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倩、郑灿城
编辑|彭孝秋
一家成立于创始人和前东家股权谈崩后的公司,蛰伏三年做到行业第二,距离将霸榜多年的前司赶下神坛仅剩一步。
在 2022 年,350 人左右的团队,更是创造了 87 亿收入,42 亿利润。
而业绩一路狂飙的近 7 年,相伴相随的是前东家两年一度的诉状一张,为此创始人还曾两次接受调查,但这也丝毫没影响公司接连拿下 10 亿的订单。
这家公司就是位于深圳南山的比特微,知情人士向 36 氪透露,2022 年 C 轮融资低调完成后,比特微估值已至40 亿美元左右。
创始人杨作兴以一套颠覆传统芯片设计流程的方法,在比特大陆兼职期间制得的两款芯片,成功让比特大陆坐稳行业霸主的位置,市占率高达 70%。
后来成立的比特微,在比特大陆的 " 层层压迫 " 下,硬是在矿机芯片市场开出了一条自己的血路。三年从 0 蚕食了近 40% 的市场份额,每年基于高速迭代的矿机芯片,推出的新型矿机系列上市即售罄。
2020 年底,又成立了专攻 AI 芯片平台的子公司——研极微。在初心和野心的双重驱使下,杨作兴似乎也并不在意亏损,50 亿现金足以满足研极微未来 5-8 年的开支。
与高增长高收入光环相对应的是,比特微近几年极少有市面报道,2021 年禁币政策发布以来,华强北档口比特微相关的店铺也都早已关闭。杨作兴更是鲜少出现在公众场合,当 36 氪联系到他,一再表达采访诉求时,他以还不想披露婉拒。
对此,36 氪走访逾 20 位业内知情人士,并拆解了一款研极微产品,试图解答,成立近 7 年的比特微是如何在矿机芯片市场搅动风云?如今加入 AI 芯片市场混战,研极微还能否续写比特微的神话?
" 全定制方法学 " 打遍天下
矿机是用来 " 挖 " 比特币的专业设备。最核心的零部件是其中的高算力芯片,后者决定了 " 挖 " 比特币的效率。
世界第一大矿机生产商曾是比特大陆,垄断过超七成的比特币矿机市场份额,在 2018 年计划港股上市时,估值达到 120-150 亿美元。
比特大陆称霸,比特微发家,某种程度上来说,都基于杨作兴提出的一套颠覆传统芯片设计流程的方法—— " 全定制方法学 "。
全定制设计并不是新方法,其诞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来被逐渐成熟的 EDA (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电子设计自动化 ) 工具所掩盖。
在杨作兴的主导探索下,这一逆向设计的方法成体系演进至今并不容易,至少经过了为期十多年、几十亿颗芯片的摸索验证(包括 RFID、虚拟芯片和 AI 芯片)。在芯片的每一步设计流程上,杨作兴分阶段、步骤、层次试验实践,逐步实现手动矫正和定制工艺。
" 全定制方法学 " 才成为了降低功耗的利器,实现了一个量级(10 倍左右)的下降。
传统芯片设计流程与全定制芯片设计区别 资料来自杨作兴的某次参会分享
传统的芯片设计流程,基本都是依赖 EDA 软件工具来完成。而全定制方法学,通俗来讲就是用复杂的方法做简单的事。一摒前人 " 自动生成 " 的方式,由工程师 " 精雕细琢,每个细节都要恰到好处。" 根据芯片的具体应用领域和需求,全定制化设计使芯片发挥出最优计算性能。
在比特微成立之前,全定制方法学已经在比特大陆 " 锋芒尽显 "。
2015 年 3 月,杨作兴加入比特大陆前身——詹克团创立的「迪未数视」兼职设计芯片," 全定制方法学 " 操刀下制得的 S7 芯片在和团队内部设计的方案竞争时胜出,功耗和成本降幅均达到近 50%。
比特大陆蚂蚁 S7 的合作后,杨作兴一方面准备个人的 AI 芯片创业项目,另一方面又兼职设计出了 S9 芯片(2015 年底之前),加上当时比特币价格一路飙升,正向的市场行情刺激杨作兴产生了正式加入比特大陆的想法。
但后来的故事是,杨作兴加入无果,双方因股份分歧不欢而散。
比特大陆另一创始人吴忌寒愿意以 2% 的股份留住杨作兴,詹克团却只愿意给 0.5%,且按照当时比特大陆 100 亿美元的估值计算,杨作兴只能拿到 5000 万美元。
从 2015 年 12 月起,长达 6 个月的股份谈判,始终未谈拢,且杨作兴看来 "2015 年初比特大陆估值才几个亿,年末就变成了 100 亿,估值过高,给的股份太少。"
在杨作兴离开后,詹克团研发的芯片多次流片失败,一直到 2019 年,比特大陆的产品几乎没有迭代,比特微则在这期间陆续发布了神马 M3(28nm)、M10(16nm)、M20(10nm)、M30(8nm)共 4 款产品,流片速度上远超比特大陆。一次全员大会上,吴忌寒表示比特大陆因詹克团造成的亏损高达 15 亿美元。
比特大陆蚂蚁矿机直接由 16nm 跳到 7nm 技术节点 图源比特大陆官网
背后的症结就在于," 全定制方法学 " 的实现与人有很大关系,只有长年经过项目磨练的设计工程师才能够掌握。尽管杨作兴在离开比特大陆时,留下全部代码,但当时除了他,并不存在第二个完全掌握 " 全定制方法学 " 的专业人士。
" 可能是后面的人不太能理解全定制方法学,因此不能在前面的基础上继续演进,所以比特大陆后面研制的 12nm 等一系列芯片通通失败了。" 杨作兴分析道。
他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全定制方法学是一门手艺,就像工匠带徒弟,都是慢慢带出来的。" 就我自己来看,芯片设计其实是一门艺术。每一个新的芯片都是一件艺术品,反复试验能得到一个成功的产品,然后再量产。也就是说,虽然看上去我们每年要生产上千万片某个款型的芯片,但实际上真正重要的,就是那一个艺术品一样的芯片原型。"
当时因 1.5% 的股份痛失杨作兴的詹克团未曾预料到,随后秉承 " 全定制方法学 " 理念创立的比特微,日后会成为比特大陆最强劲的对手之一。
神马矿机横空出世
回看比特微的创立契机,看似源于一次分歧,实则也是杨作兴的 " 全定制方法学 " 已至系统化 " 练兵 " 节点。
杨作兴出走比特大陆的一个月之后,2016 年 7 月比特微成立,全定制方法学由此开始大放异彩,比特微也逐渐在矿机芯片市场中蚕食比特大陆的份额,步步为营。
当然这也离不开风投资金的入场。公开信息显示,比特微在天使轮拿到了 500 万元,在这之后又陆续引入了投资。据知情人士向 36 氪透露,多位币圈 " 大佬 " 都曾是比特微的股东(传美团也曾参与),投资币种包括人民币、美元和比特币。
比特微主要股东,数据来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开资料,硬氪整理
一众神秘的股东名单中,吴鹰也赫然在列,有着 " 小灵通之父 " 之称的他于 2008 年成立的专注于 TMT 行业的基金——中泽嘉盟也参投了比特微。吴鹰曾是 TMT 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依托于个人创业期间积累的资源,阿里巴巴创办之初的多笔融资就归功于吴鹰的牵线。
资金弹药和核心技术加持下的比特微,又恰赶上 2017 年比特币大牛市(全年价格涨幅高达 1700%)和随后开启的比特币普及期,矿机需求暴增,一路高歌猛进。
成立不满一年,就推出了基于 " 全定制方法学 " 设计的矿机芯片神马 M3,上市一个月售出 1000 台,全年销售额超过 5 亿元,净利润高达 7000 多万。
昔日队友已成劲敌,这才回过神来的比特大陆,每隔两年就递上 " 一纸诉状 "。
2017 年 7 月,比特大陆等以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为由,状告比特微及杨作兴,要求立即停止制造、使用和销售矿机,但在一年后比特大陆诉讼被驳回。
第一次风波暂时平息后,两家公司的纠纷 " 年 " 渐升级。
比特微新产品的推出也开始遭遇重重阻力。2018 年在矿机芯片封装的关键时期,比特微谈好的供应商却突然变卦,撕破合同。杨作兴不得不把前十大封装企业都谈了个遍,甚至出了三倍的价格,但依然没有人愿意合作。
他后来对媒体长叹:" 最后得知对方也是迫于无奈,某巨头公司点名道姓的要求他们不与我们合作,谁跟比特微合作,谁的大订单就会丢。" 尽管杨作兴未指名道姓是哪家巨头,具体已经不言而喻。
2018 年杨作兴透露,比特微已经从个人投资者那里筹集了近 2200 万美金,上半年公司销售额为 1.86 亿美元,利润为 4800 万美元。这一年,比特微团队初具规模,共有 50 余人,其中 20 多位研发人员。与此同时,正在考虑 2019 年进行 IPO。
也是在随后的 2019 年,比特微和比特大陆的市场地位开始迅速 " 浮与沉 "。
2019 年上半年之前,比特大陆始终在市场中占据绝对统治地位,份额一度至 65% 左右,其余玩家仅能在剩下的三分之一市场中争夺机会。
2019 年 H1 全球前 3 大比特币矿机供应商市场份额
而从 2019 年下半年开始,比特微经过两年积累,当年 5 月推出的第三代矿机 M20 系列年销量达到 60 万台,为比特币网络贡献了 35% 左右的算力。加密交易所 BitMEX 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比特大陆的市场份额当时已缩水至 42%,2019 年神马矿机的市占率已达到 35%,距离将比特大陆赶下神坛只有一步之遥。
其他、比特微、亿邦国际、嘉楠科技、比特大陆在 2017-2019 的市场份额变化
这也间接表明,过往比特大陆所达成的市场成绩,可以说,完全是杨作兴带去的 " 全定制方法学 " 影响延续。
在这一年,比特大陆也再次出手,2019 年 11 月杨作兴被警方带走协助调查,缘由是詹克团在遭罢免前直接下令执行报案,指控杨作兴涉嫌侵占职务罪。经过一年调查,2020 年底杨作兴才在朋友圈宣布归来。
在杨作兴缺席的 2020 年里,比特微 IPO 虽暂被搁置,但神马矿机的迭代速度并未放缓,在 2020 年 4 月,神马矿机 M30S+ 与 M30S++ 上市首日均售罄。
2021 年 4 月,比特大陆对杨作兴和比特微提起第三次诉讼,以侵犯商业秘密为诉讼案由,诉讼标的达 9900 万。但这也丝毫未影响到比特微的订单,实施下来 2022 年也都已排满。
比特微订单情况数据来源:公司公告,硬氪不完全统计 注:订单为期货,且受晶圆产能等因素影响,采购单价有一定浮动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吴鹰麾下的中嘉博创向比特微提供了 10 亿元的设备采购支持。同等条件下,中嘉博创优先采购比特微的算力服务器,比特微全力保证中嘉博创的设备供应。
IPO 在 2021 年也有了诸多新进展。据悉 1 月比特微就正在筹备美股上市,预计上市后市值可能达到数十亿美金。36 氪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比特微于 2021 年初秘密向 SEC 递交上市申请书,目前并已通过,现如今核心技术员工入职可配期权。
至此,昔日的矿机芯片前三甲(比特大陆、嘉楠科技、亿邦国际,后两者分别于 2019、2020 年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均已试水 IPO," 后生可畏 " 的比特微想要冲刺美股也并不让人意外。
下一个 AI 芯片里的华为海思?
全定制方法学应用在矿机芯片上的亮眼表现,也为比特微部署下一个增长点提供了方法论。
首先长期来看,比特币挖矿净收益预期整体趋于悲观。由于比特币自身规则,每 4 年左右,比特币能够挖掘到的产量就会在原有基础上减少一半;价格上,矿机作为比特币的看涨期权,经过几次周期更迭,比特币价格也逐渐趋于稳定,甚至有向下的趋势。
比特币挖矿收益分析框架
挖矿成本来看,摩尔定律在 28nm 之后,开始呈现放缓态势,甚至逐渐失效,所能带来经济效益越来越有限,芯片追求更低的纳米要付出的成本更高,这必然会导致矿机迭代成本的提高,进而也迫使矿机购买成本增加。
注:20 世纪 70 年代,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戈登 · 摩尔就提出著名的 " 摩尔定律 ",即 " 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的数目,约每隔 18-24 个月便会增加一倍 "。与此同时,计算机性能通常也将提升一倍。
况且 2020 年第四季度,还遇上了手机芯片等其他芯片挤占产能的问题,比特微产能开始受限。
再者政策层面,2021 年以来,我国加大力度整治非法 " 挖矿 " 活动,实行严格的禁币政策,此后一众矿机产业链上的玩家纷纷将目光转向国外。
其实早在 2015 年,杨作兴就有了做无电源无线监控摄像头芯片,即入局 AI 芯片的创业想法。年初之前比特币价格的一次大跳水,杨作兴离开和烤猫共创的小强矿机团队后,个人创业失败、再后来烤猫失踪、杨作兴帮助上海智坤完成组建团队,用全定制方法学制得 S7 芯片 ......
一系列变故和初步经验,让杨作兴看好 AI 芯片的市场,当时市面上摄像头价格偏高 ( 约在 5000 元左右),安装需要同时接电线和网线,步骤繁琐,加上购买的费用,花销接近万元。而全定制方法学能够将摄像头成本降到 500 元以内,功率做到 100 毫瓦以内。
但这一想法随着杨作兴出走比特大陆,成立比特微后渐渐被边缘,毕竟在 2020 年 8 月之前,海思作为行业的 " 老大哥 " 一骑绝尘,在网络摄像机芯片市场的份额高达 7 成以上,在视频录像芯片的市场份额更是达高达 9 成。对于绝大多数的摄像头芯片公司来说,还没什么 " 吃肉 " 的机会,只能勉强 " 喝汤 "。
后来在外部环境影响下,海思逐步退出市场,留下了 70% 的空白市场,安防芯片公司们才又获得重新洗牌的机会。
安防摄像头作为低功耗 AI 芯片的绝佳应用场景,2020 年前后一方面杨作兴延续此前对 AI 领域发展的看好,重拾在 AI 方面的积累,想分一杯羹;另一方面,比特微目前资金充足,不需要融资也可以拓展新的业务,同时能更好发挥公司在超低功耗芯片研发方面的优势。
2020 年底,子公司研极微应运成立,据知情人士向 36 氪透露,成立时比特微账面就值 300 多亿,50 亿现金更是足以支持研极微 5-8 年的开支,声称将全力支持研极微直至盈利为止。
但另据知情人士消息,部分小股东并不看好比特微进入 AI 芯片市场 " 折腾 ",毕竟能安稳分红的现下,卷入一门目前看来投入远大于产出的生意,并不甚划算。一业内资深人士称,从矿机芯片到 AI 芯片,在设计基础方面会有一些相似点,但发展下去也并非易事;一位 IT 分析师也表示,AI 芯片看重的是具体应用场景下的 AI,这些都跟挖矿差别较大。
而刚开始 " 学会走路 " 的研极微,还不想放弃能 " 跑起来 " 的机会。据 36 氪走访,研极微在 2022 年 10 月已经流片成功,作为一家芯片公司成功闯过了第一关,但目前还未应用到具体产品当中。
此外,研极微旗下已经有了相关 AI 芯片的产品——一款家居监控摄像头「神眸」。神眸京东旗舰店共有 7 款摄像头产品,价格在 100-500 元不等。据知情人士向 36 氪透露,迄今为止神眸在京东的销量约为 2000 台,销售额在 50 万元左右。
硬氪拆机,神眸摄像头内部为富瀚微芯片
36 氪购买了一款回来拆机后发现,神眸摄像头内置芯片标有 "Fulhan"(富瀚微)的字样,这与业内人士告诉 36 氪的细节殊无二致:比特微并不满足于仅做摄像头,安防仅是其中最近的一环,其意在更广阔的平台型芯片,尽管目前神眸用的还不是自己的平台。
资料来源:深圳市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公众号
在当下这个因 AI 带来巨变的舞台上,随着量产脚步越来越近,研极微的神秘面纱也即将揭晓开来。
(36 氪余洋洋、周有辉、王中良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