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财联社 09-30

“被抛弃”的 A 股果链“自救”之路越走越宽:谁能率先摆脱苹果“依赖症”?

手机出货艰难已经成为常态,即便是苹果也难以幸免。事实上," 创新不足 " 已经成为苹果近年的一个标签。从市场反映来看,苹果产品的号召力已大不如前。自苹果发布会以来,苹果及其产业链板块个股都表现一般,市场资金对其关注度明显下降。

长期以来,中国始终是苹果供应链的核心,该公司约 80% 的制造合作伙伴在中国设有分支机构。Wind 数据显示,2021 年 9 月以来,由 49 家苹果概念股组成的苹果指数最大回撤超 40%,且无改善的迹象。分析人士称,许多果链企业还出现明显的净利润下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为 Mate 60 系列空降后,资本市场对于 " 华为概念股 " 热烈追捧。经过多年 " 市场教育 ",人们似乎明白,苹果新机并不是该产业链的救命稻草。业内观点指出,在消费电子市场持续萎靡的当下,上下游厂商均已 " 转身 "

Wind 苹果指数

之所以有此局面,分析人士表示,一方面或许因为苹果 " 挤牙膏 " 式的革新令人失望;另一方面,包括瑞银、瑞穗在内的多家投行看衰 iPhone 15 前景,将苹果新机预期出货数量大幅下调。产业观察家洪仕斌认为,从消费端看,人们的换机热情越来越低,新品的刺激作用也愈发疲弱。数据佐证了这一观点,据 IDC 最新发布数据,2023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同比减少 4.7%,降至 11.5 亿部,创十年来新低。该机构此前曾预测同比降幅为 3.2%,如今预期再次调降,IDC 称手机市场萎靡的背后全球范围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预期偏弱乃是主因。

对于苹果的更新方向来说,近年的重点还是在于生态上。业内人士表示,纵观手机市场不难发现,一台手机整机产生的利润越来越薄,推高出货量不再是品牌方首要考虑之事。品牌方转而推广生态,谋求增加互联网领域收入,但这对上游硬件企业而言并非利好。苹果最新发布的三季度财报可印证此观点,iPhone 的收入占比已经不足整体营收的一半。与之相对照的是,苹果服务业务表现强劲,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和配件也成为苹果业绩的亮点之一。该类别三季度的营收达到 82.84 亿美元,占据了总营收 10.1%,iPhone 的支柱地位似乎逐渐被动摇。

同时,国内自主品牌的崛起,也分食了苹果的市场。因此,苹果公司也在寻找新的代工厂和市场。Counterpoint 报告称,在 2020 年,印度产 iPhone 仅占其全球产量的 1.3%,两年后这一数字上升至 4%,预计今年将升至 7%。分析人士指出,和中国市场拥有华为、小米、荣耀、OPPO、vivo 一干自主品牌不同,印度没有核心自主品牌的竞争,这也让库克也肯定了苹果在印度市场的潜力。据媒体报道,库克加大在印度的投资承诺,以后将把印度设成主要市场和生产基地

虽然将数量庞大的供应商和工厂,从中国向东南亚、南亚迁徙,是个非常困难的事情。业内人士表示,但苹果公司的的确确是准备这么做,果链外迁已经成为无法逆转的现实。曾经的果链们,只能重新寻找新的增长空间,或智能汽车领域,或 VR/AR 领域,甚至还有一部分果链开始涉及光伏、储能等领域。但不管怎么说,被苹果抛弃的果链,业绩的阵痛是在所难免的。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或者完成产业转型,才能从 " 苹果依赖症 " 中解脱。

" 大客户依赖症 " 仍待破局 困在苹果里的果链

"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这是钱钟书在《围城》写下的一句话,却能精准描述当下的苹果供应链们。业内人士分析,A 股 Wind 苹果产业链 49 家公司中,今年上半年,29 家净利润下滑(去年同期净利润下滑的为 21 家)。从下降原因来看,几乎都提到了终端市场需求不足。歌尔股份表示," 传统和新兴智能硬件产品的整体市场需求不足,客户终端销售情况低于预期,对公司上半年的营收增长、产能利用、盈利水平等各方面均产生了不利影响,进而影响了公司的经营业绩。"

业内人士表示,纵观这 49 家苹果概念股,第一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均值为 25.45%,而整个 A 股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均值为 9.16% ——前者几乎是后者的 3 倍。在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由高到低排序,且总市值大于 400 亿元的苹果概念股中,鹏鼎控股、立讯精密、蓝思科技、歌尔股份和领益智造排在前五,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依次从 78.41% 到 24.43% 不等,其中鹏鼎控股又与富士康关系匪浅,通常不单独描述,因此另外四家也成为外界津津乐道的果链四大巨头。

最近两年多时间,包括立讯精密、歌尔股份、蓝思科技、领益智造等果链龙头股,股价累计最大跌幅普遍腰斩。Wind 数据显示,近 10 年来果链四大巨头的盈利能力呈现跌宕下滑的明显趋势,2023 年上半年的平均毛利率和净利率仅为 13.71% 和 4.17%,已分别较 10 年前降低了 9.9 个百分点和 6.43 个百分点。其中蓝思科技和歌尔股份降幅最大,毛利率分别减少 15.26 个百分点和 19.56 个百分点,净利率则分别降低 15.48 个百分点和 12.27 个百分点。2023 年上半年,歌尔股份的净利率仅有 0.91%。

立讯精密、蓝思科技、歌尔股份、领益智造截止 9 月 28 日收盘股价图

盈利能力下滑、收入集中的风险外,果链企业还需要承担相当大的资本投入,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风险。数据显示,2011 年到 2023 年 6 月末,果链四大巨头的固定资产均值从 15.9 亿元增至 275.54 亿元,增长了 16 倍,远高于 A 股同行业(电子元件)236 家上市公司同期固定资产 3 倍的增长幅度。在这其中,苹果收入占比最高的立讯精密,固定资产投入也最大。其固定资产规模从 2011 年的 4.13 亿元增至 2023 年 6 月末的 438.93 亿元,翻了整整 106 倍。但大量资本投入能否再带来可观的回报还是一个未知数,而苹果一旦 " 翻脸 ",果链企业不仅会出现直接的业绩下滑,还要承担对应资产的巨额减值风险。业内人士表示,比如被苹果踢出果链的欧菲光,2020 年到 2022 年的资产减值损失合计达到 60 亿元,其中主要涉及的就是固定资产、存货、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的减值;2022 年 11 月 Airpods Pro 2 遭苹果砍单的歌尔股份,也在年末计提了 17.83 亿元的存货和固定资产减值损失,成为当年净利润腰斩的主要原因。

果链大 PK:谁能率先摆脱苹果依赖症

伴随 iPhone 15 系列和华为 Mate 60 系列发布后的口碑分化,果链巨头们似乎又站在一个历史节点上——苹果的光环终会消失,如何寻找下一个业绩增长点成为它们共同的课题。摆脱 " 苹果依赖症 " 的唯一办法,就是寻找自身的 " 第二曲线 ",不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例如被踢出果链的欧菲光,就开始进军智能汽车领域,研发新能源汽车所需的影像模组。歌尔股份也在开始转型 VR/AR 领域。目前,歌尔股份已是 Meta 和 Pico 等厂商 VR 的核心代工商,Meta 和 Pico 两家企业接近占领了 VR 领域 80% 的份额。其中,在海外市场 Meta Oculus 份额占据 90% 以上,而在国内市场 Pico 的份额占到 8 成。

立讯精密的转型,主要是布局市场空间更为广阔的汽车产业。蓝思科技在智能手机玻璃盖板之外,选择了新能源汽车、智能头显以及光伏三个大赛道作为多元化转型的目标领域,主要产品还是以应用于不同领域的各种屏幕、玻璃为主,也包括部分零部件的组装。除此之外,领益智造则在电子及通讯业务外选择发力汽车和光伏赛道,2021 年以来先后投资数十亿元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多个项目。

从最新数据来看,2023 年上半年立讯精密汽车和通讯业务板块分别贡献了 32.07 亿元和 61.37 亿元收入,同比虽有大幅上涨,但占总收入比重分别只有 3.27% 和 6.27%。蓝思科技 2023 年上半年来自新能源汽车及智能座舱、智能头显及智能穿戴的收入分别为 22.82 亿元和 11.9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54.98% 和下滑 4.48%,占总收入的比重合计达到 17.21%。领益智造虽然来自苹果的收入占比相对有限,但 2023 年上半年来自汽车和光伏两个新赛道的收入分别为 7.13 亿元和 9.14 亿元,在整体收入中的占比也只有 11.96%。2022 年 11 月刚刚遭遇苹果砍单 Airpods Pro 2 的歌尔股份,2023 年上半年以 VR/AR 为代表的智能硬件业务贡献了超过 6 成的收入

随着汽车电池的崛起,欣旺达对苹果的依赖性也逐渐下降。2021 年,公司苹果业务的营收占比为 29.4%,相比 2020 年下降了近 3 个百分点。2021 年上半年,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营收达到 42 亿,汽车电池在公司营收中占比从 3.66%增长到 19.34%。按照欣旺达的规划,2025 年其动力电池营收有可能超过 1500 亿元,到那个时候,苹果对欣旺达的重要性,无疑将大幅度下降。" 其实,能否摆脱对苹果依赖还是心态的问题。"GfK 手机领域高级分析师侯林表示," 苹果的供应链企业归根结底还是一个独立的公司,并非苹果的附属。企业可以与苹果合作,但不能完全依附苹果,否则不利于企业更加良性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近几年供应链 " 外迁 " 的大背景,几家果链巨头都还在以真金白银持续加码、竭力维持自身在苹果供应链中的位置。2022 年末,蓝思科技和歌尔股份在越南的子公司总资产分别达到 26.89 亿元和 41.08 亿元,收入分别为 27.03 亿元和 180.07 亿元。截至 2023 年 6 月末,立讯精密计划在越南投入的工程款累计已超过 37 亿元,包括分布在越南云中、义安的工厂;领益智造则选择在印度设厂,投资款也已达到数亿元。分析人士表示,某种程度,果链巨头们一边竭力寻找下一个业绩增长动力,一边被苹果业务裹挟至海外投资设厂,试图吃尽苹果带来的最后一波红利,无形中却又加重了押注

点个「在看股票大赚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