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加入

好马配好鞍,性能拉到顶——奥睿科移动存储解决方案

ZAKER搞机团第639期测评报告

搞机型号:奥睿科移动存储方案(透明高速40Gbps硬盘盒+J-20固态硬盘)
搞机作者:枫枞心晴
推荐指数:★★★★☆
机器性价比 :★★★★☆

感谢ZAKER搞机团的翻盘,让我有机会体验到奥睿科移动存储的套装产品。对于奥睿科(ORICO)这个品牌,更多的朋友是从各类扩展坞、USB Hub等数码配件开始熟悉起来的,如今这家老牌厂商也开始进军移动存储领域,在固态硬盘越来越普及化的背景下,奥睿科推出了这款套装产品,针对的就是有着较高移动存储需求的用户——比如像我这样经常出差外采的媒体老记。
套装产品本身延续了奥睿科蓝白色的设计风格,包括一块J-20 1TB版的固态硬盘,一个透明高速硬盘盒,加起来大概千元出头,性价比相当不错。
固态硬盘属于标准化的产品,奥睿科主推的两款产品编号分别为J-20和J-10,均为M.2接口,性能上J-20支持NVMe Gen4*4,在读写速率上更胜一筹,如果单买的话,作为DIY台式机的系统盘,或者作为笔记本额外添加的硬盘,无论是性能和兼容性上都是很不错的选择,400多元的价格也很有竞争力。
当然,在当前固态硬盘价格白菜化的行情下,即便暂时没有装机需求,趁着双十一的好价先屯个一块也是很划算的,而为了让硬盘不在抽屉里积灰,配上一个同样由奥睿科出品的高速硬盘盒,可以做到物尽其用,这也是这个解决方案的意义所在。
所谓“好马配好鞍,美酒配佳人”,之所以说这款硬盘盒(TCM2-U4)是J-20的最佳搭档,在我看来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自然是在规格上,这款硬盘盒支持USB4(雷电4)标准,高达40Gbps的传输速率可以最大限度地吧J-20的性能强悍性能释放出来,同时这款硬盘盒也能够最高支持到4TB的容量,即便是团队拍摄是海量视频素材也完全能装得下。
其次在设计上,相比入门级的产品,这款硬盘盒在设计、拆装、散热方面也有很多独到之处,即便日后J-20装到电脑上去了,更换成其他闲置不用的固态硬盘也很方便。
产品刚上手的时候,我还特意准备了一套拆机工具,结果一看说明书才发现这个套装是真正“免工具、傻瓜式”的,对于小白来说也是零门槛。
透明的硬盘盒上盖轻轻向外一推就能打开,然后直接将硬盘对准接口,对准触点斜向插入就能安装到位。
在往电脑里装固态硬盘时我们通常需要上一根螺丝来固定盘体,而这款硬盘盒则直接提供了一个塑料的卡扣,把卡扣对准安装孔按下,然后旋转固定就行了。
接下来拿出硬盘包装中的散热贴,在硬盘表面均匀地贴上、最后合上盖子就搞定了,快的话全程不超过3分钟。
硬盘盒是透明的设计,贴上散热贴后膏药似的一块看上去有点不美观,因此厂商特意设计了一个黑色的栅格遮住盘体,这样在视觉上的整体感就更强了。
安装完成的移动硬盘大概有半个手机大小,只提供了一个Type C的接口,同时两头都留了出风口,配合内置的小电扇更好地为硬盘降温。
我之前也用过奥睿科不同规格的移动存储产品,包括固态移动硬盘、快闪U盘等,J-20的这款套装组合,就盘身而言不算小,抗摔性也一般,但胜在参数规格高、拆卸方便,散热性能好,综合考虑了一下,我准备将其作为主要的工作硬盘,把外采时单反、摄像机、无人机拍摄大容量高清素材统一导入,再配合笔记本直接进行浏览编辑,这样也不会占用太多笔记本有限的存储空间,速度上也更有保证。
PS:该款组合在第一次连接的时候需要用分区软件进行分区,不然就识别不了,分区并格式化以后就能够识别了,如果想要在windows笔记本和Mac之间都能用的话,最好格式化为exFAT格式(仅在windows笔记本使用可选NTFS格式)
由于采用了更高性能的NAND颗粒,硬盘格式化下来后实际可用容量为954G,比起一般的硬盘要多了50G左右。
固态移动硬盘之所以能够步步蚕食机械硬盘的市场,凭借的就是其超高的传输速度。奥睿科的这款套装能够达到的速度堪称是移动存储的天花板。
USB4(雷电4)标准,高达40Gbps的最高传输速率。
当然,要达到标称的最高速度也需要配合对应的设备和线材,比如硬盘盒随机配的C口数据线就是支持40Gbs标准的,同时连接的window笔记本,Mac也必须有对应的接口,哪个环节标准降低了,就只能按照“就低不就高”的原则来,就我自己测试的几款设备而言,基本都达到了理论上能够达到的速度上限。
比如我最常用的游戏本是Redmi G 2022款,USB口最高支持到 USB3.2 Gen2的标准,那么在实际使用中,通过测速软件,很轻松地就达到了千M的读写速度,实际传输一部高清影片,速度始终保持在625M每秒,确实可以说是秒传,而这也仅仅发挥了J-20一半的实力。
在华为新款的 MateBook X Pro上的雷电4口测试,速度就立马翻倍了,对于这类自行拆机扩容可能影响保修的笔记本来说,像这样1800M每秒的读写速度,很多大型的3A游戏就可以直接装在移动硬盘上玩了,加载速度完全不逊于本机硬盘。
接着,我又找了台更新款的i7台式机,在连接到的USB口时候,硬盘盒的速度上探到3000M每秒的读写,已经比很多电脑内置的固态硬盘快了,当然要获得更高的速度,可以考虑直接插到主板的M·2口上。上到4000M的速度也稳稳地。
当然,个人认为最适合这款硬盘的产品其实是MacBook或者是Mac,唯一遗憾的是我手头的这款2021版的Mac也没法完全压榨出J-20的潜力,但2500M左右的读写已经完全胜任各类高清素材的直接观看和编辑了。
当然,固态移动硬盘也不是没有短板,高速数据吞吐带来的能量积累也让散热成了一个难题,好在这款硬盘盒在产品理念上也非常重视散热,整个硬盘内部空间宽敞,除了盘片上覆盖的散热贴,还加入了一个小风扇,利用前后开孔的设计,迅速地把热量导出。
由于是全透明的设计,风扇有没有在工作瞄一眼就能知道,在实际体验中,风扇的声音也非常轻,有了这个散热利器的加持,整个硬盘温度控制非常不错,我直接在硬盘上编辑视频1个小时后摸上去也一点不烫手。

总结

我一向认为,脱离用户需求和使用场景空谈参数是没有意义的。就奥睿科的这款移动存储套装而言,就一般性的拷个电影,存点PPT资料这种存储需求来说,性能当然是过剩的,而且由于靠照顾散热,在便携性,防尘防水方面其实还不如奥睿科的快闪U盘系列。
之前说过,像硬盘这样的标准化产品,只要是正规的大厂出品,闭眼买也不会吃什么亏,关键是要和自己的使用场景相匹配。我自己这两年陆陆续续地也入手了奥睿科不少的存储产品,各个价位都有,经过高频次的使用质量都没啥问题,主要还是看用在什么地方。
比如要是家庭出游,我肯定会选择自带C口和A口的高速U盘,里面存着各类剧集动画片、直接插到iPadPro或手机里面,坐高铁飞机打发时间最合适不过了。
但是如果碰到外出采访拍片,对高速大容量存储要求比较高的场景,且又得兼顾便携性的时候,这款产品就恰逢其时了,卓越的性能,方便的拆装、稳定的温控,奥睿科J-20固态硬盘完全可以作为移动视频工作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高效的生产力工具!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