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3 月 31 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 2022》(下称:报告)。报告沿用已有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评价指标和监测数据,对广州城市创新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报告以 2010-2021 年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广州创新指数评价体系和区级创新指数评价体系,从创新资源、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 4 个维度监测和评价全市及各区创新能力。
报告期内,广州科技创新呈现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创新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实现 " 十四五 " 科技创新发展良好开局。创新指数测算结果显示,2010 年以来,广州创新指数得分持续增长至 341.02 分,较上年提高 39.53 分。2010 年以来年均均增长 11.80%,反映了广州创新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科技创新事业总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与 2010 年相比,报告期内创新资源、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等 4 个一级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其中,创新绩效改善最为显著,得分为 370.00 分,年均增长 24.55 分;创新环境和企业创新得分差距较小,年均增长分别 23.60 分和 22.23 分;创新资源年均增长 17.27 分。
以上数据表明,广州市整体科技实力大幅提升,创新资源多样化集聚、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绩效更加显现、创新环境持续迸发新活力的科技创新局面已经形成。
其次,广州的创新资源持续集聚,创新基础更为雄厚。广州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全社会 R&D 经费支出总额较上年增长 13.79%,R&D 经费支出占 GDP 的比重达 3.12%,成为全国唯一实现连续八年稳定增长的一线城市。科学普及事业发展势头强劲,人均科普经费较上年大幅增长 68.86%,为顺利开展科普活动、提高民众科学知识与科学素养提供坚定保障。
报告显示,广州各区创新发展齐头并进,亮点纷呈。广州区级创新指数研究结果显示,广州各区整体创新水平较上年显著提升,其中,黄埔区得分超过 90 分,天河区和南沙区得分超过 80 分,其余各区得分位于 72 分至 80 分之间。黄埔区牢牢坚持创新第一动力,进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8 个指标得分均居各区之首。
报告也显示出广州在万元 GDP 能耗下降率、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孵化育成体系建设等方面,创新发展仍存在一些短板。同时,每万名从业人员中从事 R&D 研究人员数、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及每万名从业人员高新技术企业数等指标得分也较上年有所下降,创新加速形成新动能、新业态增长潜力尚需进一步挖掘。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