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前五月 A 股 IPO 投行排名出炉:“三中一海“主格局不改 中小券商新赛道超车

财联社 6 月 3 日讯(记者 肖斐歆)注册制的全面实施下,券商投行格局是否发生变化,成为市场关注重点之一。

今年 1-5 月各保荐机构的 IPO 项目排行已浮出水面。数据显示,截止到 5 月 31 日,今年 A 股首发上市企业已达 134 家。

根据 Wind 数据显示,保荐上市项目量前十的券商分别为中信证券、中信建投、海通证券、国信证券、华泰证券、东吴证券、民生证券、国金证券、中金国际、国泰君安。

不同板块的表现有些许不同,但 " 三中一海 " 仍是主体格局。值得留意的是,中小券商在北证主板上更占优势,保荐数目居于前列。东吴证券和开源证券均以 4 家项目位居北证板块前列。

撤否率方面,头部券商也出现较大的分化差异大。

" 三中一海 " 仍是主格局,四家投行 IPO 募资超百亿

保荐上市项目量前十的机构分别是中信证券(17 家)、中信建投(12 家)、海通证券(9 家)、国信证券(8 家)、华泰证券(7 家)、东吴证券(7 家)、民生证券(7 家)、国金证券(7 家)、中金国际(6 家)、国泰君安(6 家)。

在上市项目募集资金方面,中信证券(291.47 亿元)、中信建投(213.25 亿元)、中金国际(157.68 亿元)、海通证券(143.21 亿元)四家均为百亿之上。

从板块来看,沪深主板 IPO 企业 37 家,科创板 IPO 企业 27 家,创业板 IPO 企业 34 家,北证主板 IPO 企业 36 家。其中,中信证券(7 家)为沪深主板中保荐家数最多的机构,中信建投(5 家)为科创板中保荐家数最多的机构,中信证券、民生证券(4 家)两家并列为创业板中的保荐数目第一,东吴证券、开源证券(4 家)两家在北证主板上拔得头筹。

中小券商在北证主板上表现更为强劲。据统计,北证主板的保荐家数 TOP5 分别是东吴证券、开源证券、申万宏源、国金证券、中泰证券。其他板块头部制霸格局在北证主板并不明显。北交所的设立一直被业内认为给中小券商提供了差异化的竞争机会,传统的投行业务格局有了一定松动。

中小券商弯道超车,头部加码布局新三板

中小券商投行利用新三板、北交所这一赛道发力,试图找到自己的特色定位,打破现存投行业务的 " 马太效应 "。

东吴证券 2022 年的投行业务实现营收 11.08 亿元,同比增长 17.02%。根据年报表述,公司利用新三板业务量行业靠前的优势基础,抓早抓小,陪伴客户成长。在 2022 年完成了保荐承销项目 11 单,其中 6 单为北交所项目。

开源证券在 2022 年完成了保荐承销项目 8 单,其中北交所 6 家、科创板 1 家、创业板 1 家。截至年报的报告期末,公司北交所在审项目 7 单,在辅导 IPO 项目 40 单,位居行业第一。公司坚定布局新三板,坚持走市场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以法人客户为中心,服务广大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逐步构建起完善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 北交所和新三板一体发展的市场结构使得北交所的上市路径和审核独具特色,对中小企业来说更具优势。前期坚守新三板的中小投行确实有机会凭借北交所项目实现弯道超车。但也应当看到,一些头部券商已着手发力新三板及北交所业务。" 东吴证券总裁助理、投行委联席总经理方苏说到。

头部券商也加大战略布局,纷纷发力布局新三板与北交所领域。" 今年 4 月,北交所、股转公司发布了 2023 年第一季度主办券商执业质量评价的结果,得分排名前十的券商分别为开源证券、申万宏源、中信证券、国金证券、华泰证券、东吴证券、中泰证券、东莞证券、国信证券以及财通证券。记者发现,较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有多家头部券商冲进前十,排名出现了大洗牌。去年仅有申万宏源一家头部券商进入前十行列。截止到 5 月底,今年中信证券和申万宏源在北交所 IPO 项目分别募集资金 7.97 亿元和 6.37 亿元,排名第二、第三。

" 虽然挂牌新三板并不属于上市,但许多对自身上市没有太大把握的企业,也希望通过挂牌新三板来多一条以后从北交所上市的后路。" 某头部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保荐上市项目数量多,撤否率不一定低

全面注册制加快了审批流程,有助于减少目前 IPO 排队企业的等候时间,但并没有松懈对质量的要求,反而更为严格。截止到 5 月底,今年首发实现审核的通过率为 82.78%,低于去年同期的 88.13%。

撤否率一直是 IPO 的一大痛点," 拒绝一撤了之 " 被监管多次提及。坐拥较多 IPO 项目的部分券商,撤否率也并不低。对应上文中保荐上市项目量前十的机构,其撤否率分别为:中信证券 5.50%、中信建投 6.67%、海通证券 13.43%、国信证券 3.57%、华泰证券 8.93%、东吴证券 8.70%、民生证券 12.50%、国金证券 9.52%、中金国际 14.29%、国泰君安 13.21%。中信证券作为唯一一家保荐家数超过 100 的机构,撤否率维持在 5.50% 的较低水平。由于头部券商的审核项目总数较多,撤否率不会像中小券商被过度放大或缩小。但前十仍有部分券商的撤否率较高,超过 10%。

对比 2022 年的撤否率数据,国信证券的撤否率显著减少,从 2022 年的 18.52% 降低到今年前五月的 3.57%。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华泰证券、东吴证券的撤否率有所下降。海通证券、民生证券、国金证券、中金国际、国泰君安撤否率变化不大,有几家呈上升状态。记者留意到,这几家机构今年的撤否率本身也不算低。

早在去年 12 月,中证协发布的《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办法 ( 试行 ) 》,就对投行的执业质量设置了多个加减分项目。IPO 项目材料撤回成重点减分项目,申报项目被撤、被否都会被记入评价指标体系。但仍有部分券商坚持 " 带病闯关 "、" 一撤就否 "。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