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北京商报 06-08

两家“差生”公司 2022 年报姗姗来迟:雪松信托不良率暴涨,吉林信托营收“腰斩”

北京商报讯(记者 宋亦桐)时隔许久,雪松信托、吉林信托终于向市场交出了 2022 年度 " 成绩单 "。6 月 8 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日,雪松信托、吉林信托先后发布了 2022 年度报告,从业绩经营表现来看,两家信托公司表现不尽人意。雪松信托 2022 年度亏损 1.48 亿元,不良率高达 71.13%;吉林信托实现营业收入 1.17 亿元,同比大幅下降超 66%。

与业内其他信托公司年报披露相比,上述两家信托公司可谓姗姗来迟。其中,雪松信托长期沉疴于原中江信托历史包袱中;而吉林信托虽为吉林省唯一一家专业从事金融信托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但成立多年来,多位董事长接连因违纪违法 " 落马 ",让吉林信托一直处于案发、查处、整顿,再案发、再查处、再整顿的怪圈之中,与此同时,深陷逾期、兑付风波也限制了吉林信托的发展。

据了解,雪松信托的前身为中江信托,2018 年中江信托旗下信托产品 " 密集 " 爆雷,风险化解在即,2019 年 4 月 22 日,雪松控股作为 " 白衣骑士 " 受让了中江信托 71.3% 股权,同年 6 月中江信托正式更名为雪松信托。

更名之后,雪松信托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加速推进历史遗留问题。不过,从业绩表现来看,持续的风险处置拖累了雪松信托的财务数据。2022 年报告期内,雪松信托实现营业收入 2.25 亿元,同比下降超 60%;净利亏损 1.48 亿元,同比下降 87.72%。

雪松信托在年报中提到,该公司利润亏损主要是中江信托时期历史遗留风险资产减值增加及信托报酬收入减少综合影响所致。近年来,公司全面梳理历史遗留风险资产状况,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充分估计、确认风险减值,持续处置风险资产,这也是近年来公司净资产下降和利润亏损的主要原因。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 2022 年末,雪松信托自营资产不良率达 71.13%,比上年末增加 27.39 个百分点,同期,雪松信托净资本风险控制指标为,净资本 -3.81 亿元,不满足≥ 2 亿元的监管标准。

再来看吉林信托,2022 年报告期内,吉林信托实现营业收入 1.17 亿元,同比大幅下降超 66%;实现净利润 2171.54 万元,而在 2021 年该公司净利润亏损 21.16 亿元。吉林信托各项业务风险资本之和为 8.24 亿元,净资本 / 各项业务风险资本之和为 -91.01%;净资本 / 净资产为 -48.28%。

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与行业转型压力,雪松信托、吉林信托也选择通过增资、探索新业务模式谋发展。在年报中,雪松信托指出,公司顺应监管与市场导向,努力探索业务转型。报告期内,公司设立业务转型发展工作专班,统筹组织推动业务转型发展工作。报告期末公司标品业务存续规模 32.51 亿元,同比增长 29.1%,其他本源业务也取得突破。

吉林信托近日也有好消息传来,吉林银保监局日前发布行政许可批复,同意吉林信托注册资本从约 15.97 亿元增至约 31.5 亿元,同意吉林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吉高集团 ")投资入股吉林信托。此次变更后,吉高集团跻身吉林信托第二大股东位置,持股比例 49.3142%;大股东仍然是吉林省财政厅,持股比例为 49.4159%。

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两家信托公司可谓是 " 难兄难弟 ",近年来都是麻烦不断,业务持续下滑,实际新增业务处于停滞状态,存量信托业务也是快速萎缩,自营业务更是惨不忍睹。雪松信托、吉林信托的净资本/各项业务风险资本之和,都远低于监管≥ 100% 监管风险控制标准;净资本/净资产为也都远低于监管≥ 40% 风险控制标准。

目前信托行业还处在深度转型的阶段,两家信托公司发展前景亦引人关注。廖鹤凯进一步分析称,吉林信托有财政背景,又刚获吉高集团增资,净资本大幅提升,整体指标预计会逐步向好。雪松信托实际控制人张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尚没有明确的援手,持续经营能力面临重大挑战。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

新闻启迪财智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