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万的售价区间是不少家庭购车的一个价格门槛,按照以往,大多用户会优先把选择权交给日系老三样——凯美瑞、雅阁和天籁或者德系中级王者大众帕萨特。但考虑到在新能源当道的时代下,这些曾经的王者难免走起了下坡路,而这个区间也已经成了新能源的主战场。因此,当我们把范围缩小到纯电动这个领域,又有谁更值得推荐?
比亚迪海豹
技术硬核 配置高
首先我想到的一定是比亚迪的海豹,作为自主品牌新能源的佼佼者,比亚迪的实力不用多说了吧。尤其是全新的海豹车型拥有 " 四大首搭 " 硬核技术,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iTAC 智能扭矩分配技术,后驱 / 四驱动力架构和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架的技术,一度让日本车企都为之好奇,买回去做拆解学习,还出了一本售价高达 4.5 万的技术解析书籍。
那么从消费者角度出发,首先我认为,比亚迪海豹就颜值层面来看,确实是目前比亚迪家族所有轿车中,最具年轻化也是最具运动风格的。整体采用了仿生学的设计,让它无论是正面还是侧面,都能展现出棒的视觉冲击力。
而在中国用户比较关心的配置层面,比如含金量较高的 L2 级别全速自适应巡航以标配的身份出现在全系车型上。除此之外,遥控泊车、远程启动、热泵空调同样一样不缺。至于舒适体验加分的丹拿音响和前排座椅的通风加热,除了入门版车型,其余也是标配,足以见得,在配置上比亚迪海豹确实足够奢侈!
当然,除了颜值和配置之外,续航的表现同样是消费者购车时非常关注的话题。从车型细分来看,比亚迪海豹也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除了顶配的四驱性能版是双电机之外,其余车型均为单电机版本,入门的两款车型为 550km 续航版本。而 700km 长续航版的车型,则区分成了性能版和尊贵版,其中性能版车型达到了 230kW 和 5.9s 的加速成绩,至于尊贵版则主打一个实用,170kW 和 7.2s 的加速成绩足以应对所有出行场景。
最后,综合比亚迪海豹的售价表现来看,18.98 万的起售价,性价比真的不错。至于车型推荐,倘若主打城市代步,追求实在的用户,选择售价 20.28 万元的 550km 尊贵版就足够了。如果你还有长途出行需求的话,则可以根据自己用车情况,去选择动力更好、续航更长的 700km 版本。
特斯拉 Model 3
换代颜值高
说到特斯拉 Model 3 我想就不用过多介绍了吧,毕竟只要想买电车的,基本都会看一眼特斯拉。当然,如果早一个月也就不给大家推荐 Model 3 了,毕竟上市那么久,产品力也确实有所下降。但这不是新款上市了吗,所以键盘值自然也就上来了。
关于外观部分,我想大家见仁见智,还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吧,只能说可能是上一代 3 和 Y 的设计有点审美疲劳了,所以看到新的 Model 3 的时候,必然是新奇的、好看的。考虑到外观变化肉眼可见,因此我们主要来聊聊这次升级的地方。
首先是车内整体的设计,方向盘的样式比原本的略微复杂一些,主要原因在于,全新 Model 3 取消了转向灯拨杆和怀挡设计,其中转向灯融合到了方向盘左侧的多功能按键区域里,而换挡设计,则放到了中控屏幕中。
另外,老车主特别希望拥有的座椅通风给安排上了,就连老大哥 Model S 才有的后排显示屏也下放了。所以从配置层面来看,新的 Model 3 貌似还挺有诚意的。当然,更重要的提升也包括续航表现。后驱版车型从 556km 提升到了 606km,再结合特斯拉向来做的不错的能量管理,因此,在综合层面上,Model 3 还是有惊喜的。
最后,大家最期待的价格层面,虽然特斯拉未能如预期,进入到 20 万以内,甚至还提高了 2.8 万,到了 25.99 万。但我想说的是,毕竟它是特斯拉,所以 " 等等党 " 永远不会失望,谁知道第二天起床后,它会不会给你一个骨折价!
宝马 i3
骨折价
在买电车的时候,很多小伙伴想到的基本都是造车新势力或者诸如比亚迪这些,已经驻足于新能源领域较长时间的传统车企。所以大部分用户依旧停留在豪华品牌没有电动车,或者豪华品牌的电动车很贵的这个概念中。实际则不然,宝马的 i3 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关于宝马 i3,了解它的朋友可能会说这是 " 油改电 ",虽然也没完全说错,但确实不准确。因为全新的宝马 3 系是基于 CLAR 平台打造而来,而这个平台在设计初期就已经兼顾了燃油车和电动车两种形式,因此和传统的 " 油改电 " 需要变更结构不同,宝马 i3 对于颜值和空间的影响几乎没有。这也使得,宝马 i3 在内饰的用料、舒适度、空间感以及配置上和传统的燃油 3 系几乎没有区别,好上手就是它的一大优势。
至于第二大优势,也是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宝马 i3 真的已经非常便宜了。以入门的 e Drive 35L 车型为例,35.39 万元的官方指导价几乎等同一台 325 的长轴距车型,配置相差不大,动力却更强,可以达到 286Ps。但重点是,i3 现在全系有着 10 万元左右的优惠力度啊!入门版车型的裸车价基本进入 25 万以内,还有 " 聊 " 的空间。咱就说,不到 25 万的价格,豪华品牌、配置不错、动力强劲,真的不值得考虑吗?
写在最后
其实纵观如今的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市场,或许很多小伙伴都没想到,作为豪华品牌的代表—— BBA 竟然被冷落了,但即便如此我依旧觉得传统车企的优势还是在于 " 底子 " 层面,当然无论是自主品牌的新能源序列还是新势力的不断冒尖,他们的实力同样不容小觑,而这样 " 百花齐放 " 的盛景对于用户而言还真的是件好事,起码大家的选择又多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