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北京商报 09-25

华为的全场景野心

9 月 25 日,华为秋季全场景新品发布会如期举行,在现场 " 遥遥领先 " 的呼声中,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董事长余承东为观众揭晓新品。华为的消费者业务宣告回归,谋求突破,但如今智能手机市场打法早已改变,筑牢生态圈成为各品牌不约而同的选择,在此背景下,华为如何 " 出牌 " 成为市场焦点。

硬件成主角

华为在本次发布会上并未着重介绍手机,此前华为低调发售 Mate 60 Pro,令市场频频讨论其是否已突破 5G" 瓶颈 ",对此,余承东并未回答,此番现身的新机 Mate 60 RS 也并未被过多介绍,仅仅是刘德华手持这部新品,讲述着上世纪 80 年代自己坎坷却非凡的从艺经历。

相反,平板、电视、耳机、智能眼镜等硬件成了本次的主角,华为带来了包括 MatePad Pro 13.2 英寸、华为 WATCH ULTIMATE DESIGN 非凡大师、华为智慧屏 V5 Pro、华为 FreeBuds Pro 3、华为智能眼镜 2、华为 WATCH GT 4 等在内的多款新品。

产业观察家许意强对北京商报记者谈到,可以看出,华为今年的系列新品,意在全面覆盖用户办公、娱乐、健康、出行等多个方面,如果说往年的发布会中手机总能一枝独秀,那么今年华为更突出 " 万物互联 " 这一概念。当然这也是行业大趋势,以前厂商看重的是在硬件上不断堆叠性能,而如今则以场景为基准,倒推硬件研发。

众多场景中,商务办公无疑是华为长期关注的重点。业内曾流传,华为在 Mate 60 系列低调发布后,手中还有大牌,这也是 " 大 Pad" 的谐音梗,会上余承东终于亮明了这张牌。

余承东回顾了华为平板系列发展史,早在 2014 年,华为便推出了 mediaPad X1 平板电脑 , 但彼时的平板电脑更多被视为娱乐产品,如今华为推出的 Mate Pad Pro 13.2 以专注成为更好的 " 生产工具 "。

据介绍,该款产品主机轻至 580 克,薄至 5.5 毫米,边框收窄至 3.4 毫米,令屏占比达到 94%。配合该款产品发布的是第三代 HUAWEI M-Pencil 手写笔,该手写笔首次采用星闪技术,配合 Mate Pad Pro13.2 使用时可支持万级压感,笔尖出墨更顺畅,几乎没有延时。

而这些创新无不在办公场景下有所归宿,例如,新款平板电脑之所以宣称 " 以大见大 ",乃因大屏能够支持自由多窗和自由叠层功能,三种比例的悬浮窗可根据用户需求灵活布局,令用户实现多线程工作,而更灵敏的手写笔,显然也会为输入提供一种更便捷的选择。

产业观察家洪仕斌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数码产品由娱乐性转而关注生产力,是市场内生规律使然,如今各种数码产品,无论高端低端,都能成为娱乐内容 " 入口 ",但若想覆盖办公场景,则需要在更加多元且繁复的细节上取得突破,这往往意味着技术上的长足进步,也是品牌真正内生价值所在。

瞄准多点需求

在工作之外,华为也将用户的健康、安全需求纳入考量,而想真正全场景地融入用户生活,手表、眼镜这样的高频次使用产品,华为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华为本次发布的智能腕表,不再仅是表带加一块显示屏,而是一款外观上与机械表无异的产品,这款名为 HUAWEI WATCH ULTIMATE DESIGN 非凡大师的产品拥有黄金表圈、黄金旋转表冠、黄金 PVC 表圈刻度以及钛金属表带。不过这并非华为向手表的跨界,外观背后,智能系统依旧是其核心。

据了解,该款手表搭载 TruSeen 5.0+ 体征监测技术 ,通过 ECG 心电分析、血氧心率智能检测以及心脏健康研究、血管健康研究、呼吸健康研究、高原健康研究等帮助用户筛查、预防各类疾病风险。在安全方面,该产品支持双向北斗卫星消息、支持 100 米潜水级防水。

在智能眼镜方面,华为的思路也让生活变得更便利。据介绍,华为智能眼镜 2 支持智慧播报手机 App 上的天气、航班、日程、打车等消息,并升级了颈椎健康 2.0 功能,帮助用户了解自身的颈椎状态,此外华为智能眼镜 2 续航时长也有所提升,满电聆听时间长达 11 小时。

至于娱乐需求,华为则将其集中到了智慧屏 V5 Pro 上面,华为终端 BG、首席运营官何刚直言该产品不是电视,而是 " 巨幕手机 ",其中的应用像手机一样丰富,操作起来也像玩手机一样轻松。

据介绍,华为智慧屏 V5 Pro 顶部的 SmartBar 集成灵犀空间定位模组,与华为灵犀指向遥控双向交互,产品中涵盖了超小型天线,高精度互定位、超精准位姿融合等多项技术,指向方式类似激光笔,光标清晰可见,总体来看,华为的灵犀隔空触控,实现了滑动、点按、拖拽、圈选、跳选等手机上才有的操控体验。

未来谁是 " 底牌 "

在业内专家看来,数码产品的套系化发展已成为业内共识,手机这样的 " 大单品 " 不再是评判品牌影响力的唯一标准,若说四年前华为因为手机业务遇阻,令 C 端业务消沉,如今再度归来的华为,面临新的行业逻辑,已经适应了新打法,并且努力让自己变得 " 遥遥领先 "。

许意强认为,纵观市场可以看到,无论小米、OPPO、Vivo 还是苹果,都在着重建立智能硬件体系,这些硬件相互关联,在操作方式与交互性上高度统一,在这背后,是厂商力求全方位、全场景融入用户生活的策略。

专家指出,消费电子领域中,单品出货艰难是难以改变的现实,毕竟任何单品都有其增长 " 天花板 "。而且随着不断更新迭代,高端、低端产品在性能上已不存在鸿沟,也没有一个创新点能让消费者疯狂为之买单。但这也并不意味着行业萎缩,而是打法的改变,用全场景的思路覆盖用户生活各个角落,让用户配齐品牌的 " 全家桶 ",将为企业提供新的动能。

而在此方面,华为的确有 " 独门秘技 ",即鸿蒙系统。本次发布会上,余承东披露称,鸿蒙 HarmonyOS 4 系统升级设备数已达 6000 万,平均每天增加 120 万用户。

华为方面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华为与合作伙伴和开发者在社交、影音、游戏、资讯、金融等 18 个领域全面展开合作,在 HarmonyOS 独特的全场景分布式体验、原生智能、纯净安全、大模型 AI 交互等方面,HarmonyOS NEXT 已构筑了差异化优势。

鸿蒙生态还在不断成长,在 HDC 2023 期间,华为发布 " 鸿飞计划 ", 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百亿元人民币,向伙伴提供全方位的资源扶持,包括技术支持、市场推广、商业合作等。

许意强认为,华为未来的发展,不光要有惊艳的产品作为 " 大牌 ",更要靠鸿蒙系统这张 " 底牌 ",活跃的生态不仅能够打通 3C 乃至汽车市场,更能向工业、医疗、安全等多领域赋能。掌握了产品生态这张底牌,企业将不再瞄准存量市场,而是考虑如何沟通外部、开拓增量。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王柱力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

新闻启迪财智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