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北京商报 05-28

Web3.0 会是 AI 诈骗泛滥的“解药”吗

"10 分钟被骗 430 万 "。近期,包头的一起 AI 电信诈骗案件引发外界广泛讨论,不只因为时间之短、金额之大,更重要的是这是人们一直以来在 AI 安全方面忧虑的现实投射。5 月 27 日,在 2023 中关村论坛期间举办的 ChatGPT 与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交流会上,投科资本合伙人、首席执行官杜浩舟提到了一个观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 Web3.0 或许会成为 AI 安全的保障,进而减少 AI 诈骗的产生。

杜浩舟表示,目前的换脸、换声技术门槛比较低,所以才会出现大量的诈骗行为,提高技术门槛,或者说提高技术隔离,让中间的技术无法实现,类似的诈骗就会越来越少。

这种技术隔离的 " 密码 " 可能藏在 Web3.0。杜浩舟称,从技术端的底层逻辑来讲,Web3.0 就是用区块链的形式开展场景应用,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安全、不可篡改。面对 AI 诈骗,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形成 Web3.0 世界中的 DID 身份,这种身份只能通过自己验证,如此就可以弥补 Web2.0 世界中很容易被别人用技术手段盗取个人资产进行诈骗的行为。

" 举个例子,个人资产在 App 上可能很容易被冻结,因为资产是存在平台上的,但在区块链当中,资产是存在公链,而且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网公上,资产完全属于个人,而不被第三方所管控。" 杜浩舟说道。

Web3.0 是 Web2.0 的升级版,通常被形容为运行在区块链技术之上的去中心化互联网。2021 年末,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进行了一场名为 " 加密资产和金融的未来 " 的听证会,面对国会议员,前美国货币审计署署长、时任 BitFury 首席执行官布里安 · 布鲁克斯将 Web3.0 描述为 " 一种可被用户拥有的互联网 "。

杜浩舟解释称,Web2.0 强调的是可读可写,但所有的数据都被平台或者说第三方所有,这也是 AI 诈骗容易产生的原因之一。而 Web3.0 强调的是所有数据归本人所有,资产都在自己的账户,因此资产的流转也会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更快地去中心化。

去年,Web3.0 一度风靡全球,成为与元宇宙比肩的热门话题。中国信通院统计,截至 2022 年 6 月,全球 Web3.0 领域相关投融资总金额约达 1600 亿美元。2022 年上半年全球 Web3.0 业务营收规模约达 200 亿美元,我国联盟链业务营收规模约达 20 亿元人民币。

中国信通院联合腾讯、欧科云链等产学研机构共同编写的《Web3.0 前瞻研究报告》中提到,Web3.0 有望从技术、产业、经济三个维度变革升级互联网,催生全新共创共赢的商业模式,并构建互联网经济新范式,拓展数字经济新空间。Web3.0 生态的关键技术环节包含数字资产(FT &NFT)、隐私增强计算、分布式自治组织(DAO)、社会化算力网络以及链上数据分析和内容安全。

在近日的一场活动中,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江平也在开幕致辞中提到,工信部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统筹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前瞻布局人工智能、Web3.0、先进计算、6G 等未来产业,在新赛道上形成新竞争力。

北京商报记者 杨月涵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

新闻启迪财智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