。记者采访期间,看到许多年轻人抱着一台台电脑来到小区门口。原来,他们是为同事送来 " 应急物资 " 的。一位在软件公司上班的白领说,同事负责的新程序都在单位的电脑里,这段时间他不能上班,只能请求同事把电脑送来,让他居家办公。而为了隔绝病毒的传播,转运这些物资的工作就交给了林霄这样的志愿者。
当然,转运最频繁的东西还是外卖食品。中午 12 点刚过,美团、饿了么等平台的快递小哥从四面八方来到小区门口。"12 号楼 301 的炒面 ","20 号楼 502 的干炒牛河 ",站在临时封锁线前,小哥们的喊声此起彼伏,而在小区大门内,刚刚下单的业主也在焦急等待自己的午饭。" 这是你的,这是这位先生的,拿好了别摔地上。" 刚上岗,林霄就忙得停不下来,一次次接过外卖,又一次次将外卖交给居民,短短 5 分钟,就转运了十几单。
" 又是一个志愿者 "
在张江,林霄是众多志愿者中的一员。张江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张洁告诉记者,自从上周末发布了招募通知后,短短几天内就有 30 多位热心人士报名,他们中有的是全职妈妈,表示自己每天上午送娃去学校后,就可以来小区门口帮忙;有的则是张江的自由职业者,愿意将手头的工作调整一下,将两周的时间留出来做志愿服务。
" 目前,我们每天排两个班,每班 5 名志愿者。他们除了负责转运外卖食品外,还要负责快递柜的整理,将居民采购的快递,按照门洞编号,分别放在固定的快递柜内。居民下楼取快递时,志愿者根据门洞号和姓名,就能快速找到快递,交给居民。" 张洁说,这些天还有很多人陆续前来报名做志愿者,大家都表示,要帮助顺和路 126 弄小区的居民一起度过这段 " 特殊时期 "。
" 老人不会用手机,又不能出门,那钱怎么付?"
" 先记在账上欠着呗,这个时候,不在乎这些。"
说完,姑娘冒着雨又冲回了超市里。看着她的背影,张洁说," 这又是一个志愿者,尽管她没有报名。"
栏目主编:王志彦 本文作者:王志彦 文字编辑:王志彦
图片摄影:王志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