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9 月 30 日讯(记者 刘超凤)加大信息科技投入,是推动证券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席信息官也在科技发展与数字化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财联社记者全面统计了证券行业 77 位首席信息官 ( CIO ) ,他们学历普遍偏高,最常见的是硕士学位,学历最高的是海通证券毛宇星(博士后),这 77 位 CIO 的硕博人数占比接近七成。
由于对首席信息官资质的较高要求,使得这一人群相对比较资深,平均年龄约为 51 岁,最年轻的是刚上任的华林证券 CIO 王惠春,年仅 40 岁;另外有 5 位 CIO 今年 59 岁。
根据已披露数据,并剔除 2022 年下半年入职的 CIO 异常年薪后,29 位首席信息官的平均薪酬(税前)为 171 万元,其中有 22 位 CIO 年薪超过百万,有 10 位年薪超过 200 万,有 4 位年薪超过 300 万,分别是中信建投的肖钢、招商证券霍达(董事长兼任)、方正证券的曲浩、国信证券的刘汉西。
77 位券业 CIO 最年轻的仅有 40 岁
根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证券行业至少有 77 位首席信息官,他们普遍属于资深、高学历人群。
根据上市券商披露数据以及公开信息,记者获知了其中 44 位 CIO 的年龄,他们的年龄区间为 40 岁到 59 岁,年龄集中在 51 岁至 55 岁 , 占比高达 34%。
这 44 位 CIO 的年龄分布情况如下:40 岁仅有 1 人,41 岁至 45 岁共有 4 人,46 岁至 50 岁共有 12 人,51 岁至 55 岁有 15 人,56 岁至 59 岁共有 12 人。
其中,年龄最小的是本月刚上任的华林证券 CIO 王惠春,年仅 40 岁。长城证券 CIO 徐楠也仅有 41 岁,他先后在东莞证券、长城证券担任 CIO。长江证券 CIO 潘进、山西证券 CIO 孙嘉锋、信达证券 CIO 俞仕龙仅有 45 岁,年富力强。华福证券 CIO 王俊兴现年 46 岁,也正值当打之年。
年龄最长的分别是国海证券 CIO 温力、国信证券 CIO 刘汉西、国元证券 CIO 周立军、华西证券 CIO 祖强和浙商证券 CIO 赵伟江,他们今年均有 59 岁,南京证券 CIO 江念南、华创证券 CIO 刘学杰今年也有 58 岁。
根据《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信息技术管理办法》,首席信息官的任职条件包括:从事信息技术相关工作 10 年以上,其中证券、基金行业信息技术相关工作年限不少于 3 年;或者在证券监管机构、证券基金业自律组织任职 8 年以上;最近 3 年未被金融监管机构实施行政处罚或采取重大行政监管措施。从任职要求来看,首席信息官倾向于资深的技术从业者。
首席信息官们不仅资深,而且大多具有高学历,最普遍的是获得硕士学位。财联社记者统计,这 77 位首席信息官中,拥有硕士学位的共有 34 人,最为集中;拥有博士及博士后学位的共有 18 人,其中海通证券首席信息官毛宇星是仅有的一位博士后 CIO,硕博占比为 68%,接近七成;此外,本科学历的 CIO 共有 25 人。
四位 CIO 年薪超过 300 万
虽然已有 32 位首席信息官披露了年薪情况,但有多位 CIO 入职时间较晚导致年薪过低,因此归入异常值不纳入统计。比如,长江证券 CIO 潘进于 2022 年 12 月入职,披露年薪仅有 6.99 万元;中信证券 CIO 方兴于 2022 年 11 月入职,披露年薪共 36.12 万元;西南证券 CIO 华明于 2022 年 8 月正式任职,披露薪资共 34.3 万元。
因此,剔除未披露数据和异常数据(即排除 2022 年下半年入职的 CIO)后,29 位首席信息官的平均薪酬(税前)为 171 万元,其中有 22 位 CIO 去年年薪超过百万,有 10 位年薪超过 200 万,有 4 位年薪超过 300 万。
年薪超过 300 万的 CIO 分别是中信建投的肖钢、招商证券霍达(董事长兼任 CIO)、方正证券的曲浩和国信证券的刘汉西。
霍达比较特殊,他在招商证券身兼数职,不仅担任招商证券董事长,还担任提名委员会成员、战略委员会主席、董事。证券行业内极少见到董事长兼任首席信息官。
中信建投证券、国信证券高管们的薪资普遍较高,年薪大多超过 300 万。
肖钢从 2005 年就加入中信建投证券,2018 年起开始担任 CIO,2019 年 5 月担任中信建投证券执委会委员,目前还中国证券业协会信息技术委员会委员、证券期货业金融科技研究发展中心 ( 深圳 ) 专家。
刘汉西曾任国家经委经济信息中心系统处工程师,国家物资部中国物资信息中心数据库处主任科员,1994 年 6 月就加入国信证券,2021 年开始担任首席信息官。
曲浩从互联网行业转战金融业,曾就职于神州数码、IBM 公司,担任过人人网技术总监、58 同城技术中心总经理。2019 年 6 月至今,担任方正证券和投行子公司的首席信息官职务。
去年年薪在 200 万至 300 万的首席信息官还包括:国金证券 CIO 王洪涛(285.02 万元)、华西证券 CIO 祖强(副总裁兼任 CIO,267.12 万元)、华泰证券 CIO 韩臻聪(259.9 万元)、银河证券 CIO 罗黎明(副总裁兼任 CIO,232.69 万元)、兴业证券 CIO 李予涛(217.82 万元)、广发证券辛治运(204.38 万元)。
一般来说,薪资会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而增长。南京证券 CIO 江念南在 2020 年的年薪曾达到 100.31 万元,但是 2022 年年薪仅有 57.82 万元。
CIO 人选更迭频繁
首席信息官的人选更迭也相对频繁,从 2021 年下半年截至目前,两年内至少有二十多家券商更换了首席信息官人选,占比超过三成。
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年内至少有 4 位新任首席信息官,包括财通证券 CIO 徐大干、国都证券 CIO 赵红宇、华金证券 CIO 鲍磊、华林证券 CIO 王惠春等等。
华林证券在今年 9 月刚刚官宣了新任 CIO 王惠春。王惠春是 " 老华林人 ",现年仅 40 岁,他从 2008 年 7 月起加入华林证券,担任过融科技中心总经理助理兼技术开发部总经理、企业 IT 团队负责人等职位;今年 9 月起担任华林证券首席信息官、执委会委员。
华林证券原 CIO 张大威由于工作调整,不再兼任首席信息官,继续担任公司执委会委员兼合规总监。张大威历任中国证券业协会会员服务二部主任、任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执委会委员、中证互联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中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等职务。他在 2021 年 9 月份开始担任华林证券首席信息官,年薪高达 181 万元;卸任时年仅 48 岁。
张大威上一任 CIO 是华林证券当时的副总裁兼执委会委员雷杰,他在 2021 年卸任 CIO 职位,彼时年仅 38 岁。雷杰后于 2022 年卸任其他全部职位离开华林证券,加盟粤开证券担任公司副总裁。
有时候,首席信息官先后在多家券商任职。比如前述先后任职于东莞证券、长城证券 CIO 的徐楠;比如,孙嘉锋 2015 年担任方正证券互联网金融研究与工程院院长兼总经理;2020 年 3 月入职恒泰证券,当年 5 月至 2023 年 5 月任恒泰证券 CIO;2023 年 6 月至今在山西证券担任 CIO。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证券行业的共识,券商纷纷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力度。在信息技术投入金额方面,华泰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广发证券一直处于行业第一梯队。在信息技术投入占营收比重方面,东方财富比较突出,连续多年保持行业第一。
从 2020 年起,监管优化信息技术投入评价方式,将 " 信息系统建设投入排名 " 绝对数指标,调整为 " 证券公司信息技术投入金额位于行业平均数以上,且投入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位于行业前 5 名、前 10 名、前 20 名的,分别加 2 分、1 分、0.5 分 ",以更好地体现证券公司对信息技术投入的重视程度。
中国证券业协会 2020 年的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已有 92% 的证券公司启动了数字化转型,并制定了数字化发展战略,建立了数字化转型的模式和路径,迈出了转型步伐,有的已经进入深水区。数字化转型正成为证券公司发展的共识,打造新的业务增长极。
国泰君安证券 CIO 俞枫表示,2021 年国泰君安启动全面数字化转型,面向客户、业务和管理,重点聚焦 " 增长、效率、体验、安全 " 四大维度,进行综合改革,打造公司高质量发展 " 新引擎 ",制订发布了《全面数字化转型总体方案》,在业内首次清晰地、成体系地提出了打造 "SMART 投行 " 的全面数字化转型愿景。
海通证券 CIO 毛宇星提到,数字化转型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需要围绕业务场景的综合技术运用,而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是基础。为了提升对核心关键技术的掌控能力,海通证券建立了 " 一核心三平台 " 的平台化发展战略,2017 年在行业中率先启动了新一代核心交易系统的自主研发工作。同时,推动建立自主可控的移动端开发平台、PC 端开发平台和管理类应用开发平台,为更多应用系统构建统一、通用的底层技术平台。
国信证券 CIO 刘汉西表示,在证券行业日益发展的业务及其海量数据背景下,以个人客户信息保护为中心开展数据安全治理,符合当下的监管和业务发展趋势。数据安全治理的发展也将朝向资产化、智能化和服务化三个方向发展。其中,数据资产意味着数据要素需要确权、标准化和定价,只有主权明确、完整规范的数据要素才能成为满足安全合规、风险可控的要求。
信达证券 CIO 俞仕龙表示,证券公司大范围地进行数字化转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缺乏顶层设计、目标不清晰、业技融合不足、数字基础不牢、数字人才缺乏等。数字化转型投入大,见效慢,投产压力高,尤其对于中小证券公司而言,如何走好自己的转型之路,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破局发展,赢得一席之地,是摆在眼前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