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板块近期人气居高不下,3 月 22 日,中际旭创(300308.SZ)涨停 20%,创阶段新高,成交金额 31.96 亿元,成为两市人气的核心,目前公司报收 44.20 元 / 股,市值达 354 亿元。中际旭创盘后龙虎榜数据显示,3 家机构专用席位净买入 3.94 亿元,1 家机构专用席位净卖出 1.08 亿元。
此外,通信板块其他个股也纷纷表现,太辰光(300570.SZ)涨 20%,新易盛(300502.SZ)涨 15.31%,光迅科技(002281.SZ)涨 9.98%,天孚通信(300394.SZ)涨 8.62%,锐捷网络(301165.SZ)涨 8.36%,中兴通讯(000063.SZ)涨 5.37%。
股价上涨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政策的推动,高层提出要组建国家数据局,以及 6G 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等,这对于上游的算力设施,包括通信设备等领域自然有积极推动作用。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归功于最近炙手可热的 ChatGPT 浪潮。
ChatGPT 本质是一种通用人工智能模型,科技界人士认为其出现超越互联网或者 iPhone 的意义,有望大幅加速 AI 产业化的进程。
无论 AI 技术本身如何发展,也离不开底层的算力支撑,离不开底层的基础设施。而算力、算法、数据是支撑 AI 发展的基础,根据 OpenAI 测算,自 2012 年来,头部 AI 模型训练算力每 3-4 个月翻一番,训练算力增长幅度高达 10 倍。
随着各大科技巨头(微软、谷歌、百度等)的布局,AI 行业第二波浪潮已至,对通信硬件设备的功耗和成本管控自然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关公司的景气度水涨船高。
资料显示,中际旭创是全球领先的数据中心光模块供应商,公司为云数据中心客户提供 100G、200G、400G 和 800G 等高速光模块,其光模块业务营收占比超过 95%,据 Lightcounting 发布的 2021 年光模块厂商排名,中际旭创与Ⅱ - Ⅵ并列全球第一,华为(海思)紧随其后,能够超越 " 菊厂 ",可见中际旭创在细分赛道的技术实力。
公司业绩也是很稳健,2018 年至今,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51.56 亿元、47.58 亿元、70.50 亿元、76.95 亿元,公司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23 亿元、5.13 亿元、8.65 亿元、8.77 亿元,业绩整体处于增长态势。
2022 年前三季度,中际旭创实现营收 68.65 亿元,同比增长 28.99%,实现归母净利润 8.53 亿元,同比增长 52.21%。公司表示,受益于 2022 年数据中心客户流量需求的增长以及资本开支的持续投入,200G 和 400G 等高端光模块产品出货比重增加。可以说,无论是发展 " 东数西算 "、数字中国,抑或是人工智能产业化等等,均绕不开上游的光模块供应商,中际旭创算是典型的卖水人的角色,赚的盆满钵满。
公司产品仍在与时俱进,公司旗下的大功率激光器,可适用于小尺寸可插拔外部光源模块、硅光光模块和光电共封模块,这也是市场近期热捧的 CPO 概念。通俗的讲,就是将硅光模块和 CMOS 芯片集成在同一个封装内,在提升整体系统集成度的同时降低功耗和成本,推动硅光子技术在数据中心等大型算力场景的应用。
可以说,CPO 工艺代表着光通信产业的升级趋势,中航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对于未来高算力要求的 AI 及相关生态而言,CPO 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
根据 CIR 的市场报告,预计 2027 年 CPO 整体市场收入将达到 54 亿美元,而其上游 CPO 光学组件销售收入有望在 2025 年超过 13 亿美元,到 2028 年进一步增长至 27 亿美元,行业景气度相当乐观。
此外,中际旭创和无人驾驶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无人驾驶的技术路线之一就是采用激光雷达,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发射激光来测量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精确距离的主动测量装置,而在底层工艺与技术上,光通信和激光雷达具有一定共通性,技术平台和产线具有一定复用性,中际旭创目前已成立激光雷达团队,并已斩获不少意向订单,未来可能形成新的盈利点,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整体看,中际旭创深耕光模块市场,稳居第一梯队,近些年随着数字中国政策的推进,叠加 AI 产业摁下加速键,公司的业绩天花板有望进一步打开。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光模块供应商处于光通信产业链中游,产业链上游包括光芯片、电芯片、光组件等,技术门槛偏高,海外大厂把握话语权,而产业链下游是光通信设备商,最终用户为互联网及云计算企业、电信运营商等,市场集中度高,议价能力很强。这也导致中际旭创议价能力受到限制,近些年公司净利率稳定在 11% 左右的水准,并不算很高。