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年报披露日程过半。本周,多家上市券商披露了 2022 年年报,而从去年开始热度一直居高不下的薪酬话题,也揭开了大半谜底。
截至 3 月 31 日晚间 9 点,已有 25 家上市券商 / 参股券商的上市公司发布了年报。东方财富 Choice 金融终端显示,在上述已经公布年报的上市券商 / 参股券商的上市公司中,有 21 家出现了员工人均薪酬下滑,10 家降幅超过 20%。仅有 4 家出现了薪酬上涨,涨幅最大的是东方财富,但涨幅未超过 12%。就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尝试进行梳理和解读。
解读一:人均年薪 40 万元区间占绝大多数
首先来看员工人均年薪绝对金额。
目前披露年报的券商中,头部券商仍然维持了相对高薪。中信证券以 83.64 万元位列第一,国泰君安以人均年薪 74.19 万元位列第二;申万宏源、广发证券、华泰证券以 67.49 万元、64.78 万元和 62.97 万元位列第三至第五。中信建投、中国银河、东方证券紧随其后,人均年薪分别为 60.65 万元、57.65 万元和 57.17 万元。
人均年薪 40 万元区间占绝大部分,达到 11 家。海通证券、浙商证券、东兴证券、招商证券、光大证券、方正证券、国联证券、中泰证券、国元证券、华鑫股份、红塔证券均在这一区间。
信达证券、中原证券、东方财富、锦龙股份、华林证券则位于 30 万 + 区间,目前人均薪酬最低的两家为华安证券,去年人均年薪仅为 28.95 万元。
解读二:4 家券商涨薪,东财涨幅居首,红塔证券业绩下滑 98% 却涨薪 9.4%
有四家券商实现了涨薪。涨薪绝对金额最高的是国泰君安,人均年薪上涨 7.04 万元,从 67.15 万元上涨至 74.19 万元,东方财富涨薪比例最高,达到 11.31%。光大证券薪酬从 45.91 万元上涨至 46.61 万元,涨薪比例为 1.52%。
根据 3 月 17 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证券公司 2022 年度经营数据,2022 年,140 家证券公司营业收入 3949.73 亿元,同比下降 21%;净利润 1423.01 亿元,同比下降 25.5%。
上述三家券商业绩均好于行业平均。其中国泰君安 2022 年净利润同比下降 23.35%,东方财富业绩同比微降 0.51%,光大证券净利润同比下降 8.47%。
但红塔证券人均薪酬从 38.02 万元上涨至 41.60 万元,涨幅达到 9.40%;其业绩却出现了大幅下滑。
年报显示,红塔证券在 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 8.36 亿元,同比减少 87.5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0.39 亿元,同比大降 97.56%。
具体来看,红塔证券财富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7.06 亿元,同比变动幅度为 -85.21%;机构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3.42 亿元,同比变动幅度为 -6.95%;自营投资业务亏损 263.22 万元,同比变动幅度为 -100.14%。
解读三:头部券商降薪更多
21 家出现降薪的券商中,从金额与比例来看,由于头部券商 2021 年基数较高,因此降薪金额与比例均排名靠前。
绝对金额来看,有 12 家券商降薪超过十万元。其中招商证券降薪 30.69 万元排名第一,人均年薪从 77.97 万元下降至 47.27 万元。海通证券从 78.46 万元下滑至 49.97 万元,降薪了 28.47 万元。华泰证券从 88.57 万元下降至 62.97 万元,降薪了 25.6 万元。此外,广发证券、信达证券、国联证券、浙商证券、东方证券、中泰证券、锦龙股份、中信证券、中信建投降薪均超过 10 万元。
而从比例来看,有 14 家券商降薪比例超过 10%。其中招商证券、海通证券、信达证券降薪比例最高,分别达到 39.37%、36.30%、31.80%。
解读四:部分券商业绩下滑六七成,但人均薪酬仅降一点点
由于去年全年证券行业业绩出现下滑,因此不应只以人均薪酬增减幅度单一指标判断是否降薪。在对券商降薪成色进行分析时,也应考虑业绩因素。此外,由于薪酬由固定工资、绩效工资、福利等组成,薪酬增减幅度不可能与业绩增减幅度完全一致。不过,仔细分析,仍可以看出部分券商是真正实现了降薪,更多则是 " 名义 " 降薪。
如降薪幅度 10% 以内的券商中,申万宏源、东兴证券 2022 年净利润分别下滑 70.32% 和 68.70%,但申万宏源年薪从 71.21 万元下降至 66.71 万元,降幅仅为 6.31%。东兴证券从 50.93 万元下降至 49.09 万元,降幅为 3.62%。两家券商的薪酬降幅均大幅小于业绩降幅,说明其中人力刚性支出较大,降薪 " 成色 " 稍显不足。
而在少数业绩优等生中,信达证券净利润同比增长 4.75%,人均薪酬下滑 31.80%。方正证券净利润同比正增长 17.88%,人均薪酬却同比下滑 1.97%。两家可以算是实打实的降薪。
解读五:券商薪酬水平到底如何?均值向银行靠拢
值得一提的是,在 2022 年券商薪酬舆情多次发酵下,2022 年 5 月 13 日,中证协发布《证券公司建立稳健薪酬制度指引》的通知,指出证券公司在制定薪酬制度时,应当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稳健薪酬方案,充分考虑市场周期波动影响和行业及公司业务发展趋势,适度平滑薪酬发放安排,同时做好薪酬激励的极值管控和节奏控制。
从上述数据来看,即使每家公司有所差异,券商行业整体严格按照监管要求,的确出现了降薪,那么目前的券商行业薪酬处于什么水平呢?《每日经济新闻》因此将证券行业目前的数据,与姊妹行业银行业进行了对比。
2021 年,证券行业人均薪酬大幅高于银行业。当年上市银行人均薪酬最高的是南京银行和招商银行,分别达到 66.33 万元和 60.38 万元。但证券行业的极值为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2021 年人均薪酬为 116.42 万元和 94.70 万元,远高于银行业。极值差异高达 50.09 万元。
2021 年,上市银行员工人均薪酬的简单算数平均数为 43.33 万元,上市券商则为 55.57 万元(每家员工人均薪酬之和 / 公司家数);上市券商要高出 12.24 万元,平均每月多 1 万元。
而 2022 年已经披露的上市银行员工人均薪酬的简单算数平均数为 43.05 万元,上市券商则为 49.87 万元。也就是说虽然券商仍高于银行,但简单算数平均数之间的差异缩小至 6.82 万元,券商正在向银行的薪酬水平回归。
彩蛋:三家券商涨薪原因找到了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员工人均薪酬数据取自于东方财富 Choice 金融终端,其公示为广义人工薪酬,包括公司为员工支付的现金。算法为(支付给员工薪酬 + 期末应付职工薪酬 - 期初应付职工薪酬)/ 平均员工人数。
东财受限于取数仅为外部资料,可能与公司计算数据有所差异。如浙商证券在年报中指出,报告期内,浙商证券定期发放固定薪酬,并根据绩效考核情况,计算各年考核奖金、绩效工资等,在财务系统中相应计提了递延发放的部分,2022 年公司人均薪酬为 35.89 万元,较上年下降 33.7%。
但上述数据在公式保持一致性的前提下,仍然有助于分析券商薪酬变化趋势。若券商年报中有明确披露,则具体数据以公司披露为准。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3 月 31 日就薪酬逆势涨薪的问题,向上述四家公司进行了解,并与财务专家进行了沟通。目前除东方财富未对薪酬上涨问题进行回复外,其余三家券商薪酬出现上涨的原因不一。
其中,光大证券人均薪酬出现上涨的原因,与统计口径差异有关。
公司相关人士指出,按照相关核定口径,光大证券 2022 年人均薪酬应为 43.65 万元,同比下降 6.3%。其核定口径公式为:
平均薪酬 = 当年核定工资总额 / 平均员工人数,其中人数不包含经纪人。当年核定工资总额为财报中的 " 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公司提供的核定口径公式计算出的数据,与东财 Choice 金融终端统计口径所运用公式之间的差异,造成了两者数据不一致。
记者查阅了更长时间区间的年报后发现,作为总部位于上海的券商,公司前几年的人均薪酬水平在可查券商中偏低。且从 2019 年起,连续 3 年出现薪酬排名下滑,由此可推断,公司的人力成本从 2019 年开始即有了管控。
红塔证券 2022 年薪酬增长的原因,主要与公司将原本应于 2021 年度递延发放的 2020 年薪酬,延迟至 2022 年进行发放,从而增加了计算公式中的 " 支付给职工的现金 " 数据有关。
根据红塔证券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的书面回复:公司自 2021 年起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对薪酬政策进行了调整,由于调整方案编制出台需要时间,受此影响应当于 2021 年度发放的 2020 年度部分绩效奖励延迟至 2022 年度内发放。扣除延迟发放的 2020 年度绩效奖励部分后,公司 2022 年度职工薪酬相较 2021 年度基本持平。
此外,该人士还指出,公司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薪酬递延支付机制,以及公司 2022 年为进一步强化业务协同对人才结构、业务结构进行了适当调整,也会导致员工薪酬情况出现小幅度变化。
而有财务专家在阅读国泰君安年报后指出,统计数据中国泰君安出现涨薪,与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出现变化有关。
在 2021 年的年报中,国泰君安在处置上海证券股权后,上海证券不再被纳入合并报表范围,但 2021 年的年初人数仍包含上海证券。而在 2022 年年报时,由于国泰君安持有华安基金的股权比例增加至 51%,华安基金被并入报表。根据国泰君安 2022 年年报,由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公司短期薪酬增加了该项,导致公式计算时分子被拔高,加上员工人数、员工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影响到了数据计算的可比性。
另外,作为资产规模、盈利能力的 " 一哥 ",且员工人均薪酬第一的中信证券,3 月 31 日早间,公司在业绩说明会上对行业关注的薪酬问题也做了正面回复。
中信证券董事长张佑君表示,中信证券的薪酬体系是经过公司董事会、薪酬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共同研究制定的。同时,也会考虑主管机构有关薪酬指引和指导意见来设定薪酬管理办法。薪酬管理办法制定坚持业务导向、能力导向,为员工提供展示自己、发展自己的平台。同时我们也充分考虑金融业在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制定薪酬时会考虑到金融行业发展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未来的薪酬体系也会充分体现短期和长期、个人和集体、不同层级包括前台和后台员工的不同要求和布局。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