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粉丝接机扰乱公共秩序的事件频发,为什么总有粉丝能够准确获知艺人的航班行程?殊不知,这背后潜藏着一条非法泄露、倒卖明星航班信息的网络黑灰产业链,其中作为 " 推手 " 的卖家,很多都是年轻的追星一族。
" 烧钱式 " 追星难以为继
转发明星信息赚快钱
林某是一个热衷追星的姑娘,身处 " 饭圈 " 之内,为 " 爱豆 " 打榜、购买周边产品、参加粉丝见面会是她的消费常态。因家庭条件一般,这样 " 烧钱式 " 的追星让林某的生活难以为继。为了支撑自己的追星 " 事业 ",林某便打算在追星时顺便干一些 " 副业 " 赚钱。
怎么做才能来钱快呢?在一次机场追星接机的过程中,林某和其他 " 志同道合 " 的粉丝聊天时发现了一个赚钱的路子——买卖明星身份信息以及相关航班、火车票务信息。
交了 200 元 " 学费 " 给提供明星行程的 " 黄牛 " 后,林某被拉进了数个微信群,一个 " 潘多拉魔盒 " 在她面前打开 ……
" 某某 hb(航班)信息 "" 某某 zj(证件)信息 "" 某某 tg(通告)信息 "…… 这些微信群内聚集着大量 " 黄牛 ",他们用拼音缩写、图形标志代表明星的姓名和行程,熟练地用 " 行话 " 进行沟通和交易。林某则只需要将 " 黄牛 " 发布的内容转发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 我会在原价的基础上加 1 元至 2 元把信息卖出去,想要追星的粉丝有需要就会找我购买 "。
发展下线
同学以 " 爱 " 之名 " 加盟 "
和林某一样,某重点大学的在校学生陈某也混迹在买卖明星艺人信息的 " 黄牛 " 群里。不同的是,陈某不仅从 " 黄牛 " 手中购买相关信息售卖,还通过 " 黄牛 " 学会了如何直接获取明星的航班行程信息。
" 买卖信息的生意做了半年之后,我的上家‘黄牛’没时间帮我查找信息了,所以我就花钱让他教我操作。" 据陈某供述,交了 " 学费 " 后," 黄牛 " 发给她一个文档,里面记录着国内一二线明星的姓名、身份证号码、护照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她便能够在航空公司的官网上查询到明星的航班行程,包括起飞落地城市、航班号以及具体时间。
有能力获取明星的行程信息后,陈某也想着发展几个 " 下线 " 来壮大自己的 " 副业 "。既方便追星,又可以赚到零花钱,陈某的 3 个同班同学得知有这样的 " 好事 ",也以 " 爱 " 之名欣然 " 加盟 "。
通过设立微信群组分享、交换各自使用明星身份证号码查询获取的航班信息,林某和老乡朋友等 3 人采取同样手段获取了 100 条至 2000 条不等的明星乘坐航班、高铁信息,并以每条 5 元至 20 元不等的价格出售牟利;陈某等 4 人非法分享公民个人信息总计 724 条,获利 5000 元至 1.5 万元不等。
2021 年 10 月,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吴中分局在查办一起案件时,发现辖区居民林某等人在网上收购明星航班、酒店入住等个人信息,并通过微信群售卖。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林某、陈某等 7 人很快被抓获,后被取保候审。
该案被移送吴中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后,考虑到 7 名被告人的平均年龄不到 24 岁,其中 5 人是在校大学生,承办检察官遂与相关学校沟通联系,在充分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在校表现后,决定对他们继续适用取保候审。
被告人认罪认罚
检察机关轻缓化处理
" 我们只是追星,顺便赚点零花钱。明星们都是公众人物,在‘饭圈’里,粉丝掌握偶像的行程信息都是很正常的 ……" 林某说出了自己非法倒卖、获取明星航班信息的初衷,而这也是很多粉丝的真实想法。那么,明星的航班、高铁购票信息算不算公民个人信息呢?
承办检察官指出:" 公民的个人信息包括行踪轨迹,而通过航班、高铁的购票信息可以准确判断特定自然人所处的地理位置,并且这些信息具有一定时空特征,应当认定为行踪轨迹信息。"
最终,吴中区检察院经审查认定,林某等 7 人非法获取并向他人出售不特定公民个人信息,情节特别严重,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考虑到 7 人均是初犯,归案后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愿意接受处罚并退赃退赔,承办检察官结合案件具体情况提出对他们作轻缓处理的量刑建议。
近日,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林某等 7 名被告人三年至一年有期徒刑,缓刑五年至一年六个月,各并处罚金。
据悉,除已经判决的 7 名被告人外,该案中还有其他人可能涉嫌犯罪,目前公安机关正在跟进处理。
记者了解到,针对该案反映出的青年人特别是在校学生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认识不足、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下一步,该院拟开展系列普法活动,如借助新媒体平台,以原创法治漫画等形式进行以案释法,传播法治理念,同时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讲师的引领作用,深入校园开展 " 理智追星 · 警惕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 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点评:追星须理性,底线不容触碰
苏州市吴中区检察院党组书记、代检察长 方振
市场需求滋生犯罪空间。明星隐私售卖之所以暗潮汹涌,除了各方监管不到位以外,还因为这条黑灰产业链的参与者是一些追星的狂热粉丝,而这种突破底线之举,不仅会侵犯明星的个体权益,还将严重扰乱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
虽然该案已判决,但就案办案不能根治问题。在打击犯罪的同时,我们还须注重预防,引导粉丝理性追星。
来源 检察日报正义网
编辑 周欢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