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8分钟前

加速扩张的 MUJI,是否找到了中国市场的新解法?

无论是山姆正在经历的舆论风波,还是轰轰烈烈的 " 胖东来式调改 ",再到即时零售的飞速发展,以及家乐福、大润发等传统零售商闭店收缩,今天的零售市场正经历着变革和转型的阵痛期。

而在这个过程中,一向以超大门店和简约风格著称的日本杂货零售品牌 MUJI,却仍在加速增长并扩张。

MUJI 母公司良品计画 2025 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销售额同比上涨 21.3% 至 1976 亿日元。其中中国大陆,超过预期的表现提供了增长动力,电商销售表现尤为强势。通过强化市场营销策略以及加强高销量门店库存管理,已有店铺及电商销售同比增长 110%。

并且,根据良品计画的 25 财年财报显示,截至 2025 年 8 月,中国大陆门店数量达到 422 家,新增 43 家店,净增 24 家新店。中国大陆实现连续 12 个月的销售额同比增长。

之所以会在当下这个充满挑战的时期坚持扩张,源于 MUJI 对中国零售市场开始逐步回温的判断。株式会社良品计画代表取缔役社长清水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自 2023 年 9 月起,中国市场面临些许挑战,但到了 2025 年年初,消费市场回暖并蓬勃发展,正值 " 商品开发和开店顺势而上的时机 "。

"MUJI 在中国当前的关键任务,是通过提升品牌认知度来扩大客户群体。" 他在公司 2024 年度报告中就曾指出,中国市场的变化非常剧烈,企业 " 必须具备迅速应对变化的能力 "。

在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推动下,在网络零售的冲击下,在多种业态的反复下,国内零售业态正跟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演变发展。进入中国大陆的 20 年,从曾经备受追捧,到一度遭遇价格质疑,直至如今恢复快速增长,MUJI 这 20 年中的变化,既是中国消费市场风向变化的倒影,更是一个老牌日资品牌的自我改造和重塑。

一家日本零售商的中国本土化进程

从产品,到供应链,再到门店,对于 MUJI 来说,这是一场由内而外的本土化改造进程。

从最初的以日本原装进口产品为主,到遭遇价格质疑、经历 " 平替 " 挑战,MUJI 在中国市场经历过一段显著的低谷期。

而转变也是从这时开始的。自 2019 年开始,MUJI 就建立了中国本土的产品研发团队,从而开始了对中国市场的进一步深耕。截至目前,MUJI 的生活杂货类商品中有 70%,是由中国团队开发的。

并且,这一比例也在不断上升。随着商品设计、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的逐步本土化,中国已成为 MUJI 全球本地化程度最高的市场之一。

截至 2024 财年末,MUJI 中国员工总数达 9336 人,并与多所高校合作招募人才。市场营销、电商运营等多项职能,已逐步转由本地团队主导。

不仅是生产环节,MUJI 还于 2021 年在中国设立了首个海外本土市场部。2024 年,有着丰富本土营销实战经验的吴姝,担任了 MUJI 的首席市场执行官。

" 通过这些商品,哪怕是非常不起眼的一个小物件,它有一些设计,是为了你的生活更便利或者更舒适的,这个是 MUJI 最核心、最重要的思考之一。" 在吴姝看来,MUJI 的商品始终是在寻找生活中的舒适感,以便在现代社会中寻得一种帮助情绪实现安稳的方式。

同时,这种理念也渗透在了 MUJI 的宣传方式上。2025 年,几乎从不打广告的 MUJI,发布了全新汉麻主题广告。广告中,金城武以首位「MUJI Friend」的身份,身着 MUJI 全新的春夏汉麻系列服饰,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除此之外,在 MUJI 成都太古里旗舰店翻新期间,以 " 川流有息 " 为主题,以一只苍鹭为画面的围挡,也一度成为了小红书上热议的话题。

" 对于任何品牌来说,中国市场在全球的范围里,都是非常特别的,企业都应该有一套单独适应于中国市场的营销以及消费者沟通方式。" 吴姝表示,通过这样内容的传达,MUJI 试图在生活态度上与消费者形成一些共鸣。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日常的运营,通过商品和门店服务,进一步倾听用户需求,从而满足他们的偏好。

今年 11 月,MUJI 第三次亮相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今年 MUJI 的主题是 " 耕种之美 " ——不仅带来了全球首发的汉麻设计师合作款及 2026 年春夏汉麻新品系列服装,同时亮相的还有法兰绒与取材自内蒙古的羊毛羊绒系列服装,以及米糠发酵的护肤、洗护、彩妆系列商品,以中国竹材创新日用美学的家具、东方茶饮等多品类商品。

" 我们很希望通过进博会的平台,表达出 MUJI 将继续扎根于中国发展的决心。" 据 MUJI 首席市场执行官吴姝介绍,此次进博会期间发布的汉麻以及羊毛羊绒系列产品,其原材料都来源于中国。

一方面,这部分产品是由中国所产的原材料,经由中国团队进行商品开发,最终推荐给了中国消费者;另一方面,也很希望可以通过 MUJI 的供应链和门店,将这些优质的原材料带给中国市场,并推广至东南亚、欧美、日本等更加广泛的市场。

卷≠快

" 大家现在很喜欢讲‘卷’,但其实‘快’不等于‘卷’,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MUJI 传达给消费者的理念可能是相对慢的、放松的、自然的。但针对中国速度,我们做的事也不少。" 在吴姝看来,门店的扩张速度,最能体现 MUJI 对于中国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

虽然国内的零售市场备受考验,但 MUJI 仍然计划维持每年 40 家左右直营新店的增长速度。

从数量上看,这算不上快。但对于一直以来都以大店为主的 MUJI 来说,却意味着一次全面的渠道拓展。

数据显示,2023 年 -2025 年上半年,MUJI 在半年内的开店数量均在 15 家以上,去年全年新开 51 家门店。今年上半年,MUJI 新开了 16 家门店,其中北京为上半年新开门店最多的城市,紧随其后的是深圳、成都。

这个过程中,更大面积,更具地方特色的旗舰店,成为了 MUJI 的开店特色。

去年 2 月开业的朝阳大悦城店占地近 5000 平方米,是 MUJI 目前在中国开设的规模最大的旗舰店,并且店内还设有餐厅。门店内增加了装饰有瓦片、棂条窗格以及窗花的木质门窗,体现了北京特色元素。

今年 4 月,总面积约为 2900 平方米的 MUJI 全国第二大门店在重庆北城天街开业。该店设计以 " 交织两重山 " 为概念,呼应了重庆的山地地貌," 坎 "" 织 "" 编 " 三个关键词则代表了重庆传统文化和地域风情。

杭州工联 CC 旗舰店、成都太古里旗舰店昆明顺城旗舰店,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大型旗舰店既是 MUJI 对于中国市场的拥抱与适应,也是对于其零售理念的坚持。

对于坚持开大店的原因,吴姝认为,一方面是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品牌的定位和带给消费者的体验。目前 MUJI 在中国销售的商品总数超过 8000 种,只有 SKU 足够多的时候,以及足够能涵盖方方面面用户需求的时候,才能有资格成为一个为消费者提供感觉良好生活方式的品牌。而只有足够大的空间,才能让如此多的 SKU 充分的进行展现,这是小门店所做不到的。

另一方面,无论是在一线城市,还是新一线,甚至是更加下沉的市场,就更需要给消费者提供一个完整的消费体验,让用户能够体验到 MUJI 的 " 感觉良好的生活 " 到底是怎样的感受。

门店策略的微调,也必然带来了开店和关店动作的同步推进。

在吴姝看来,开店与关店,也是 MUJI 应对中国市场快速反应的一种体现。对大型门店来说,在关店、调整的同时,还要保证每年 40 家新开门店的速度,并且要实现足够好的消费体验,这本身就是一个效率更高的做法。" 未来还是会坚持开大店的原则,将来我们甚至还想开更多的旗舰店,把整体的体验能更加清晰地带给消费者。"

与消费者共振

简约又风格独特的设计风格,却也无意间踩中了当下年轻人热爱搞抽象的心态。

从 " 劳保装 ",到 " 老干部穿搭 ",如今的 MUJI 也成为了社交媒体上的流量密码。很多年轻人在 MUJI 的试衣间里,身穿藏蓝或深绿色的巴恩风外套,手持红色笔记本,以 " 请问机床五厂怎么走 "" 咱们工人有力量 " 的梗彼此调侃,乐此不疲。

而对于 MUJI 来说,这种突如其来的流量,并非是第一次。就在教师节期间,北京上海等多家门店都发现,MUJI 的各类圆珠笔和水笔,以及铅笔盒都出现了销量激增。细究原因后才发现,这是因为 MUJI 的文具产品非常适合作为教师节礼物。

为了能跟上这部分消费需求,门店小伙伴都会尽力给这些并不昂贵的产品做最好的包装。

" 那几天,我们门店的小伙伴特别忙碌地进行礼物包装。" 在吴姝看来,作为一家看上去松弛且慢悠悠的品牌,MUJI 也在以自己的方式,追求经营效率的最大化。以近期重新发布的 MUJI APP 为例,不同于其他 APP 产品关注下载量数据,MUJI 的关注点则在于用户在其中停留的时长,是否能够多待一会儿,多看一下。

很多企业往往把自有 APP 作为电商渠道,但 MUJI 则将其视作品牌和消费者互动、反馈的平台。这不仅仅是一个可供用户购物的地方,更是一个内容平台,一个品牌阵地。这种思路也延续到了 MUJI 的社群运营思路上,社群中增加了多少人不是重点,这些人能够在社群中停留多久才是对 MUJI 来说更重要的指标。

与此同时,MUJI 在线上效率也不甘人后,从 2022 年开始,便入驻了各大主流电商平台,并全力参与了 618 和双十一等促销活动。

618 首次进入天猫服饰 TOP20;双十一首日便登上了服饰品类的开门红榜单。

不仅如此,MUJI 也同步进入了即时零售渠道,现已入驻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并且还在持续推进 O2O 相关项目。

在吴姝的眼中,中国电商行业如此发达的环境下,电商和线下实体门店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怎样能让消费者在线上、线下都获得良好的消费服务体验,这对于 MUJI 来说都是相辅相成的。" 对于 MUJI 来说,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有效的理解和沟通,才是建立品牌黏性和长久陪伴的基础。并且如何让 MUJI 的商品融入用户生活,使用更久,这都是我们比较看重的‘ KPI ’。"(作者|谢璇,编辑|房煜)

更多对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和中国经济的深度分析与独家洞察,欢迎访问 Barron's 巴伦中文网官方网站

相关标签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