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大陆这边有个故宫,台湾省那边也有一个故宫。很多人说,台湾省把好东西都拿走了。甚至有人说,台北故宫是有宝无宫
我们看一下台北故宫的宝贝。台北故宫曾经评出了十大国宝,专家组跟游客各选了十件,这里面确实全是国宝级精品。
比如专家选的周朝散氏盘,上面有 357 个字,描写了一起土地契约,是极具史料价值的国宝。
另外,名画上以及古瓷上,台北的精品也极多,比如汝窑,台北的显然要更精美一些。画作上,元朝以前的画作,也是台北占绝对优势。
但是,也不能说北京故宫就没宝了,故宫依然有很多精美的藏品,比如《清明上河图》的真品就在北京。
这有数大原因,我们从头讲起。
故宫的文物其实就是明清皇家的藏品,清朝灭亡之后,以前还可以住在后宫,但到了溥仪搞复辟,那就不能住了,不能住,溥仪就开始想办法从宫里带东西,主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赏赐,把宫里的东西赏给别人,然后由此人带出去,这里面最有名的就是《清明上河图》,溥仪赏赐给了溥杰,让他带出了宫。
大部分回到了故宫,比如《清明上河图》,田黄三链章等。
清朝逊位之后,故宫就建起了博物馆,开始正式管理里面的藏品,而到了九一八之后,北方局势紧张,大家担心故宫藏品的安危,开始策划故宫文物南迁,最后打包送到了南京,其中一部分出国展出。
且说故宫的文物到了上海之后,日本全面侵华,文物仍然不安全,再度开始漫长的西迁,幸亏在辗转运输当中,这些文物并没有损失或者遗失。
蒋介石请了一个人总负责 ,这个人叫杭立武,祖籍浙江,出生于安徽,公费出国留学,拿到了伦敦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在当时最牛的大学当政治系主任。
后面,他就负责把文物运到台北,他当时还四处调文物,不仅仅是故宫的,把河南博物馆在抗战时存在重庆的文物也调走了,河南最牛的大墓郑公大墓,其文物就有一大部分在台北故宫博物馆,要研究这个墓,就非得两岸合作不可。
杭立武运文物是很积极的人,还跑到北平去调一些留在故宫的东西,当时的故宫院长没放行。
有这么拼命的人,为什么没运光呢?一是文物实在太多,有一万多箱,根本运不过来。
二是,还要运人啊。
第三,要怪蒋介石请的一批文盲了,这个文盲不是文化盲人,而是文物瞎子。
因为文物太多,不可能全部带走,就需要请人分捡,挑贵的容易带的,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台北故宫最好的东西都是字画、玉、小型瓷器等容易带走。但是,这些东西要是让普遍人捡,未必知道哪个好,那个更珍贵。而当时人手又不够,只好请秘书处的人帮忙,这些人基本上都是花西周的钱买上周文物的主,所以,值钱的珍贵的没装上,没有价值的装了一大堆,而且文物跟图书馆以及文献馆的东西是一起打包的,他们打包的文物占了一半,这样一来,很多好东西就没被带走。
这是原因之一,还有一些东西是他们知道是好东西,但是带不走的。
还有的是太重了,飞机运不走,比如后母戊鼎,当年被当成蒋介石的贺礼送到南京,是蒋介石最想带走的国宝,只是太重了,被扔在了机场。
后面,这些文物大部分运回了故宫,还有富余的给了南京博物馆。
细算下来,故宫的东西是一分为四了,在辽宁博物馆,故宫博物馆、台北故宫以及南京博物馆都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