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疫情发展太快,让人们有些摸不着头脑。
当下美国感染数日增超过十万,确诊总数超过千万,死亡人数超过 24 万,疫情严重程度居全球之首。大疫当前,美国反对戴口罩、反对疫苗的游行示威也没有停止过。
就在美国进入总统权力交接的微妙时期,首席传染病专家安东尼 · 福奇高调亮相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向欧洲 " 吐槽 " 美国抗疫的深刻教训。
教训一:科学与政治,本不该对立
在与欧洲同行的 " 隔空对话 " 中,他讲述了美国抗疫中科学与政治的对立,以及自己所遭受到的攻击和不公。
从 1984 年开始,福奇担任美国国家过敏症与传染病研究所所长达 36 年,先后供职六届美国政府部门,在业界享有崇高声誉。
本来应该科学挂帅的防疫工作,却成为政治斗争的靶心。一股史无前例的反科学浪潮,以及社会的极端分化,都出乎了福奇的意料,但是他始终坚持相信科学。
整场对话,福奇没有提到特朗普一个字,但他坚持科学抗疫的观点,都和特朗普公开场合的表示针锋相对。
戴口罩在美国被高度政治化,更成了一种党争。戴口罩就是民主党,不戴口罩就是共和党,这使得他的英国同行感到不可思议。不少权威专家认为,除了文化和习惯的因素,被政客带节奏是一个主要的原因。
福奇主张人们保持基本的社交距离、戴口罩、洗手和避免大规模聚集。然而特朗普却在出院后第一次亮相时急不可待地扯掉口罩,竞选集会更是没有社交距离可言。
福奇指出,疫情下科学给出了证据和数据,让人们可以作出正确的决策。然而,在美国分化的社会中,科学却被政治化,这是史无前例的。
教训二:团结抗疫,为何难以实现?
疫情肆虐下,政府与民众团结抗疫,为何如此难以实现?在与福奇的对话中,英国传染病学专家大卫 · 海曼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政治领袖和医学专家间沟通出现困难,美国疾控中心已经被边缘化。很不幸的是,福奇就在那儿,还得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团结其他的机构来作出统一行动。
对这一番话,福奇没有否认。在这种 " 甩锅 " 科学的政治气候中,福奇虽挂着防疫总指挥的头衔,却成了 " 跛脚司令 "。
对他的讥讽和攻击,无形中助长了极端言论和行为,让本不该对立的科学与政治,成为针尖对麦芒。本应得到尊重和支持的科学意见,被束之高阁。
福奇指出,欧洲和美国的疫情并不在一个起跑线上。比起欧洲,美国的疫情更不容乐观。在美国,很难让五十个州统一遵守指导意见,再加之人们厌倦封锁措施,令平衡推进公共卫生举措难上加难。
病毒并不知道左中右,它们只是一波一波地传播下去,夺走生命,侵蚀繁荣。追求所谓个人自由最大化的抗议者,反而因为对科学的忽视和盲目,被病毒限制了自由。
最后,福奇向欧洲同行们坦言,无论哪位总统入主白宫,都应该让科学主导抗疫。即将在圣诞节前夕迎来 80 岁生日的他,希望一直战斗到疫情结束。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本文作者:央视新闻 文字编辑:董思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