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纪德
编辑 / 子夜
今年以来,多家外卖平台宣布启动骑手社保缴纳计划,却意外引发了一场围绕骑手们 " 拒交社保 " 的讨论。这个拥有千万从业者的群体,正在表达他们对现行社保方案的顾虑。
" 别看外界讨论得很热,其实我身边很多骑手对社保的态度并不积极。" 一位从业多年的众包骑手彭建国(化名)说出了自己看到的现象。
愿意参保的骑手,也普遍希望缴费标准能低一些。另一位众包骑手表示," 费用方面,我觉得在符合国家标准的情况下越低越好,我现在交的新农合才 400 块一年,不想增加太多负担。"
这种普遍心态在数据上得到了印证。北京大学国发院学者团队调研了三万多名骑手后发现:仅有 10% 的骑手愿意接受现行的社保缴费比例。若强制个人缴纳社保,23.5% 的骑手明确表示 " 不愿参保 ",38.9% 的骑手仅愿意缴纳月收入的 5% 以下。
另一项行业调查也显示,72.3% 的外卖骑手 " 只愿意缴纳 500 元以下金额 "。
这种矛盾源于骑手特殊的职业性质。他们既非传统全职员工,也非独立个体户,而是数字经济催生的新型劳动者。
传统依托单位缴纳的社保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于零工群体。尽管人社部 56 号文已将这类 " 非完全劳动关系 " 纳入政策框架,但具体保障细则仍处空白。
面对平台推出的社保方案,骑手们最现实的担忧是:自己风里来雨里去挣的辛苦钱,会不会被社保支出 " 吃掉 " 一大块?
目前,美团正尝试通过补贴来减轻骑手养老保险缴纳的压力,并在部分地区试点更适合骑手的 " 新职伤险 "。
但这些方案能否真正满足骑手需求,还需要结合这个群体的实际情况来分析。
不是不愿缴,而是不敢缴,
百万骑手在担忧什么?
实际上,骑手们并不是不需要保障,而是现行的社保模式很难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
这些以进城务工人员为主力的骑手们,收入时高时低很不稳定,却要负担整个家庭的开支。对他们来说,眼前的现金收入,和未来的养老保障同样迫切。
" 做这行图的就是现钱快。"众包骑手彭建国(化名)说道,他 18 岁开始打工,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岁了,但总共只缴纳过 18 个月社保。
这不是他们不想缴,而是实在力不从心——当每个月都要为房租、孩子学费发愁时,哪还有余力考虑将来的养老问题?
更特殊的是,很多骑手只是把送外卖当作临时工作或是兼职,可能下个月就转行或返乡。
北京大学国发院学者的一项调研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骑手在平台上工作不到半年,近一半的骑手工作时间不到一年。60% 的骑手存在兼职行为,其中 19.6% 在其他外卖平台工作,15.4% 从事制造业流水线工作。
这种流动性状态,加上社保转移的复杂手续,让不少人干脆选择不参保。
这正是当前灵活就业人员面临的三大难题:钱不够缴、不愿意缴、不方便缴。
传统的职工社保模式显然不适合这个群体。要求他们签订劳动合同,设定跑单 KPI,按职工标准交上 " 五险 ",承担额度较高的社保费用,并不现实。
骑手们真正需要的是一套更 " 接地气 " 的保障方案:缴费标准要灵活适度,让众包骑手也能承受;重点解决工伤、医疗、养老三个急需险种;最好还能有一些补贴政策。
也就是说,如果平台能推出既保障基本需求又考虑骑手承受能力的方案,或许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让更多人愿意参保。
低门槛补贴、保障 " 随人走 ",
推动更多骑手参保
要让习惯 " 日结工资 " 的外卖骑手为未来养老存钱,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提供补贴——当平台承担部分费用时,骑手的经济压力自然就减轻了。
美团今年 4 月推出的养老保险试点,就采用了这个简单却有效的办法:骑手自愿参加灵活就业养老保险,平台直接补贴 50%。
从各地情况来看,大部分地方灵活就业参加养老保险的最低档(即社平工资 60%)在 4500 元左右。在补贴后,个人参保的比例从 20% 降低至 10%,刚好把骑手每月的实际支出降低到 500 元以内,这个数字正好卡在大多数人的心理承受线上,更有可能撬动参保意愿。
具体来看,在试点的泉州和南通两地,骑手们的养老保险支出直接砍半:泉州从 886.6 元降到 443.3 元,南通从 975.8 元降到 487.9 元。
骑手 App 内已上线社保缴纳凭证上传入口和补贴信息查询专区(摄影/叶强),图源美团官网
但问题在于,这种 " 平台分担一半 " 的模式,究竟能覆盖到多少骑手身上?
根据其研究院数据,平台 745 万骑手中仅 11% 为高频接单者,全年接单 260 天以上,大多数骑手的工作状态并不稳定。
针对现实的情况,美团的方案选择了不设单量考核、不限工作时长,哪怕一些骑手半年里只跑了三个月,照样能拿补贴。
降低参保门槛,这就能解决骑手们最头疼的问题:农忙时要回家种地,淡季时单量骤减,参保也不会因此中断。
参保地的选择也完全放开。骑手可以根据自己的规划,选在工作地参保,将来按城市标准领养老金,或者是选户籍地参保,能让现在的缴费压力小些。
也就是说,人在哪里,保障就跟到哪里,而不是人被社保绑定。这种设计,能让那些 " 在城市打工、回老家养老 " 的骑手再也不用为社保转移发愁。
图源抖音博主 " 虎子外卖 "
这个方案最突破的地方在于,它绕开了困扰行业多年的 " 劳动关系认定 " 难题。
过去,一个同时在多个平台接单的骑手,按照 " 非完全劳动关系 " 的界定,该由哪个平台交社保根本说不清。
而美团的做法并不是把骑手们组建成一支有 " 编制 " 的精英小分队,而是最大程度尊重灵活性,不区分专送或众包,只要骑手在平台达到基本收入要求,就能获得补贴。
这种创新实际上是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找到了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既不用推翻现有体系,又能让数百万外卖骑手真正参与进来。
当补贴让参保变得 " 划算 ",当制度开始适应骑手的生活节奏,改变自然就会发生。
怎样的社保方案,
才能给更多骑手兜底?
当前我国社保包含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五大险种。但当下数百万外卖骑手最需要的,不是全套社保,而是先有兜底。
骑手的养老保险可以通过平台补贴逐步推开;医疗保险全国已有 95% 的覆盖率(国家医保局 2024 年数据),大多数骑手已通过城乡居民医保解决;而失业和生育保险对骑手而言需求度较低。
真正的痛点在于工伤保险——这个对骑手最重要的保障,恰恰是传统社保体系最难覆盖的。
骑手们每天穿梭于城市车流中,交通事故风险高于普通职业。这一工作特性决定了工伤风险的特殊性。
但传统工伤保险是为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等领域设计的,既难认定送餐途中的事故责任,也无法适应骑手跨平台、跨地区的工作特点。
更尴尬的是,骑手自行购买的商业保险常因 " 违章行驶 " 等条款拒赔,导致保障真空。
这一困局正在被灵活就业群体的 " 工伤险 " —— " 职业伤害保障 "(简称新职伤)的创新试点打破。
2022 年 7 月起,人社部在七省市试点这项专为灵活就业者设计的社会保险。其中美团是最大的首批试点平台之一,至今已累计投入 14 亿元为 600 多万名骑手缴纳了新职伤保费。
新职伤的创新点在于:一是 " 按单交费 ",美团骑手每接一单,平台按 6 分钱的标准自动参保,无需骑手付费或操作。二是 " 平台全担 ",费用完全由企业支出。三是覆盖场景精准,针对交通事故、恶劣天气等骑手高频风险定制保障方案。
深圳骑手刘秋兰的案例很典型:她在送餐途中遭遇交通事故,面部缝了十几针,花了 4000 多医药费。通过 App 一键申报,理赔周期大幅缩短,她很快就获得了医药费报销。这正是新职伤 " 兜底保障 " 价值的体现。
试点两年多来,这套机制已覆盖 7 省市 600 多万骑手,美团累计投入 14 亿元。
而针对骑手们迫切需要的养老保险,目前,美团的试点采用 " 一地一策 " 的渐进模式:先在泉州、南通测试方案可行性,通过骑手恳谈会优化细则,再向其他地区推广。
这种分层推进的策略,也呼应了人社部 " 重点突破、分步推进 " 的改革思路。
对骑手群体来说,理想的社保方案不是简单地复制传统模式,而是要从最基础、最迫切的需求切入——先建立广覆盖、低门槛的保障体系,再逐步完善保障内容。
这种渐进式的路径设计,既尊重了骑手 " 接单自由 " 的工作特性,又为他们筑起了 " 风险兜底 " 的安全网,实现了灵活就业与基本保障的平衡。
它在三个关键维度有所突破:在覆盖面上做到了 " 应保尽保 ",在制度设计上确保了 " 来去自由 ",在成本控制上实现了 " 双方共担 "。
这些探索,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骑手群体的参保意识。当骑手们切身感受到社保带来的保护时,自然将实现从 " 被动参保 " 到 " 主动重视 " 的根本转变。
而更重要的是,这不仅仅是适用于骑手群体的方案,也许未来,它能够真正作用于 2 亿灵活就业群体。
(本文头图来源于美团官网,由叶强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