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超长黄金周 · 我在岗】凯旋!哈工程“星海 1000 ”探测无人潜器探幽北极

来源:冰城 +

王庆琛 朱仲本 崔家乐 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越 王铁军

9 月 27 日,中国第 13 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乘 " 雪龙 2 号 " 极地科考破冰船完成 78 天的科考任务返回上海哈工程青岛创新发展基地,朱仲本副教授携学校水下机器人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制的 " 星海 1000" 极地探测无人潜器(" 极地 AUV")随队出征,在国内首次获取大范围北极冰下冰形冰貌数据。

极区海水不同深度的温度、盐度、叶绿素等海洋参数信息是研究北极海洋物理、化学及生物演化过程的关键,哈工程 " 星海 1000" 号极地 AUV 完成北极冰下环境自主探测、海冰冰底形态观测等试验,获取了楚科奇海附近水域 5 个剖面冰下海洋海水温度、盐度、叶绿素、溶解氧、浊度、pH 值等关键海洋参数信息,丰富了北极海洋信息数据库。

" 星海 1000" 号极地 AUV 搭载学校水声学院自主研发的多波束冰形探测声呐,完成我国首次北极海冰冰底形态观测试验,共探测冰下冰形冰貌约 7000 平方米,获取 4 个点位冰水界面海水流速流向信息,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该区域海冰和洋流变化过程,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撑。

获取北极海冰的形貌特征,尤其是冰盖下方的冰形冰貌,对研究北极海冰融化机理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对北极海冰冰貌探测多基于卫星等表面观测手段,对冰盖下方的冰形冰貌探测一直缺少有效手段。

针对极地冰盖下大范围、长时间、大深度海洋科学考察与勘探作业的迫切需求,哈工程牵头承担工信部 " 极地探测无人潜器研制 " 项目,联合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 702 所、天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多家单位历时 4 年协作攻关完成。哈工程船舶学院苏玉民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秦洪德教授作为技术负责人,融合了青岛创新发展基地、智能学院、水声学院等组成跨学院研发团队集智攻关。

研发团队一一攻克极地低温环境下潜器总体设计、推进与控制、高纬度精确导航、冰盖下声学定位与通信、环境条件探测等关键技术,完成极地探测 AUV " 星海 1000" 号研制。

此次 " 星海 1000" 号出征北极,验证了极区高纬度水下导航、水声通信、冰下航行精确控制等关键技术,为深潜器在极地高危险区域和极端恶劣环境下科考作业积累了宝贵经验,助力我国极地深海探测与作业能力形成。

" 我在北极科考期间,听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我备受鼓舞,即使在寒冷的北极,内心热流涌动,我们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紧贴强军强国需要,立足于海洋机器人领域,继续做好科研学术和学生培养工作,为我国海洋装备事业贡献更多高效能装备,输送更多优质人才。" 朱仲本表示。

中国第 13 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 7 月 12 日从上海出发,总航程 1.5 万余海里。9 月 5 日 13 时 55 分," 雪龙 2 号 " 成功抵达北极点,刷新了中国航海最北纪录。朱仲本与学校 2001 级校友、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 708 研究所、" 雪龙 2 号 " 结构专业主任设计师王燕舞研究员,2008 级校友、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周鸿涛共同在北极祝福母校 70 华诞。

编辑 李洪霜

值班主编 王坤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