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 日,TVB 的母公司电视广播(00511.HK)暴涨 47.63%,收于 7.16 港元 / 股。与此同时,邵氏兄弟控股(00953.HK)、英皇文化产业(00491.HK)亦强势跟涨。
6 月 5 日截至发稿前,电视广播小幅回调。
宇宙的尽头是 " 直播带货 "
消息面,5 月 31 日,TVB 识货在淘宝进行第九场直播带货,以 " 香港小姐 " 为主题的活动由下午 5 时进行至深夜 2 时,期间邀来黎诺懿、陈自瑶、汤洛雯、高海宁、朱晨丽及何依婷参与,现场飙起国语、粤语、英语、苏州话 4 种语言,转身成为直播 " 带货女王 "。在经过长达 9 小时无间断直播带货,最终全场销售额突破 1 亿人民币(约 1.1 亿港元),累计观看人次近 1000 万。数据颇为亮眼,也驱动公司股价暴力反弹。
近期,618 电商购物节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各大电商平台也出手阔绰。作为 618 主战场,淘宝更丰富多元的供给、更专业规范的供应链能力、更高效的转化效能,或是 TVB 此番再创佳绩的关键原因。
在今年 3 月,电视广播就首次宣布在淘宝开启直播带货,据悉,双方将在年内共同发展超过 48 场电子商贸直播。电视广播预计,这一合作可为其带来千万级别(港元)的收益。于是,从 3 月 3 日开始,电视广播短短几天内从 3.86 港元 / 股一度涨至 17.9 港元 / 股。
香港影视剧曾在内地颇有影响力,影响了一代年轻人。TVB 旗下仍有几百号签约艺人,他们既有专业精神,也有很强的可塑性,如今投身电商行业,打造 " 港剧式直播 ",具有一定的辨识度和想象力。
海通国际研报指出,TVB 作为电视广播旗下的稀缺资源,在内地市场的发展中具有便利性。通过优质的 IP 和明星资源、广泛的高价值观众基础以及港货的独特定位优势,TVB 已经与淘宝展开深入合作,并可进一步利用抖音、快手等流量渠道自行选品,打造自有品牌产品。该机构测算,到 2023 年底,TVB 在淘宝直播一周播一次,共 48 场,每场 GMV 平均为 1300 万元人民币,佣金率为 7%。预计一年的 GMV 将达到 6 亿元人民币,收入约为 4200 万元。
不过尴尬的是,从 3 月 9 日之后,公司股价持续下挫,差不多跌回启动点附近,上演一次完整的 " 过山车 " 行情,直到上周五公司股价再次旱地拔葱。
业绩颓势,靠直播力挽狂澜?
1967 年启播、1984 年在港交所上市的电视广播,对于香港本地观众和粤港澳大湾区来说具有绝对的存在感,TVB 的电视频道曾经依靠多部港剧风光无限,在两岸三地都颇有影响力。2022 年是无线电视 55 周年台庆,其制作团队跨过香江,与芒果 TV 和浙江卫视等联合制作了多档电视综艺节目。
不过近些年,TVB 母公司电视广播已亏损累累,高光不再。财报显示,2020 年,电视广播的营收和归母净亏损分别为 27.24 亿港元和 2.81 亿港元;2021 年,公司的营收和归母净亏损分别为 28.99 亿港元和 6.47 亿港元;2022 年,公司的营收和净亏损分别为 35.86 亿港元和 8.07 亿港元,营收增长乏力,亏损的窟窿逐步扩大。
过往,广告收入,尤其是香港本土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告收入,是电视广播主要的收入来源。但是由于电视时代的式微,串流影视以及国内外更多内容的挤压等因素,广告收入锐减,直接拖累公司的盈利表现。
此外,根据数据统计,从 1999 年到 2019 年期间,电视广播最高每股分红 2 港元,最低为 0.20 港元。但从 2020 年到 2022 年,电视广播未对投资者进行分红,其背后的原因也不难猜想,业绩表现不佳或是该公司停止分红的重要原因。
值得关注的是,电视广播 2022 年的营收增长主要来自于其电子商贸业务,公司在 2021 年购入 " 士多 " 及 " 邻住买 " 平台,以拓展其香港电商业务,这也带动公司电子商贸业务由 2021 年的 2.38 亿港元大幅增长至 8.63 亿港元。
结语——
整体来看,电视广播近些年业绩不济,或是公司全力转型电商直播带货行业的因素之一。2023 年随着 TVB 直播的推进,公司的电子商贸业务的营收占比有望继续提升,收入结构进一步多元化。TVB 主席许涛此前在 2022 年业绩会上乐观的表示,公司已经走出了最黑暗的时期,并有信心在下个年度大幅降低财务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