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特斯拉共实现了 97,000 辆的交付,实现营收 63 亿美元,利润达到 1.45 亿美元。当前的特斯拉已经渡过了最初的量产阶段的困扰,开始通过更快速的产品交付来实现公司盈利。尤其是上海工厂量产已经进入倒计时,不仅将帮助特斯拉避开进口关税的影响,更能加速产品交付,帮助特斯拉扩大在国内的市场份额。
拥有堪比超豪华品牌的利润率将使得特斯拉未来拥有较大的操作空间。最直接的就是掌握了降价的主动权,一旦未来遭遇市场淡季,特斯拉完全可以通过降价销售来激发终端的销量;同时特斯拉中国也会有更多的资源在市场推广、品牌建设、售后服务以及超级充电站的建设上进行加速布局,补齐过往存在的不足;而更高的利润率,也意味着特斯拉在面对国内供应商和其他商业合作伙伴时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可以帮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实际利益,未来甚至不排除其他地方政府许以重利,来引诱特斯拉在全国布局更多的超级工厂。不过最大的一个好处就在于特斯拉这块金子招牌可以在国内通过更低工资招聘到更多的人才为其所用。而一旦缺失顶尖人才的支持,国内车企,尤其是自主品牌无异于釜底抽薪。
国内车企可以从特斯拉身上看到什么?
同样是从零开始,同样是面对通用、福特这些传统车企巨头的联合绞杀,特斯拉硬生生闯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虽然其中充满艰难险阻,甚至无数次游离在公司破产的边缘,但特斯拉在纯电动动力总成以及无人驾驶集成和无人驾驶控制芯片方面的技术突破,还是让其屡屡在危机面前能够得到投资人的垂青,屡次起死回生。
虽然相比于大众、丰田这些老牌的车企巨头在产品线、研发流程以及全球布局方面仍然有较大差距,但特斯拉在美国、中国以及欧洲这几个主要市场的电动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已经没有大碍。不过要赶超大众与丰田短时间内基本不可能,尤其是鉴于这些车企巨头的全球布局和遍布全球的网络渠道和丰富的全球车型开发经验,特斯拉未来充其量也就只能和沃尔沃、捷豹路虎这样的二线豪华品牌的体量大致相当。要想进一步扩张,特斯拉需要更多的车型在更多的市场进行布局,短时间内几乎难以实现。
不得不说,特斯拉在品牌力上已经完全具备了和奔驰宝马一较高下的水平,单纯从在国内 30% 的品牌溢价就可以看出,国人对其品牌的认可程度已经达到了和保时捷同等的高度。我们不用过于羡慕特斯拉高人一筹的品牌力,在其品牌力背后是特斯拉在研发上较高的投入带来的在核心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国内自主品牌或者造车新势力,如果只是重复传统车企造车的老路而没有在核心技术上弯道超车的绝活,那等到 MEB 平台们开始纷纷投产,那技术上产生的劣势已经远远不是靠低价就能弥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